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发展滞后,尤其是农业产出严重不足,无法保证全国人民的基本用度。于是,毛主席便号召广大学生上山下乡,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农业发展,增加粮食收成,使中华民族早日摆脱饥荒,这批人被称为知青,苏昭和是其中一员。
苏昭和是天津人,父母均为工人,待遇相当不错,因此有条件支持他和大哥一起读书。大哥学习不用功,成绩平平,因为中考失利,上不了高中,只能进入社会闯荡。可他向来心高气傲,看不起基层工作,又因为能力不够找不到优渥工作,以至于快30岁了还一事无成。
1969年,苏昭和高中毕业,急需参加工作,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找到合适岗位,就要去外地插队。父母急在心里,向亲朋好友求助,最终成功申请到了发电厂工程师一职。大哥听说这件事后,便要父母将这个机会让给自己。这让父母犯了难,毕竟都是亲生骨肉,不能厚此薄彼。
思来想去,父母还是决定让大哥去发电厂工作,因为他到了成婚的年纪,有份体面的工作,更能吸引女孩子。苏昭和虽然心有不满,但他碍于亲情,也不好发作,只能逆来顺受。
当年12月,苏昭和接到街道办通知,要他去北大荒下乡插队,苏昭和二话没说,背起行囊便踏上了北行的火车。此后苏昭和一直没有回过家,他觉得父母并不爱自己,偏心大哥,否则自己也不会在这荒滩野地里吃苦。
父母也觉得对不住苏昭和,时常写信给他,闻讯家长里短,苏昭和的回复往往只有寥寥几句话。1974年,母亲患上了恶疾,恐不久于人世,她想见苏昭和一面,大哥急忙写信给苏昭和,请他赶快回家一趟。
苏昭和这次没有推脱,急忙返回天津,见了母亲一面,满足了她最后的愿望。没过多久,母亲去世,苏昭和与大哥一起处理完丧事之后,又返回了北大荒。
苏昭和的室友名叫马万才,他喜欢同事王晓燕,但王晓燕并不喜欢他,所以拒绝了他的表白。马万才因此生出怨气,当他看到苏昭和与王晓燕关系比较亲密时,便向上级举报他们有不正当关系。
苏昭和与王晓燕立刻被停职调查,两人一再辩驳,最终洗脱了嫌疑,马万才则因为造谣生事,受到了严厉的处罚。正所谓否极泰来,经过这件事,苏昭和与王晓燕的关系更进一步,两人渐渐生出了情愫,成为恋人。
1978年,党中央下令召回知青,并恢复高考,让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接受更高级的教育。但苏昭和却没有返回天津,家里的老房子已经归大哥所有,他无处容身,还不如留在北大荒,至少这里有避风的墙和最爱的人。
当年年底,苏昭和与王晓燕结为夫妻,并很快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为了能让女儿以后能有更好的教育资源,苏昭和便写信给大哥,请求将女儿的户口落在他的名下。大哥误以为苏昭和是想利用女儿来分老家的房子,坚决拒绝,父亲也对此事持反对态度,苏昭和非常生气,他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成了外人,于是跟家里断了联系。
1987年,苏昭和与王晓燕外出干活,将女儿放在家里玩耍,没想到女儿贪玩,跑去河边捉青蛙,结果失足溺死。失独让苏昭和痛苦万分,他甚至一度患上了抑郁症,好不容易才走出阴影,却又发现妻子得了肝癌。
苏昭和下定决心,倾家荡产也要为妻子治病,王晓燕却觉得这样是徒劳的,只会浪费金钱,所以没有选择住院,拿了一些药就回家了。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王晓燕依偎在苏昭和身边,用虚弱的口气恳求他在自己去世后,再找一个老伴,不要一个人孤单的生活。苏昭和没有依从王晓燕,他在王晓燕去世后,一直寡居。
平日里苏昭和靠打零工赚些生活费,加上低保户的补助,勉强够维持日常开销。有人问苏昭和快乐吗,苏昭和摇头:自从晓燕走了,我就不快乐了。
上山下乡在当时所处的环境下来看,是极为正确的,这一政策确实对农业发展有帮助。但随着时代发展,农业开始向机械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知青的作用就很有限了。党中央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便将他们召回城里,让他们上大学,学习更高的文化知识,将来为改革开放做贡献。如果苏昭和当年回了天津,考上了大学,说不定会过上更好的生活,可惜人生没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