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从不讲特权,在困难时期,国家领导人与群众一样忍饥挨饿;在建设时期,高干们也下到基层岗位,与群众一起劳动;在打击犯罪、维持社会稳定期间,有干部子弟欺男霸女,执法机关也决不轻饶,严格按照法律处罚,朱国华案便是如此。
朱国华1957年出生,他是朱老总的亲孙,年幼的时候乖巧懂事,很讨人喜欢。1976年,朱国华顺利考上大学,1980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天津铁路局工作。
到岗之初,同事们对他的印象非常好,他长相高大帅气,有文化懂礼貌,说话慢条斯理,一副知识分子的做派。他虽然出身名门,但为人谦和友爱,一时之间成为单位的“团宠”,大家都愿意跟他相处。
单位里一些女同志对朱国华尤其关爱,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想和他谈对象。起初朱国华是拒绝的,但后来他在吹捧中逐渐迷失本心,抛弃了原则和纪律,开始胡作非为。他先是与长相漂亮的女孩子交往,在将她们占有并玩腻了之后,便果断抛弃,转而去寻找新的目标。
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因此开始“崇拜”朱国华,认他为大哥,朱国华很是受用,于是开始带着他们为非作歹,肆意侵犯女青年。慢慢地,朱国华的胆子越来越大,他对女性的迷恋也越来越深,只要他看上的女青年,就一定会想办法将其占有。
朱国华会先与受害人搭讪,有意识地向对方透露自己的“背景”,待对方放下戒备之后,他会邀请对方去自己家里做客。期间,朱国华会给受害人灌酒,并表示自己能帮对方争取到更好的工作岗位,但需要一些“报酬”。
受害人当然明白朱国华是什么意思,其中一部分人为了能有一个远大前程,会向朱国华屈从,另外一部分人宁死不从,激烈反抗,朱国华担心事情闹大,只好将她们放走。
后来,有女青年不堪朱国华的欺凌,向公安机关报案求助,公安机关对此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发现朱国华在2年之内,竟然与多名女青年保持亲密关系,同时还强行侵犯了8名女青年,另有数十名女青年遭到骚扰。
当时正是1983年,公安部决定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朱国华自然难逃法网,天津公安出动最精锐的警员,将他与同伙抓捕归案。面对如山的铁证,朱国华没有狡辩,而是老老实实交代了全部的犯罪行为。
此案牵涉较深,天津公安不敢擅自处理,于是便将相关卷宗呈递给国务院,请求批示。很快,此事便传的举国皆知,有人谣传朱老总的夫人康克清心疼孙子,已经亲自去求邓公网开一面了,还有人胡诌道,康克清拿朱老总做挡箭牌,要死保朱国华,甚至有人捕风捉影,声称天津公安已经顶不住压力,要偷偷释放朱国华。
但事实上,康克清听闻朱国华的所作所为之后,泪流满面,她虽然很心疼孙子,但她更尊重法律,所以她坚定支持严惩朱国华。天津公安立即将朱国华移交给检察院,检察院随即公诉至法院,法院在综合了各项证据后,以流氓罪判处朱国华死刑。
后来最高法的工作人员拿着判决书找康克清核准,康克清没有任何迟疑,立即签名表示服从判决。她告诉工作人员,朱老总临终前曾特意交代过,如果后代有违法乱纪、欺男霸女的,不要庇护,任由国家审判处置。康克清本人的态度也很坚决: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行刑的那天,康克清去见了朱国华一面,坐专车回家的时候,她望着窗外默默地流泪,失去亲人的滋味,令人心碎!
为了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避免女性再受到侵害,康克清在1988年筹备成立了妇女青年委员会,专门负责保护妇女权益,同时,她还担任宋庆龄基金会主席,致力于开展青少年教育,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有理想的人,不再重蹈朱国华的覆辙。1992年,康克清因病去世,享年81岁。
朱国华本来是一个大有作为的青年,他出身名门,又有文化,倘若能沉下心来,好好工作,必然能取得佳绩,成为时代的楷模。但他终究经受不住外界的诱惑,逐渐沉沦为一个败类。共产党人向来对犯罪零容忍,自然不会包庇他。只可惜朱老总一世英名,差点毁在了朱国华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