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谷雨二春
本文原载于知乎,系公众号“体制内入门指南”独家授权转载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两办”作为党政系统里服务领导、协调各方的中枢机构,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领导发号施令。
而且,“两办”的干部提升快是一个不争的实事,虽然没有明确具体的统计数字。
所以,大家感觉权力很大。
这一点,我有切身的体会。
在省上工作时,因协调一项工作,需当面请示省委办公厅的一把手,连续去了几次却扑了个空,心情比较沮丧。
但为了能见上一把手,连续坚持了11天,真感觉太难了。在第11天的中午,我又提前半小时恭候在门口。一个小时过去了,却不见踪影,心想,今天又扑空了,回去怎么向领导交差呀!
唉,这么一个小事办不好,还能干成一个啥?颜面扫地呀!况且还给自己的领导留下协调不力的直观感受,以后怎么在道上混啊!
越想越气馁,越想越窝火,直至内心不停地诅咒这个办公厅领导,谱摆得太大了,官气
也太十足了,怪不得老百姓骂娘。
大约两小时后,我准备返回时,突然,这位领导拖着疲惫的身体从楼道的另一侧现身了,虽然他看不见我,我却已满脸堆着微笑,这可是我盼望十多天的男神。
几分钟后,领导走近自己的办公室,看见我,微笑着让进门,让秘书泡了一杯茶,内心的委屈虽有一丝的慰藉,但诅咒的灵魂没有停车。
我简明扼要地汇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和需要协助的事项。领导和颜悦色地说,对不起,我这段时间太忙了,不是开会就是下乡,基本上没来办公室。但是,我听说有一个小伙子每天上班前等候在我的办公室,原来是你呀。
辛苦了!辛苦了!从你办事的执着和踏实的劲头,你是一个可塑的小伙子呀。因我这里都是负责协调大领导的事,电话不方便接,也没时间接,忙不过来呀,你别多心噢。
这样,你把我的电话记下,有什么事发短信,我记住你啦。然后把秘书叫了进来,交代一般工作上的事情让我找他,重要的事情需他协调,可直接发短信。
我受宠若惊,10多天的辛苦顿时化作暖流,涌遍全身,值!
本来,我请示协调的这件事难度很大,涉及的单位多,牵扯的利益大,但老大出面就不难,现场办公解决,一小时后,全部敲定落实,回单位有5公里的路,从来没感觉到的轻松,活蹦乱跳,像个孩子,屁颠屁颠去复命。
后来,我负责执笔写纪念这个城市解放60周年的文章,这篇文章是以我们单位一把手的名义在党报刊登,政治敏锐性高,民族问题复杂,需省委领导审定签字。
时间火烧眉毛,我的直接领导询问了好几次,脸色很难看,肯定我的日子不好过。我通过短信联系上了这位办公厅领导,两天后早晨的9点钟,他给我打来电话,说省委领导刚审定完这个文章,修改了很多地方。而且省委领导为修改这个文章,早晨没顾得上吃饭,在下基层的路上啃了一包咸菜,吃了两个包子。
这么大的领导,半夜起床,忙于工作,而且生活就这么俭朴,我僵住了,说感谢已不能表达我的崇敬心情,默默无语,却从电话那头,传来他爽朗的笑声,我如梦初醒,也陪着笑起来。
其实,我们的领导,绝大部分心里装人民,忘我地工作着,只不过被社会舆论摸黑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我身边的同事和领导,一个个让人肃然起敬,他们的所作所为,宣传不够,造成一定的误解,尤其是一些贪官污吏,污染了水源,给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也把这些扎实苦干的影响了。
一个县委办公室的董副主任给我说,一次,他驻村到一个村推广新品种蔬菜种植和土地流转。
因前几年推广辣椒种植时,农民受到了损失,承诺的企业赔付没有兑现,我几乎四处碰壁,相当一部分农民指着鼻子骂他跟承包的企业狼狈为奸。
一次会上动员时,群众吐着唾沫星子骂,甚至一部分群众强制他站在阳光底下暴晒。他说,他非常理解农民的心情,因为自己的父母亲还是农民,他没有反驳,乖乖站在太阳底下暴晒了两个小时。
群众冷静之后,把他从太阳底下拉到阴凉地方,一部分群众说,看来,董主任
是真心为群众办实事的,我们不能再为难他,看他心诚的样子,咱们干。
第一茬蔬菜丰收后,全部出口了,农民一算账,一亩净收入五六千元。
前几年承包的企业也经济好转,他从中协调赔付的农民的损失。现在他去这个村,一个个农民都后悔当初对他的不公平待遇,说什么也要给他装一点土特产,不收吧,寒了农民的心,收了吧,违反了纪律。因而,他躲着不去。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到基层工作后,跟“两办”的同志,经常是面对面,深深感到,他们绝大部分同志,领会把握领导的意图准确到位,分析问题一针见血,观察事情火眼金睛,调查研究有理有据,服务基层不偏不倚,是一支难能可贵的队伍。
