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安徽含山褒禅寺外熙熙攘攘。
来自各地大小报社的记者们,早早地架起长枪短炮,准备拍下新中国第一位出家的亿万富翁的剃度仪式。
这个被记者瞄准的焦点人物叫刘景崇,他虽人到中年,却丝毫没有“中年危机”。
相反,他不但事业有成、家财丰厚,而且父母身体健康,妻子勤快贤惠,孩子聪明可爱,妥妥地“人生赢家”。
可他却在人生巅峰时,选择了放弃家财、放弃妻儿,在青灯古佛中走完人生的下半场。
刘景崇选择出家的初衷,到底是什么呢?
1976年,刘景崇出生在广东省新兴县的一个农户里。童年的他过得很快乐,唯一的遗憾就是家里太穷。
上初中的时候,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学费了,十几岁的刘景崇选择了回家务农。
那几年,每当刘景崇听见田间的鸟鸣虫叫,心里就会升起阵阵愉悦,被迫退学的苦闷也随之冲淡了。
可再动听的声音,也替代不了粮食。18岁那年,刘景崇决定出去闯一闯。
刘景崇先是来到佛山,找工作的时候他才发现,学历成了他进入职场的绊脚石。
他在劳务市场兜兜转转了很长时间,除了被一家电视机组装厂骗了170块钱外,一无所获。
最穷的时候,他每天晚上只能在公园长凳上休息,饿了就吃馒头、喝白开水。
就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刘景崇在一家服装公司,找到了一份销售工作。
刘景崇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手里有任务时,他天天在外面跑,没啥销售压力时,他就虚心跟在老员工身边,看他们如何与客户谈生意。
除此以来,他还买了一堆营销方面的书在家自学。
两三年之后,刘景崇逐渐摸清了公司的销售套路和行业规则。
正当刘景崇在公司干得顺风顺水时,公司却遭遇了难题。
那年,厂里库存大量积压,又遇到了客户的恶意压价,使得订单锐减,公司要求所有销售人员加足马力,把积压的库存卖出去。
那几天,刘景崇就连吃饭走路的时候都在想,怎样才能把这些衣服卖出去。
几天之后,他终于想到一计。
他向公司申请:只要订单量足够大,就给予出厂价7折的优惠。
接着,他先找到当地最大的服装批发商会,跟他们说明:自己公司每季都会剩余一批款式、质量上乘的衣服,他可以以出厂价的七折价格卖给他们。
批发商会的负责人看过样品后,同意了他的方案。
刘景崇又找到了恶家压价的商场老板,跟他说:
“降价是不可能的,但我可以向你承诺,每季度商场里卖不出去的衣服,我们可以以当初订单价格的6折,全部收回。这样,你既不用担心积压商品,还能回流现金。”
商场老板一听,这买卖划算呀,当场大笔一挥,签字。
这样,刘景崇用6折的价格收回商场的积压商品,再以7折的价格卖出去,不仅解决了公司的难题,还为公司盈利不少。
也正是凭着这两单业务,他在公司一鸣惊人,被老板当成重点培养对象。
而后,刘景崇职场之路一马平川,从普通业务员到销售总管、再到销售总经理,几年的时间,他就成了年薪百万的高管。
那时的刘景崇,也不过20多岁,正是人生好年华。
单身、年轻、多金、聪明,这样的刘景崇绝对是婚恋市场上的钻石王老五。
眼见他事业有成,父母高兴之余,又操心起了他的婚姻大事,在父母的撮合下,刘景崇与一名女子相识、相恋,成家,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父母身体健康,刘景崇的生活在世人眼里,可谓圆满。
可是,刘景崇却有着更大的野心,守着广东改革开放的这块热土,刘景崇觉得自己还可以干一番更大的事业。
随后,他与朋友合开了一家艺术品公司,凭着多年积累的人脉,以及丰富的销售经验,公司当年就盈利500万元,周围的人都说他的是做生意的天才,几年下来,他就积累了上亿的资产。
然而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哪有什么天才,生意都是豁出命,一单一单在酒场上喝下来的。
一次,为了签一个大订单,刘景崇陪着甲方爸爸喝了好几天大酒,说了一箩筐的奉承话,终于,合约谈成了,刘景崇的身家又上了一个台阶,成了名副其实的刘老板。
可他一点也不开心。小时候,他想赚大钱,他认为,只要有车有房、吃喝不愁,就会感到幸福和自由。可现在,钱有了,却感觉不到丝毫幸福,更没什么自由可言。
这些年,为了跑订单、签合同,刘景崇的身体几乎被掏空了,不到40岁的他,肝、胃、肾、腰椎等全是毛病。
有时刘景崇也会想,难道我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过这种灯红酒绿、空虚无聊的生活?我是不是可以过得更有意义一点?
