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哪有什么大器晚成,成功的人其实都是少年得志


文:这道题我会
本文系公众号“体制内入门指南”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我是三十岁吃上公务员这碗饭的,和我一批进来的都是刚刚毕业的研究生,大多都是90后,而我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很多年。在吃上这碗饭之前,我就知道我也仅仅换了一份工作,仕途什么的也就这样了。
我上研究生那会,我们的专业是工商管理硕士,在职研究生,有很多体制内的同学,他们都是“三门”干部。由于在体制内年限比较长,很多人都已经走上领导岗位。
其中最牛逼的一位大哥,已经是一个处的处长。当我刚刚解决了副主任的职级的时候,和我一样年纪的大妹子已经开始竞聘副处。新闻里面,到处都是哪哪提拔了一个30出头的县长,哪哪出现了一个80后厅长,似乎姜太公钓鱼这种事情,只能出现在历史课本里。当下的体制里面,只有少年得志,哪有什么大器晚成。
一、大多数仕途上丝般顺滑的,都是入门比较早,隔几年一提
来到单位的第一天,闲的无聊,也翻了翻我们一把手的简历。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纵享丝滑。他25岁就进入体制,之前还在军队服役。军队服役可是算工龄,那个年代基本上退役进体制比一开始就在体制内的人高上一级。进入工作岗位后,他就基本上保持两到三年一提拔的节奏。四年副科,三年正科,一年副处,然后八年从副处直接成了一个单位的一把手。
反观和他同一批进来的人,可能从科员到副科还很快,绝大多数人也就在副科的岗位上原地踏步十几年,运气好的在正科的岗位上原地踏步。人家已经在各个岗位上得到了锻炼,自己却还是科长,估计这些人的职业生涯,也不会取得太大的成就。当然,在体制内能当个中层领导,已经可以说秒杀了百分之九十的公务员。
有进取心的新公务员可以百度一下什么叫榜下捉婿。
二、超过一定年龄,你想追求进步,组织也不会考虑你
社会毒打过的男人,对体制的满意度肯定是比刚进来的大学生高很多。我在国企那会,干的是财务,就没休过一个正经的双休。但是考进来公务员,才知道,什么叫劳动法的美好。
珍惜归珍惜,但你要说进步,那可是万万没有的。每次单位选拔实职干部,领导都会鼓励我报名。其实我心里和明镜一样,那是因为单位人少,我不报名候选人都凑不齐。每次我就陪着那些野心勃勃的九零后演戏,撑过第一轮,后面就没我啥事了。如果上级单位要人,笔试面试选拔工作人员,那就更简单了。我的年龄早就过了,想报名都没有资格,只能默默的给那些报名的人点个赞。
现在国家讲究干部年轻化,不仅是我们,很多领导到了年纪级别够不到也就升迁无望了,很多都退居二线,挂个没有权的闲职,级别给够,但就是不管事,所以很多有心走仕途的领导在以前管的不严的时候都改了年纪。领导都这样,我们这些普通干部那就更不用说了。
我看过知乎上说,如果一个人三十五岁没有到正科,四十五没到副处,那你都仕途就止步于此了。虽然说大部分人进入体制也没有多大进步都空间,但是越早进去晋升都可能性就越大,我对面都小伙子进来研究生,三十岁都已经是乡镇副科,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可能仕途上会非常顺利。
当然没有也不必太过于纠结实职,退休了,你是处长,我是一级调研员,最后大家还不是愉快的广场跳最炫民族风,其实没多大区别的。
三、就算你想进步,到了年纪你精力也跟不上
这点我体会太深了,我们这属于市级单位,据我观察,科级实职如果你下苦功,那还是有很大机会的。当然,副处和正处这种进班子的,有很多懂的都懂都因素。
但是你下苦功,你根本比不过那些年轻人啊。人家加班到大半夜,喝一瓶红牛继续拼,第二天神采奕奕依旧能为人民服务;你也学人家,加班到十一点,第二天两个大大的黑眼圈,下班回家躺尸三天才能缓回精气神。体制很多工作就是拼时间,就拿最容易出成绩的写材料为例吧,你改了一遍和改了十遍效果就是不一样,大家上班都是八小时,你想出成绩你总要付出点什么吧。
更别提很多年轻人都无牵无挂,豁得出去,我们单位最近有个去清华读研的机会,人家年轻人说走就走,我们这些有老婆有孩子的只能眼馋,想走也要考虑一下老人的健康,自己的婚姻。你说最后人家全日制研究生拿下来,以后走仕途又多了一份保障,还有我们这些中年人什么事。
有时还真不是体制的原因,出不来姜子牙,是姜子牙精力也不足啊。说到底,仕途还是年轻人走比较合适。
张爱玲有句话说得好:成名要趁早。体制也一样,想要有所作为,就要趁年轻,年轻就是资本。大器晚成的事情,看看历史书就得了。趁着年轻,能多锻炼就多锻炼,让你调任重要岗位的时候千万别谦虚,有时候错过年轻一个机会,就错过了一生。
最近有读者反应说好几天没有看到“体制内入门指南”更新了,其实是被限流了,只有经常互动的,才能每天都收到本号推送的文章。建议将“体制内入门指南”加为星标公众号,防止错过推送。
体制内入门指南,一个体制内人员集体创作的公众号,欢迎关注!
回复“考研” “待遇” “选调生”“ “省考” “报名” “笔试” “面试” “体检” “政审” “入职”“辞职”“公检法”“税务”“事业编”“国企”等关键词,可以查阅相关历史文章。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