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日本女子到中国寻找父亲,没想到竟是开国元帅,原因令人感动


众所周知,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视中国百姓为草芥,以各种残忍手段进行虐杀,制造了很多骇人听闻的惨案。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却没有以牙还牙,一直秉持着优待俘虏的原则,即便自己受苦,也要让对方吃饱穿暖,加藤美惠子就曾感受过此等温情。

故事还要从1940年说起,当时正是抗战最艰难的时期,国民党内部有些人内心动摇,居然生出了投降的荒谬想法。
以伟人为中心的党中央为了遏制这种风气,决定发动一场大战役,以一场胜利来调动大家抗战的积极性。这个任务落在了彭老总身上,他迅速集结105个团的庞大兵力,在华北地区展开破袭战。
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的聂荣臻受命破坏津浦线、平汉线,切断日军各部之间的联系。这天,一队八路军刚刚占领了一个火车站,正在打扫战场,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了一阵婴儿的啼哭声,他们循声找过去,在一个角落中发现了一名婴儿和一个身穿和服的小女孩。小女孩很害怕,抱着婴儿紧靠着墙壁,全身都在发抖。

战士们都不懂日语,不知道该如何和小女孩沟通,就将她和婴儿带回驻地,将相关情况汇报给聂荣臻。聂荣臻闻讯后,觉得此事非同小可,便将她们接到晋察冀军区总部。
由于日本对中国人的妖魔化宣传,小女孩认为八路军是邪恶的军队,会将自己残酷杀害,因此放声大哭,婴儿被吓到了,也跟着哭起来。
可事实证明,她们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聂总对她们很友好,特地找来日语翻译安抚她们,并为她们准备了丰盛的食物。
饥饿最终战胜了恐惧,小女孩停止了哭泣,小心翼翼拿起一个馒头,大口吃起来,婴儿则被女同志抱到一边喂食蒸煮过的鲜牛奶。

聂荣臻见小女孩的情绪稳定了下来,便通过翻译和她交谈。小女孩名叫加藤美惠子,父母是普通商人,前不久被日本政府征召到开拓团中,赶赴河北一带,协助当地日军管理火车站。
八路军突袭火车站的时候,他们躲避不及,被炸弹炸死。加藤美惠子与自己的妹妹,也就是那个婴儿比较幸运,躲过了枪炮,安然无恙。
聂荣臻也是有孩子的人,年纪与加藤美惠子相仿,因此对她生出了一些怜悯之情。可是现在正处于战争年代,聂荣臻无法将加藤美惠子留在身边照料,思来想去,他决定将其与妹妹送还给日军。
聂荣臻提笔写下一封信,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痛斥日军在中国的野蛮行径,呼吁早日结束战争,以免再增添伤亡,其二是说明解救两个孩子的过程,其三是希望日军能好生照顾这两个孩子,不要再让她们承受战争之痛。

聂荣臻将信交给潜伏在石家庄的共产党员,让他找机会扔在日军司令部门口。在等待回信的过程中,聂荣臻悉心照料加藤美惠子,将她视作自己的孩子,陪她玩耍,教她说中文。加藤美惠子也慢慢放下戒备,将聂荣臻视为父亲,整日黏在他身边。
大概三个月后,日军回信,同意收养加藤美惠子,聂总便派遣一个会讲日语的战士,将她与妹妹送往石家庄。
临别时,加藤美惠子依依不舍,带着哭腔对聂总说:“我以后会报答您的!”,聂老总摸了摸她的头,叮嘱她要好好活下去。

一晃40年光阴匆匆而过,聂帅风华不再,步入老年。闲暇时,他会回忆起往事,脑海中浮现出加藤美惠子的模样,于是便将此事讲给旁人听。
《人民日报》的编辑姚远方同志觉得这是绝佳的宣传材料,便撰写出一篇专题文章发表出去,一时引发了强烈反响。
一些日本友人得知了这个颇为传奇的故事后,自发行动起来,找寻加藤美惠子。功夫不负有心人,加藤美惠子最终在九州岛被找到,她已嫁为人妇,与丈夫经营着一家商店,生活幸福美满。
她听闻聂荣臻还牵挂着她,便想去中国见聂总一面。当年7月中旬,加藤美惠子踏上了寻找中国父亲的路途,她先乘机到香港,再转道北京,终于在14日见到了聂总。加藤美惠子一时泪流满面,紧紧握住聂老总的手,倾诉着自己的思念之情。

侵华战争对于中国来说是一场沉重的灾难,无数百姓因此流离失所,无数孩童因此痛失双亲,原本丰饶的田地化为焦土,原本秀丽的山川满目疮痍。中国人民憎恨侵略者,但不会将怨气发泄在无辜之人的身上,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聂总的行为,彰显了中华儿女的胸怀,表现了共产党人的气节,应当被永远传诵、赞扬!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