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小卡片关注砍柴
天王巨星刘德华有一个问题难倒了很多人:
“你知道残奥会什么时候举办吗?”
刘德华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他还有一个不被人熟知的身份,2008年北京残奥会宣传大使。
说起他与残奥会的缘份,要回到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当时刘德华应邀录制一期马拉松特别节目。
无意间,他得知奥运会结束后会紧跟着残奥会,这还是他第一次听说这样的赛事。
“都是比赛为国争光,为什么大家都关注奥运会,就没人关注残奥会呢?”
随后,刘德华每年会自掏腰包10万元左右资助香港残疾运动员,送给他们自己特订的“奥运金牌”。
为什么会有专门为残疾人举办的奥运会?它又有什么魔力,吸引了见多识广的刘天王?
这一切,得从一个被尊称为“残奥会之父”的人说起。
他就是德国医生路德维希·古特曼教授。
1899年,古特曼出生于德国上西里西亚托斯特镇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虽然家庭并不富裕,但父母的疼爱让小古特曼度过了幸福和安定的童年,成长为一个善良、热情的孩子。
十几岁的时候,他到一家医院做志愿者。
看到受病痛折磨的人们,他常常会落泪叹气,尽心照顾病人,减轻他们的痛苦。一天,古特曼接待了一位特殊病人,这是一位脊柱骨折而截瘫的煤矿工人。
医生们都说这个病人活不过三周,古特曼不愿相信,无微不至地照料他,希望能创造奇迹。可年轻人因为患上败血症,很快离世了。
古特曼感觉心都被掏空了,临死前这个年轻人被病痛折磨得浑身不住打寒颤的痛苦身影,一直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从此古特曼投身医学,暗暗发誓以减轻病人痛苦为己任。
他更加发奋图强,先是考入罗茨瓦夫大学学习医学,然后转入德国弗赖堡大学。
1924年,古特曼以优异的成绩获医学博士学位,成为神经外科医生,以及德国著名神经学家弗里斯特的研究所的第一助理。
在这里,他学以致用,尽情地施展救人的理想。
谁知到了1933年,纳粹德国开始执行反犹太政策,古特曼被驱逐,只能栖身于当地犹太人医院。
可这样的太平日子还没过几年,就爆发了震惊世界的“水晶之夜”事件。
1938年11月9日,纳粹分子涌入犹太教堂、商店、百货公司打砸纵火,数十名犹太人因此丧生,数万犹太人被关进了集中营。
古特曼医生幸运地躲过一劫,他不顾危险,所有患者来者不拒,尽心救治。
可烧杀抢掠还在继续,德国实在不宜久留,所有犹太人疯狂地想要逃出纳粹分子的魔掌。
还好,古特曼医生终于找到机会,带着全家东躲西藏,一路克服重重艰辛,终于在1939年3月逃难到英国牛津。
当到达牛津时,全家人喜极而泣,那段惨痛的经历给一家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几十年后,古特曼医生的女儿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仍记忆犹新:“那年我才六岁,经常半夜噩梦吓醒、经常哭泣,而我的父母假装镇定地安抚我,但我能感受到他们的恐惧与悲伤,母亲经常偷偷抹泪,父亲也时常哎声叹气。”
一家人在英国牛津安顿下来。
古特曼医生在拉德克利夫医院继续脊髓损伤研究,几个月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大批受伤的士兵转入医院,医院一度人满为患。
1943年,英国政府邀请临床经验丰富的古特曼医生建设脊髓损伤中心,古特曼担任院长。
战争的阴影笼罩在每个人头上,这些截瘫的患者心态消极,很多人都失去了生活的勇气。
当时医生也通常认为截瘫患者,只有最多短短两年存活时间,术后的感染和风险让医生们束手无策,只能让病人尽量安逸,享受人生最后时光。
不论是患者,还是医者,全都笼罩在悲观情绪里。
古特曼医生心急如焚。
他认为与其等死,不如再努力做些什么,让患者找到意义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思前想后,古特曼医生想到了运动对人的积极影响力。
“对,得让他们动起来!”
可医院里连简陋的运动设施也没有,又怎样运动呢?他想到了一个主意。
古特曼医生跑去各个病房,兴奋地说:“我们来做个简单的游戏,怎么样呢?来,就像这样!”
他拿起药袋像个杂耍手艺人一样,不断地抛,又不断地接。
可示范过后,病房里鸦雀无声,伤员们只是木木地看着医生,谁也没动。
“试一试!肯定会有改变,相信我!”
