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武装的主体是工农子弟,他们的职责是为无产阶级革命,底层群众感念这份恩情,对人民武装自然是箪食壶浆以迎,竭尽所能为他们提供帮助,或是在饥荒时送饭,或是在困难时借钱,或是在迷途时指路,或是在征战时运粮,饶子健将军就曾受过老乡的恩情。
饶子健1909年出生于湖南浏阳,青年时加入农协,1927年被共青团吸纳,3年后当了红军,历任班、排长。1934年,他跟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历尽千辛万苦方才到达陕北苏区。不久之后,党中央决定组建西路军转战甘肃、宁夏一带,打通苏联援助的通道。
饶子健被编入红5军13师任团长,于1936年11月率部西渡黄河,向河西走廊挺进,结果在高台一带遭遇马家军袭击。红5军官兵虽然悍不畏死,但因装备劣势,加之弹药供给不足,遭遇重大伤亡,军长、政治部主任接连战死,饶子健迅速收拢残兵,奋力突围,这才侥幸逃过一劫。
1937年1月,饶子健历尽千辛万苦方才赶到西路军总指挥部,向首长陈昌浩报告了红5军的噩耗。陈昌浩安慰了饶子健一番,转而将他任命为88师参谋长,继续随部队西征。
当年2月,西路军遭遇马家军主力,伤亡较大,陈昌浩与其他高级指挥官商议过后,决定将部队编为3个纵队分别突围。
88师是北纵队,原计划翻越祁连山,而后沿着甘新公路前进,结果在途中被敌人伏击,饶子健在撤退途中与大部队失散,但他并没有慌乱,在仔细分析了形式之后,确定了大部队的大概位置,而后带着几个战士星夜兼程追赶。
几天之后,饶子健与战士们实在撑不住了,长久的饥饿和口渴让他们耗尽了体力,再也无法前进一步。他们只好走进一个小村庄,向其中一户人家讨要食物和饮用水应急。男主人见饶子健等人饿得皮包骨头,于心不忍,便将他们让进屋子里好好休息,并做了一顿丰盛的饭食给他们吃。
饶子健坚持纪律,给了男主人一些银元,男主人并没有收下,因为他知道红军是为穷苦人打仗,帮助红军就是帮助自己。
临了,男主人还特意将在外放羊的儿子叫回家,让他给饶子健等人带路,以躲避马家军的追击。就这样,在老乡的帮助下,饶子健等人终于有惊无险地赶到了新疆,顺利完成了任务。
抗日战争爆发后,饶子健回到了陕北,在军政大学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南下江浙一带,在新四军中工作,历任团、旅长。解放战争时,饶子健出任第3野战军34军副军长,参加了多次重大战役,立下了许多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饶子健调任60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没过多久,又被任命为上海警备区司令员。
这天,饶子健正在办公室里办公,门口的哨兵突然打来电话,称有一位老乡要找他。饶子健让哨兵问清楚此人是谁,找自己是为了什么事。哨兵问过之后,回复饶子健称,老乡是河西来的,与他是旧相识。饶子健马上就想到了当年救助过自己的那户人家,他急忙赶到大门口。
老乡看见饶子健,立即将草帽摘下来,激动地问道:饶首长,你还记得我吗?饶子健盯着对方看了半天,才认出来他就是当年给自己带路的小伙子。
饶子健急忙将老乡迎进办公室,对他嘘寒问暖。老乡其实并不是专程来找饶子健的,他的大儿子在上海当兵,他过来探亲,听说饶子健就在附近,便登门探望。
饶子健陪着老乡在上海好好逛了几天,给他买了一些衣服和日用品,并亲自将他送上返回西北的火车。
临行前,老乡说自己的二儿子也要来当兵,饶子健拍着胸脯保证自己会照顾他,请老乡不要担心。大概过了一个月,老乡的二儿子来到了上海,饶子健先将他安排在警卫营,随后找机会将他与老乡的大儿子一起送进军校进修,让他们的军旅生涯能走得更远。
饶子健是一位忠诚的无产阶级斗士,自加入革命队伍那天起,便一心跟着党组织走,历经九死一生也毫无怨言。在接受了人民群众的帮助后,他将这份恩情永远记在心中,只要有机会,便一定会报答,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也正因为如此,军与民才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