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阅读本文前,请您停留10秒钟,先点击上面蓝色字体“以史佐茶”,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能每天收到精彩文章,我们会用心写好每一篇文章,您觉得文章不错的话,可以点击文章底部右下角“在看”,好文章我们一起分享。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前辈先烈们创造的,他们为了民族复兴,为了革命大义,舍小我成就大家,让内外忧患的国家变成现在的富强民主之地。正是因为当时的一位位英雄豪杰,才有了现在的美好生活,因此后辈们应当铭记这些伟大的人。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八路军副师长,虽不是元帅,却功勋卓越,晚年更是当上了副主席,一起来了解下吧。
这位伟大的人物名叫萧克,他是湖南人,家庭环境比较简单,父母都是读书人。萧克从小深受父亲的熏陶,是个地地道道的文人。但是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文人真的一点用处也没有,更别说施展自己的才华。而萧克深刻地意识到,想要救国救民,还是得靠革命,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革命的队伍。经过刻苦的学习,他以优越的成绩考入了有名的黄埔军校。后来也曾参加著名的北伐战争,也正是因为这个时机,他认识了叶挺师长。在叶挺的影响下,萧克选择加入了共产党。尽管那个时候共产党员危机四伏,但他依然选择了自己所认同的道路,并坚定地走了下去。
早期萧克只是做一些勘察敌情等辅助性工作,但是正因为他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任务,摸透了敌人的情况,才让队伍打赢了一次次的胜仗。在一次部队南下的途中,萧克和所在的部队走散了,因此他只能回到老家,协助当地进行游击战。由于他有较多的战斗经验,因此总是能带当地的民众打个小小的胜仗,为此他被推举成为了游击队长。后来还带着游击队伍参加了工农革命,跟着朱老总一起上了井冈山。在一次次的战斗中,萧克出色的军事才能渐渐崭露头角,他所带领的队伍成了八路军在陕北的三大主力之一,成为了当时的红军名将。
1934年,萧克率领的六军团作为西征的先锋部队,为了红军战略转移做准备,也就是当时有名的大长征。几个月后,在长征的路上,萧克的妻子怀孕了,在如此艰难的时刻,怀孕生子是无比困难的事情。但是在战友的照顾下,妻子还是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儿子。而这个在长征中出生的孩子,并没有受到命运的眷顾,在一次大轰炸中不幸丧生了。但是革命事业仍在继续,他们不能停下脚步,而失去孩子的痛也只能默默地埋在心里。值得庆幸的是,长征结束后,他们又拥有了一个孩子,并且顺利地将它抚养长大。
萧克在抗战后期已经是八路军中响当当的人物,作为120师的副师长,他已然是贺老总的左膀右臂,参加的战役也是数不胜数。那为什么开国后他并未封帅呢?而原本和他一起的两位副师长都已经成为了大元帅。那是因为在革命即将胜利的时候,共产党认识到培养军政人才的重要性,鉴于萧克黄埔军校的高学历,于是将他调离前线,去创办了军政大学。等到他回到部队的时候,解放战争已经接近尾声,因此开国之后,他并没有受封元帅,而是成为了上将。
尽管如此,党也不会否认他的功劳,他的军功章并不会迟来。其实萧克是个清名淡利之人,他自己对于头衔也不是特别看重,他当年的理想如今已近完成,现在是继续为国家服务,将祖国建设成为强大的国家。直到九十年代,萧克因为出色的才能担任了副主席一职务,成就了一代伟人。他的儿子在他的熏陶下也进入了军政界,其成就不亚于他的父亲,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少将。
对于萧克的一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完的,尤其是他对革命的贡献,更是无法用言语表达。虽然他是唯一一位没有封帅的副师长,但是他自己也没有在意,如此高风亮节,实在是让人敬佩。作为一名文人,他弃笔从戎,为了实现国家大义,为了完成自己的抱负理想,他将一生都贡献给了党,希望大家能够永远记住这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