“飞阁撑云贱,清泉绕茂林,丹崖双绿水,梵室倚苍峰”。地处陕西富县的直罗镇,拥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绵长的历史沿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陕甘根据地的重要战略位置。加固全国革命大本营的直罗镇战役便是在这里发生的。
长征时期,由红1方面军第1、3军和军委纵队整合改编而来的陕甘工农红军终于在经历漫长的跋涉后,到达了陕甘根据地的保安县吴起镇,成功结束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与此同时,位于鄂豫陕的红25军也在转移到永平镇后,与红26、红27军整合改编为红15军团。
为了更加适应西北地区的斗争形势发展,党中央成立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由毛泽东同志担任委员会主席,红15军团也被正式编入红1方面军,彭德怀任第1、第15军团司令,辖员万余。
红一方面军成功抵达陕北令反动派极为不安,惶恐之余蒋介石又另遣部队试图再次围剿工农红军,“进剿部队”主要是以董英斌、王以哲为首的五个东北军主力师。
国民党反动派的如意算盘打得响亮,企图沿洛河南北构筑一条封锁线,限制红军向南发展的可能性,之后再压缩红军生存空间,逼迫红军逐步向北退却,将工农红军的革命力量彻底绞杀于葫芦河以北。基于这个进剿战略,董英斌率领第106、第108、第109、第111师等4个师组成西路军,自陇东出发,经由合水县太白镇东进。王以哲所率的117师为东路军,沿洛川推进,经由羊泉镇西进至鄜县。
兵法云:“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为了粉碎反动当局的进攻,主席决定扬长避短发挥己方优势,集中大部分兵力向南运动,先行歼灭东路军117师,之后再根据战场变化,相机决定用兵方略。
1935年11月20日,直罗镇战役正式打响,红15军团先作疑兵,仅用了一个连队及县游击队的兵力,就把东北军109师的师长牛元峰给诱进了伏击圈中。在6架飞机掩护下,109师兵分三路呈品字状沿葫芦河谷向直罗镇进攻。牛元峰率部“攻入”直罗镇后,又错误的判断形式,认为方面军已被击败,于是放松了防备。21日夜,方面军的主力部队开始从预备位置向直罗镇运动,红1、15军团迅速对109师进行了分割包围,东北军在北山寺和旗杆山的两个守备团先后被红军击溃,团长石世安、郑树藩阵亡,109师参谋长刘德裕被红军俘虏。
两个守备团被击溃后,师长牛元峰率余众退入镇中土寨内,重新筑起了临时防御工事,要做困兽之斗。反动当局闻讯心急如焚,急令董英斌率西路军火速驰援直罗镇,于是战场形势发生了逆转,东北军原本制定的两路并剿的计划被彻底打乱,战争的天平开始倾斜,战场主动权被工农红军抓在了手里。
来援之敌主要有西路军111师、106师、117师等,111师首先沿安家川北山向工农红军发起了进攻,而106师则从驻地黑水寺进发,想尝试从侧面迂回,配合111师包夹红军。东北军的增援计划虽然缜密,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主席并不打算直接歼灭被包围的109师,而是把目光放在了增援部队上,准备依据有利地形进行围点打援。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红军将增援部队打得头破血流,西路军的两个师始终无法寸进,由于害怕被全歼,董英斌于23日开始沿葫芦河西撤。
援军后撤,孤军顽抗的109师已经无法全身而退,加之牛元峰又错误地低估了红军的机动作战能力,几次组织的突围都被打了回来。虽然109师是困兽犹斗,但其主力精髓被保留了下来,加上有武器装备的优势,工农红军组织的几次冲锋也没能啃下这块硬骨头。僵持之下,红军内有参谋提出了解决办法。“东北军久离乡土,不如让战士们在包围圈外唱东北歌谣,瓦解东北军的战斗意志,再进行招降?”
敲定了计划后,包围圈外的红军战士开始合唱东北的歌谣,不少东北军士兵被这股歌声撩动了情绪,一些背井离乡的东北军士兵已无心作战,红军的包围圈也在节节收缩。眼看无法冲出包围,牛元峰掏出手枪让副官打死了自己,109师也被彻底瓦解。
直罗镇战役结束后,红军击毙千余人,俘虏了五千多名东北军,共缴枪械三千五百余支,其中机枪一百七十六挺,迫击炮八门,马三百余匹。此次战役的胜利,使反动当局在陕甘地区的势力进一步被削弱,巩固了根据地的力量,为解放全国之大局做出了先行之功。
直罗镇战役在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得益于直罗镇战役的胜利,陕甘革命根据地被巩固成为了支持中国革命的重要大本营。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般飞速流逝,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军阀统治下的腐败弱国。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今日之中国已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中巍峨屹立的“红色巨人”这是几代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抒写了无数慷慨悲壮的历史篇章才开创出的丰功伟绩。
为了让后人铭记光辉历史,传承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延安在直罗镇战役的旧址处修建了一座战役纪念馆。通过讲述革命先烈的英雄史诗,让后人能够激发力量,沿着前人的红色足迹砥砺前行,走好新时代的长征之路。
更多精彩内容推荐:
红军长征后,留守在苏区的10位领导人分别是谁?仅有一人活到建国
前期是红军主力战将,后期却表现平平的2位将领,他们是谁?
开国大将中,这3人的知名度明显不及其余7位,是何原因?
感谢您看到最后,让我的每一个文字都充满了意义。喜欢这篇文章的话,您可以在文章右下角点一下“赞”,您也可以点击“在看”按钮一键将文章分享给您的好友。点击上方“田螺姑娘说历史”即可关注笔者,方便各位朋友发表意见和建议,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