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大家都觉得年纪大的人普遍比较成熟,行事更周全,但实际上,有些年轻人也沉稳老练,处变不惊,同时又保有一腔热血和干劲,是不可多得的贤才,如若委以重任,必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肖华将军就是这样一个人。
肖华1916年出生于江西赣州,父母都是手工业者,后来受红色思想洗礼,加入共产党,在家乡一带从事地下活动。肖华受到影响,自幼思想进步,志向远大,在小学就读期间,他曾在作文中慷慨陈词,要赶走列强,拯救万民。
后来,肖华因为过于聪慧,引得当地土豪恶霸嫉妒,受到排挤,被迫辍学回家,协助父母开展革命运动。
11岁那年,肖华加入共产党领导的左派团体,次年被共青团吸纳,13岁时,他被保送至毛主席开办的干部训练班学习,毕业后在县共青团委组织部工作。
当年年底,肖华被推举为县共青团书记,为了扩大团组织的影响力,他不断到各乡镇进行宣传,建立了多个团支部,吸纳了一大批青年才俊。
毛主席对肖华的才能赞不绝口,特地将他调到红军中任职,并介绍他加入党组织。肖华深受鼓舞,工作起来更加积极,很快便因功被提拔为政工干部。
1933年,党中央决定将红色青年们团结起来,组建“少共国际师”,并任命17岁的肖华担任政治委员,同时为他配备了一位名叫吴宗汉的老兵做警卫员。
吴宗汉此前听说过肖华,但没有亲眼见过,在赴任的路上,他不断幻想肖华的样子,他觉得肖华是个年近40,精明、睿智的老红军。
到达少共国际师的驻地后,吴宗汉便向路边的一位小红军询问首长肖华在哪里,殊不知这小红军正是他要找的人。肖华上下打量了吴宗汉一遍,反问道:我就是肖华,你找我什么事?
吴宗汉惊得下巴都要掉在地上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大名鼎鼎的肖华竟是一个比自己还小几岁的半大青年。
吴宗汉又转念一想,肖华年纪轻轻便已声名在外,可见其才能之高,他由此更加敬佩肖华了。
抗日战争期间,肖华先是出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副主任,随后调任旅政治委员,1938年,他带领一支特别纵队进入山东,建立冀鲁边军区,并担任司令员。
1940年,石友三背叛民族,投靠日本人,党中央立即指示肖华等人成立讨逆军,一举将其歼灭。
解放战争时,肖华率部进入东北作战,他指挥部队利用广袤的原野林海作为掩护,与国民党军进行周旋,不断蚕食其有生力量。
1948年,解放军围攻长春,国民党军准备依托坚固的工事进行死守,肖华意识到强攻的话可能会给部队造成巨大伤亡,便不断派人和城内守军进行沟通,最终成功劝说两个军投诚,使长春和平解放。
在参加完沈阳攻坚战之后,党中央认识到解放军不能一直搞大兵团作战,需要培养一支尖刀部队,在必要时给予敌人致命一击,于是决定成立特种兵部队,肖华被任命为司令员。
1949年,毛主席特地设宴招待肖华,席间夸他能力出众,功劳显赫。新中国建立后,肖华被调到空军部队担任政治委员,1954年又被调回总政治部,出任政治学院副院长。
1955年,肖华被授予上将军衔,彼时他才37岁,可谓是年少成大器。1959年,肖华调任宣传部门,不久后因为过度劳累病倒了,但他仍坚持工作,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创作出了著名《长征组歌》。
1975年,肖华出任兰州军区政治委员,1982年正式离休,1983年,陕西南部爆发重大洪灾,肖华立即赶过去慰问受灾群众,指挥解放军官兵进行救灾工作,事后又将此行所得经验与教训撰写为论文,发表在期刊上,供后人研究参考。1985年,肖华病情恶化,不幸离世,享年70岁。
肖华堪称天才,自幼便聪慧过人,加入党组织之后,面对一众工作多年的老同志,他丝毫不避怯,尽情展示自己的能力,出色的完成了每一项上级交代的任务。他是解放军特种兵的创始人物,亦是解放军空军的领路人,他对解放军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因为有这支百战之师保家卫国,我们才免于再受战火侵扰,才能安稳幸福地生活,我们应当永远铭记肖华,感念他所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