就在他迷茫彷徨的时候,朋友们邀请他一起去西北自驾游。
他们原定的计划是先从佛山到新疆,再到青海,然后进藏,最后返回佛山。
可偏偏在青海,他们遇到了一次不大不小的车祸,人没啥事,车子却进了修理厂,刘景崇和朋友们也被迫呆在了酒店里。
闲来无事,刘景崇随手翻开了酒店房间里的一本书,是国学大师南怀瑾的著作。
书中,作者讲述了一些终南隐士的故事,他们与群山为伴、虫鸟为邻,书中的世界,不过是半亩瓜田,却修得一世清明。
刘景崇越看越上瘾,甚至萌发了去终南山看看的愿望。
2012年,机会来了。
一位研究中医和道教的朋友想去终南山拍一部纪录片,邀请刘景崇一起前往。
刘景崇本就对遗世孤立的终南山心之神往,当即就答应了朋友的请求。
一到终南山,刘景崇便被深深地吸引了,山中树木与泥土的味道,像极了自己幼年时的村庄。
刘景崇和朋友在终南山上住了两个月。
那些日子,他不但和朋友一起拍摄取景,还和僧侣们一起劈柴做饭,过得既忙碌又充实。终南山虽没有肉食,可是纯天然的蔬菜,配上山泉水煮出来的米饭,吃起来无比香甜。
在那两个月里,刘景崇觉得自己每天都神清气爽,腰不疼了,肠胃不难受了,他那被酒肉腐蚀的身体,也逐渐恢复了过来。
回到佛山之后,刘景崇的生活又回归了日常。
他每天除了在公司谈生意,就是出入会所,交际应酬,这样的生活,刘景崇感到无比厌倦,每天都会想在终南山上的日子。
2013年初冬,刘景崇决定再上终南山。当时,父母和妻子只当他是旅游散心,便也没说什么。
这次,他彻底放下了工作与生活中的烦恼,每天在终南山上,和师父一起烧水做饭,一起诵读经书。
山上没有取暖设备,也没有新鲜蔬菜,刘景崇经常披着一件棉袍,到山下去买菜。
几个月过去了,刘景崇在终南山上过得挺滋润,可他在佛山的家人朋友却不干了,他们一起来到终南山,劝刘景崇下山。
他公司的合伙人说:“刘哥,你别在这里躲清闲了,公司还等着你主持大局呢,难不成你想出家当和尚?”
“出家?”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对呀,我可以选择出家,既然山上的生活能让我心灵平静,干吗不出家呢?出了家,我再也不用理会这些凡间俗事了。”
刘景崇告诉妻子和父母:“我已决定出家,家里的钱足够你们今后的生活,以及孩子的上学费用。”
妻子一听就炸毛了:“你以为给我们留下一笔钱,就尽了你当父亲的责任了,孩子的陪伴呢,谁来负责?”
眼见两口子吵起来了,父母开始劝慰妻子:“他没准就是想学学佛、散散心,等过一段就会回来了。”
妻子觉得,老人的话有道理,也就不再追问了。
2014年,刘景崇第三次走进终南山。
这一次,他铁了心要潜心归隐,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清扫院落、劈柴煮饭、研习佛经、练习书法,和真正的僧人别无二致。
他就是要用行动告诉所有人:我是来修行的,不是来做秀的。
在终南山的最高处,刘景崇还为自己修了一间禅房,他用一面大落地玻璃,既隔开了山上湿气,也隔开了尘世的烦恼。
在终南山隐居的一年里,刘景崇除了在山上修行,还去别的寺庙云游,并在安徽含山褒禅寺,结识了一位有缘人——绍云法师。
刘景崇第一次见到绍云法师就倍感亲切,后来又听了几节法师讲的佛法课,更是佩服地五体投地,他整天跟在绍云法师身边,求法师收他徒。
可绍云法师却没有立即答应,他觉得刘景崇有妻有子,还有偌大的产业,怕他只是心血来潮,等新鲜劲一过,又要下山去了。
于是,他决定考验一下刘景崇:“如果你能在寺院里做满一年的洒扫,我便考虑收你为徒。”
绍云法师所说的洒扫,并不清扫院落,而是打扫厕所。
刘景崇毫不犹豫地应允了,他不只做完了,而且经他清理过的厕所,干净得可以摆下一个茶台。
2015年8月,刘景崇正式出家,法号衍定,是一名煮饭僧。
刘景崇出家的消息,一下子把父母和妻子整懵了,原来他是真要出家呀,那还了得。
他们来到褒禅寺,见人就问:“我儿子刘景崇呢?我们是来带他回家的。”
妻子更是泪流满面地质问他:“这到底是为什么?你到这里,儿子怎么办,老人怎么办?”
面对已是泪人的父母和妻子,刘景崇不为所动,只是淡然地回了一句:“衍定已是佛门中人,施主请回吧!”
“衍定”?“施主”?妻子一听这话,便知他心意已决,也决绝地回了一句:“但愿来生永不相见。”
不久之后,刘景崇就收到了一张离婚协议书,他看也没看,就在上面签了字。
除了家人的不解,还有来自周边和网上的谣言与争议。
有人支持他,说他能抛弃亿万家产,去过清心寡欲的生活,真是活得太通透了。
有人非议他,说他是为了炒作,是神经病,还有人说他是因为公司破产,躲避债务……
更有人站在道德伦理的角度,说一个人有父母需要赡养,有妻儿需要照顾,就这么一走了之,太不负责任了。
他到底是自私,还是勇敢,一时间众说纷纭。
但家人的怒火,社会上的争议,早已经动摇不了刘景崇的心了。
他与高山原野为伴,听鸟语、闻花香,他的灵魂早已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仙气大泽,一壶清茶,往后余生……
如今,刘景崇已经正式出家7年了,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远离了世俗,但也背负了世俗。
然而关于他的争论,却依然在尘世中不绝于耳。
-END-
作者:何夜无梦
编辑:池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