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阅读本文前,请您停留10秒钟,先点击上面蓝色字体“以史佐茶”,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能每天收到精彩文章,我们会用心写好每一篇文章,您觉得文章不错的话,可以点击文章底部右下角“在看”,好文章我们一起分享。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领导人决定为有卓越战功的将领们授衔,以表彰他们在作战时所立下的汗马功劳,承认他们作出的杰出贡献,其中受封十大元帅,十大将军等,有此殊荣是不朽的功劳换来的,乃是名至实归。而其中有一人,最开始是要被赋予元帅头衔的,但是在他的一再坚持下,最终是大将军头衔,这个人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粟裕。粟裕被现代很多人称作是“战神”。他作风优良,能打大胜仗,战略决策和临场指挥都有着很高的造诣,并且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立下赫赫战功,得到元帅的头衔也是不为过的,只是他本人很是谦虚,怕自己德不配位,在他一再的请求下,最终中央只能尊重他的意愿,粟裕受封大将。
粟裕于1907年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小村庄,从小他便是很聪明且刻苦的一个孩子,曾为湖南省立第二师范的保送生。1927年是中国近代史非常有意义的日子,正好二十岁的粟裕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正赶上当时的南昌起义,同年加入的还有徐向前、叶剑英、罗荣恒等人。后转至井冈山,期间他屡立战功,担任过营长、团长、师长、军参谋长等重要职位,并且在每个职位上表现都很突出,有着良好表现。
自1941年皖南事变后,粟裕指挥军队和日军交战数十场,基本上都是胜利凯旋,有效地消灭日军有生力量。其中包括南坎战役,高邮战役等重要战役,为我军扭转战场和后来的奋起反击打下来坚实的基础。此后更是一直作战勇猛,率领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直到日本宣布投降。在解放战争初期,粟裕先是指挥3万余人,打掉了国民军队五万多人,使得我军信心大增,威势大涨,狠狠地打压了敌军的嚣张气焰,这也是解放战争初期一次比较大的胜利,很具有纪念意义。
在此之后粟裕一路长虹,指挥了很多的战役,可谓是七进七出,战无不胜。其中包括著名的“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等重大战役,对之后解放全中国有着突出贡献和重要战略意义。更是在1948年率领华东野战军打响大名鼎鼎的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率领中央及地方所属军队总共百万余人,对敌人实施了大包围,并且一举吃掉国民军队四十多万人,直接打掉国民政府的主要力量,加快了解放全中国的步伐,宣告解放战争的胜利。粟裕有此战功,授衔十大将军之首,理所应当,他当得起这份荣耀。可是在战场上这么一位战神,在新中国成立后,仕途却是很坎坷,这是什么原因呢?
他的老战友陈赓对此算是心知肚明了,原来粟裕先是与彭大元帅因为战队指挥权怎么归置的问题上,产生分歧,而且丝毫不退步,坚持自己的观点,于彭老总产生矛盾。之后又在国防部署名的问题上再一次于彭老总产生纠纷,而且这次军委也不站在他这边,他对自己的处境没有注意到,还在之后的大会上据理力争,坚持自己,使得很多人甚是不快。后来又赶上“反教条主义”,粟裕再次被席卷,而且他的性格有些执拗,上层决定令他悔改并作出检讨。这种种下来,粟裕算是彻底没有了晋升之望。
后来粟裕被调到研究院搞科研,这样戎马一生的他,最终是以这样的结局收场,心里很不是滋味,可是也无可奈何。粟裕一门心思专在军队上,战场上获得了那么多的殊荣,到头来是一个和军队不沾边的闲职,难免发出英雄无用武之地啊的感慨,这和他的性格还是有很大的关系的。而他的好朋友陈赓对他说了一番话,说明了有此结局的原因:“一种不迎合他人的和另一种功劳太大的人都不会受到这些当官的欢迎,恰恰这俩样粟裕都占了,而且还比旁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句话犹如醍醐灌顶,粟裕豁然开朗。虽然意识到问题所在,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这恰恰证实了粟裕的为人,不会摧眉折腰事权贵,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当代学习的地方。粟裕的功勋为解放祖国贡献力量,这更是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的地方,他的性格和处事方法也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个课本,其中的知识值得我们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