你说他们的权力大吗?确实大,可能别人办不成的事情,他们办起来比较轻松。但是,这个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不是私权。
“两办”的工作标准要求高,干好“两办”的工作,真还不容易,概括起来,有注意和把握这么几点。
1.守规则,不应打着领导旗号办私货。
作为“两办”的工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领导发号施令。
因而,基层常常是把“两办”作为领导的传声筒,自己的一言一行,基层也认为是领导的决心和意图,不打折扣、不讲条件落实,久而久之,“两办”的同志也有代入感,好像自己是领导,尤其是跟随领导的秘书,借助领导的权威办个人私事,既败坏了党政作风,也把污水泼在了领导身上。
这方面我的同事有过很深的教训,鉴于不是匿名发布,我尽量说得含蓄一点,别让当事人对号入座。
有一个秘书跟了领导四五年,用起来顺手,尤其是在生活上还比较依赖,慢慢地,领导放松了对他的要求。向来十分低调小心谨慎这个秘书,随着宠幸的提升,也慢慢把自己当成领导的替身了,动不动训斥这个部门,批评那个领导,鉴于其特殊位置,虽然同事们议论比较多,但也给足了他面子,他却飘起来了。
一次他回老家省亲,打电话让家乡的一个父母官在车站把他接一下,可这位父母官因有其他事情,来迟了。他夺笋啊,一见面大发雷霆,颐指气使,影响很不好。
有人说这是满足刻在骨子里的虚荣,有人说这是为虎作伥,有人说他缺乏修养,不得而知。
但这件事传到党办主任的耳朵里,党办主任汇报给了这位领导,并建议换人调离。结果,在他还在省亲之中,通知他去另一门闲职部门报到,没有找到“爷青回”的感觉,一下子从权力中心跌落深谷。之后,他在这个圈子混不下去了,辞职南下创业,不仅亏了本还欠了一屁股债,十分狼狈。
人一飘,就要衰。一个有非常大好前途的苗子,自己给自己挖了坑。
还有一个我熟知的党办科长,为了给自己的外甥调动工作,打着领导的旗号。当然,这件事办理是光速,但事成之后却插出一杠子。
下面具体办事的人,为了表功,把电话打给这位领导。这个领导一头雾水,搞清来龙去脉之后,大发雷霆,并在多次会议上点名批评,其结果是调动没办成,还惹了一身骚,灰溜溜地离开“两办”岗位,好几年过去了,比较丧,外甥打灯笼,照旧是一个科级干部。
作为“两办”同志,一定要谨言慎行,领导的光环不是自己的光环,莫穿错了衣,找错了感觉,你的一言一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领导的一言一行,你就是老虎后面的兔子,莫把自己当领导,尤其是不能打着领导的旗号办私事,问题迟早会暴露的。你想想,体制内的哪个不是人精,他会把千载难逢讨好领导的机会让给你?
2.善谋略,站在领导维度想事情
心理学有一个跳蚤定律。就是跳蚤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说跳到自身高400倍的高度。
如果这时给跳蚤套一个玻璃罩,跳蚤就会撞在玻璃罩顶上,连续几次后,跳蚤就降低了跳跃的高度,最多跳到罩顶处。
到了最后,拿掉玻璃后,会发现跳蚤再也跳不高了。
作为“两办”人员,其实就是领导的大脑和左臂右膀,要站在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你是负责县长工作的,就要站在县长的角度思考问题。如果你是负责省长工作的,就要站在省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能站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看问题,也不能站在办公室的维度看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办公室的同志总认为领导的视野宽阔,能力超众,不敢提出自己的看法,唯唯诺诺,只等着领导发号施令。但这往往是领导不愿看到的,领导希望办公室的同志能补充自己的思维,拾遗补阙,在决策中少走弯路,在群众中多树立威信,在同僚中多展示才能,而不是唯命是从,仅是一个抬桥手。
因而,作为“两办”的同志,不能像跳蚤那样,高度永远超不过领导,只做一点边边角角的工作,而对领导的核心点没有多大的帮助,这不是领导所需要的,也不是领导喜欢的。领导需要的是真正能帮助他工作的人,除非那个领导刚愎自用、自负自恋,但这样的领导越来越少了,官场也是市场经济,你不行别人上,工作指标是硬杠杠,不会宠着惯着你。
