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邓公为何将重庆与四川“分家”?事实证明了他的高明远见


您好!阅读本文前,请您停留10秒钟,先点击上面蓝色字体“以史佐茶”,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能每天收到精彩文章,我们会用心写好每一篇文章,您觉得文章不错的话,可以点击文章底部右下角“在看”,好文章我们一起分享。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众所周知,我国有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就了包括四个直辖市。而起初并不是这些数字,好比现在的重庆直辖市和四川省,他俩原本是一起的,后来是由于一个人的一个决定,才有了今天的局面。如今也证实了当初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是惠国惠民英明的决定,对四川和重庆的建设和经济发展都有着相当大的作用,而这个人就是为了改革开放在深圳珠海等地进行经济特区实验的邓小平。

纵观近代中国历史,邓小平算是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人物。但由于时间流逝,现在很多的青年人并不是熟知这位人物,今天笔者便将邓公的履历再简单书写一遍。邓小平四川广安人,出生于1904年,从小勤奋好学,在他五岁的那一年开始进入学校学习更多更广阔的知识,思想追求进步,于1924年毕业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一直受党内指派,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青年时期的他就开始为党组织流血流汗,忙于奔波,是共产党的顶梁柱般的人物。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邓小平这时候的职务是政治部副主任,于1937年进入抗日的最前线山西五台县。在此期间,他是呕心沥血,废寝忘食,无论是战士的精气神还是弹药装备的欠缺,都是他统筹兼顾。他竭尽所能地对每一位战士负责,尽最大可能保障他们的需求供应,是将士们心中的好领导好上司,深受将士们爱戴。

后来随刘伯承深入华北战场,收集敌方信息,创建了太行根据地,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我军将士的生存几率和能够与敌人继续斗争的有生力量。后在1943年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直到八路军总部的工作,也是在他的策略和布局之下。我方军队在对日的战争中,一步步建立其优势,最终在1945年让日本放下武器,宣告我们的国家抗战胜利,是我国历史上里程碑似的存在。

众将士们还没有在抗战的疲惫中缓过神来,解放战争又开始。邓小平及诸位将士再一次踏上征程,为的是真正的和平,为的是百姓能当家做主。其中最著名的战役莫过于淮海战役,这时的邓小平担任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的总前委书记,指挥了两个野战军作战,可见他的能力和魄力都是一流的,最终成功地解放了南京等地。后又指挥渡江战役,直接打掉国民政府的最后一丝希望,实现了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政府的目标。

在斗争时期的邓小平,为我们祖国的统一和解放立下汗马功劳,无论是指挥还是战略布局都如天神下凡一般,变幻莫测,为我们现在的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他的功劳可不止在战争时期这些,还有就是改革开放,相信很多人年轻人第一次认识到邓小平,是从一篇名叫《难忘的一天》语文课文开始。在课文中邓爷爷和蔼可亲带领着孩子们参观、学习,给孩子们讲发展的重要性。没错,建设中国的时候,邓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和定下一系列的计划,让我们的祖国经济得以腾飞发展,让我们的国家再一次屹立于世界之巅,国际上也有了话语权,邓小平功不可没。

在1949年的时候,邓小平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那就是将重庆和四川分开,当时虽然有很多的阻挠,但是最终在中央的支持下,直到1997年这个计划得以开展,当时的川蜀境内经济条件实属一般,甚是到了不改革不行的地步。有一句话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但是当时的川蜀没有通车的渠道,所以就没有经济的来源,就连国家的政策和其他地区支援都进不来。毕竟那是一个流传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艰难地区。

当机立断,邓小平提出在重庆和四川中间开通铁路,和国内的其他地区让铁路连成一片,实现贸易自由,才能从根本上,摘掉贫困的帽子,让川蜀的物资能出得去,其他地区的物资能进得来,只有贸易畅通,才是复苏经济的最好办法。而如今看来,邓小平当时是很有先见之明,事实也证明了他的这个提议是多么的正确,这项决定给川蜀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福音,真的是太高明了。

从小就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在努力学习透彻之后,要与实践相结合,为建设祖国出一份力。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要有担当,有责任,在顾好每一个小家的同时,也是兼顾大家,为祖国的发展和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