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日军老兵到黑龙江,指着脚下的地面说:下面有一百多个弹药库


战争的本质就是国家之间比拼资源,包括钢铁产能、粮食产量、人口等。日本作为一个小岛国,资源很贫瘠,所以在发动战争的时候,就讲求速战速决,一旦被拖入持久战的泥潭,其实力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弱,这一点在侵华战争中最为明显。

战争初期,日本士兵均为青壮年,战斗力十分惊人,一个师团几乎可以与中国一个军相抗衡。而到了1942年前后,老兵损耗殆尽,为了填补部队人员空缺,日本只得派遣大量未成年上前线,木村正是其中一员。
木村生活在日本一个偏远小镇,在他还不满10岁的时候,日本对中国开战,父亲被征召入军队,开赴东北黑龙江,母亲则被编入服务团,在工厂生产军用品。
起初,战争进行得很顺利,日本很快便占领沈阳、长春等地,消息传来,国内一片欢腾,木村看着报纸上有关胜利的报道,也露出了笑容。
木村本以为中国很快会被占领,父亲也会回家和自己团聚,却没想到中国军队抵抗顽强,日军在推进到华中一带后,便无法再向前一步。

与此同时,八路军与新四军广泛开展游击战,不断骚扰在各地驻防的日军,日军疲于应对,锐气一点点耗尽。
慢慢的,木村觉得国内的环境变了,原本他衣食无忧,可政府突然下令管制一切物资。食物、日用品皆按人口配给,一日三餐变为两餐,精米细面他很少能吃到,杂粮饭与腌菜成为了主食。
木村母亲的工作强度也越来越高,精神状态一天比一天差,她很少再对木村露出笑脸,时常长吁短叹。
终于,噩耗来临了,陆军部寄来了父亲的阵亡通知单,木村还没从悲痛中回过神来,便被告知学校即将停课,而他要与母亲一样进入工厂工作。

木村没有工作经验,只能在老工人的指导下从头学起,好不容易有了一些进步,美国人开始轰炸工厂,机器设备被炸毁,好消息是他不用再劳动了,坏消失是他收到了入伍通知单,要和父亲一样赶赴中国黑龙江。
由于长期吃不饱肚子,木村的体格十分瘦弱,指挥官不忍让他去一线部队对抗日益强大的东北抗日联军,将他安排在了相对安全的后方,专职看守屯放生化武器的弹药库。这份工作说起来简单,其实一点也不比冲锋陷阵简单。
木村需要每天定时去一百多个弹药库巡查,清点数量,稍有闪失就会遭到上级的体罚。除此之外,木村还要注意防火、防潮,每隔一周就要检修通风、除湿等设施,防止弹药库失火或者生化武器受潮泄露。

1945年9月,欧洲战事结束,苏联应盟军要求,出兵打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仅用不到十天便推进了200多公里,关东军被大量歼灭,败局已定。
关东军为了掩盖自己在东北从事违禁研究的真相,决定将所有生化武器就地掩埋。木村所在的部队收到上级命令后,立即开始挖掘深井、转移生化武器,由于人手不够,还从附近村庄里征召了30多名中国人协助掩埋,事后为了封锁消息,将他们残忍杀害。

日本投降后,木村放下武器,向中国军队投降,不久之后被送往葫芦岛,乘坐轮船返回家乡。
一晃几十年光阴匆匆而过,木村成了古稀老人,他时常想起年轻时的往事,为曾经伤害过中国人民而感到深深自责,他觉得自己该做些什么消除罪孽,于是便决定将生化武器的埋藏地告诉中国政府。
2004年,木村在子女的陪同下,重回中国黑龙江,这里早已不是被战火摧残的满目疮痍的废土,而是中国重工业的摇篮。
木村颤颤巍巍来到曾经驻扎过的地方,指着脚下的土地说:这里有一百多个屯放生化武器的弹药库。在他的指引下,当地警方迅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发掘,将所有生化武器都清理出来,转移到实验室中,进行无害化处理,终于消除了这一埋藏了几十年的隐患,木村心里也松下一口气,背负的罪恶感也减少了许多。

根据国际公约,国家间发生战争时,不能使用生化武器。但日本侵略者却为了夺取胜利,不顾人道,大量使用毒气弹,给中国居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而且日本还公然在东北地区进行违禁研究,将无辜的中国百姓作为试验品,可谓丧尽天良。可日本却在战后否认这一切,实属厚颜无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