纵观一个地区的地方大官和核心部门官员的简历,会发现不少具有两办工作的经历,而且一个个都在这个岗位破防。因为这个阶段,逼迫你高速运转思考问题,也在领导的潜移默化下汲取了成长的能量。
3.练内功,精研细磨写好材料。
领导能力的展示、工作的部署、对问题的见解,大部分是通过领导的讲话和向上级领导工作汇报体现出来的。而这一载体,就是材料,也就是我们说的文案。
我们常常说那个领导水平高、能力强,大部分是通过学习和阅览他的讲话材料、汇报提纲来判断的。因为你不可能跟他面对面,也不可能有机会聆听他的讲话,是间接感受的。
所以,作为“两办”的同志,材料是你的看家本领,这是你的主业,也是辅助领导的最主要的平台。你现在看看,那个领导不是一个笔杆子,大老粗已经退出了这个舞台。
大家感觉“两办”的同志很忙,没白天没黑夜。其实,他们大部分的忙,是忙于材料,而且材料无穷止境。
文学史上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司马迁编写《史记》,历时十三年之久。我服务过的一个省级干部,一个稿子他都要改好几遍才过关,有时候,他一个晚上不睡觉,改写材料。因为他知道,领导的讲话,在基层就是落实的手册,脱离实际,似是而非,落到实处就可能南辕北辙,基层伤不起,折腾不起。
或许有些体制内的认为,材料只要把事情说清楚就行了,值得那么咬文嚼字、搞绣花枕头
吗?但作为体制内,就是要咬文嚼字,因为这是需要落实的东西,宁肯当事人辛苦一点,也比再去挽回损失盈余。
可是,有些“两办”的同志,陷入事务主义,看起来很忙,今天在那个酒桌,明天在那个生态园,陶醉于舔狗恭维中,却把看家本领丢弃了。还有一点,总认为写材料太难了,能躲则躲,能应付就应付,这是大忌。
其实,材料并不难写,就如茶花定律一样,常写常练,不放弃,拼到最后,毅力到了,你就是一个行家里手。
4.重操守,一分为二反馈工作。
领导抓工作,一般工作思路,是头头抓头头,情况反馈一方面靠下面的头头汇报,一方面靠两办的汇总反馈。
这样,两办就有很大的权力,有时候,可以把你部局工作的瑕疵遮掩,有时候可以把你的瑕疵放大,结果在领导那个地方是截然不同,也会留下不可磨灭印象。如果具体操刀的人不一分为二,实事求是,有可能哪个部局出的力,百出了,汗百流了,还添一肚子地堵。
所以,两办的同志汇总反馈情况,一定不要夹带偏见,藏私货,也不要见人戴帽子,应原汁原味反馈工作。
我在县上工作时,有一个县委办的副主任,让一个局给他办一个私事,这个局推三阻四没有办。这个副主任很生气,感觉这是故意设置障碍,有意刁难。
因而在实际工作中,有意无意打压这个局,还恰到好处地进谗言。连续两年,这个领导蒙蔽在鼓里,直至他要调离时,才反省过来。但这个领导说了一句狠话,临走之前办的最后一件事,就是要把这个副主任调离岗位,结果是没有豪横起来,还把自己赔进去了。
所以,作为两办的同志,千万不要夹带私货,蒙骗一时,蒙骗不了永久,正义迟早会来到。
5.讲奉献,也要考虑个人的成长进步。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中,都没有吃过唐僧肉是特殊材料练成的,都有七情六欲,都是凡人,不论在哪里工作,这个岗位都就是糊口的一份工作。如果不考虑个人进步,只喊口号讲觉悟,也是不现实的,这样的情况可能天上有,人间无。
因此,两办的同志,考虑个人成长进步这是天经地义的,不要被道德绑架了。
一般来说,公务员晋升发展的几个因素:能力、人脉、平台、运气。
人脉和运气既难以把握、又非人人能有,而能力和平台则是我们可以努力和把握的东西。
但总的而言,两办的干部,由于长期围绕着领导转,近水楼台先得月,提升比其他岗位占有相当大的优势。可“僧多粥少”,一有机会时,别错过,也不要留恋这个岗位。
一般来说,你在这个岗位,理论上相对丰富些,实践还欠缺一些,你看看,一些大领导,之所以有两办的经历,却不是铆在一个岗位,在人脉、能力同等的条件下,一定到争取到其他岗位多历练。这样,发展的后劲才会大一点,机会才会多一点。
两办权力虽然不小,但那是公权。作为两办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坚守做人的本真,知世故而不世故。这不是形而上,也不是搞噱头,而是掷地有声的要求。
活着不一定要鲜艳,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颜色。这个颜色就是服务好人民的颜色。
体制内入门指南,一个体制内人员集体创作的公众号,欢迎关注!
回复“考研” “待遇” “选调生”“ “省考” “报名” “笔试” “面试” “体检” “政审”“入职”“辞职”“公检法”“税务”“事业编”“国企”等关键词,可以查阅相关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