也许是实在无聊,一个伤员拿起药袋懒洋洋地往上抛了下,几个回合,他竟沉浸其中了。
这下,就像推动了多米诺骨牌一样。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伤员也做起了这个无聊的游戏,不一会儿,这项运动在整个医院推广开了。
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可手、脑、注意力都调用起来了,一点小小的运动,对治疗都是有益的。
古特曼医生欣慰地笑了。
他又叮嘱医护人员每两个小时为病人翻身、防止术后感染。不让病人闲着,做些比如木工、钟表修理之类的手工活。
古特曼关心的是,让病人关注自己能够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
在古特曼医生大力推广下,“运动疗法”在医院里逐渐流行起来,病人的心态也变得越来越积极。
古特曼医生趁热打铁,提出了一个更大的计划——举办一场运动会。
是的,在医院,病人们参加!
不出所料,这个“疯狂”的计划一开始就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大家无不担忧:
“缺胳膊少腿的,怎么参加?”
古特曼医生诚恳地说:“你们残缺的只是身体而已,并不是心灵。运动并非健全人的特权,你们也能做到!”
最终,16名病人被说服,参加了第一届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那天是1948年7月29日,恰好也是伦敦奥运会开幕的同一天。
古特曼特意选择这天,是想告诉所有残疾人,你们与健全人享有同等的比赛的权利。
在医院的草坪上,14位男士、2位女士坐着轮椅入场,参加这次运动会上唯一的射箭比赛。
运动员们眯着眼睛,对着箭靶瞄了又瞄,当裁判吹响哨声,一支支箭有力地射出去。
通过激烈的角逐,冠、亚、季军诞生,古特曼医生给他们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其他参与的运动员也都领到了属于自己的奖品。
领奖时,运动员们热泪盈眶,台下的观众也眼含热泪,而古特曼医生笑中闪着泪。
他的喜和乐,是为这次运动会的成功举办,更为这些残疾运动员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回了尊重、价值和意义。
此后,一年一度的运动会总会如约而至,参加的运动员越来越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英国传奇的残疾运动员沃尔顿,一位截肢的女人,感动地说:“我要谢谢古特曼医生,是他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充满信心,他让我知道我与别人是公平的,要不然我不知道如何生活下去。”
慕名而来的还有其他国家的残疾运动员。
1952年,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升级为国际赛事,一批荷兰退役军人前来与英国队竞技,参赛运动员超过130人。
古特曼心中的愿望越发强烈:“我们想让它成为像奥运会一样的国际比赛,能有更多的项目和国家加入。”
可是要实现这个愿望又谈何容易?
自古以来,人们对残疾就心存芥蒂和偏见,这个需求也一直未被重视。
古特曼医生不明白:
不一样的动物,我们视作珍宝;不一样的人类,我们为什么要百般歧视呢?
残疾人,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奥运会?
他四处奔走相告,大力宣传。
1960年,他的梦想实现了一小步,在罗马夏季奥运会闭幕式6天后,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正式开始了。
此次来自23个国家,超过400多名运动员欢聚一堂,参与8个大项的角逐。
田径、游泳、轮椅篮球、乒乓球、斯诺克、轮椅击剑、射箭、飞镖射箭,隆重程度不输奥运会。
这场赛事被后人认为是第一届残奥会。
四年后,这场赛事第一次来到了亚洲的东京,残疾运动员们也第一次使用了健全人用于奥运比赛的部分场馆。
因在发展残疾人运动中的突出表现,1966年,古特曼医生被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了骑士爵位。
这一年,67岁的他退休离开医院,但他仍在为发展残疾人奥运会事业而马不停蹄。
他想在有生之年,看到残奥委员会的成立,看到一次被全人类认可的真正意义上的残疾人运动会!
可是1980年,古特曼先生却在遗憾中去世,没能看到残奥会日后的辉煌,但他是人们心中当之无愧的“残奥会之父”。
直到1984年,国际奥委会才正式批准将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才改名为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
五年后,1989年国际残疾人奥委会终于成立。
如今, 宣扬“唤醒思想,解放身体,鼓舞精神”的残奥会与奥运会同步,同一个城市,同一场馆,在奥运会结束后一个月内举行。
今晚8点,第13届冬季残疾人奥运会也即将在北京鸟巢开幕。
来自全世界的残疾运动员们欢聚一堂,享受竞技体育带来的快乐,尽情挥洒汗水,展现他们的自信、自强不息。
古特曼曾说:“如果说我曾做过一件好事,那就是将体育引入到残疾人的康复中,促进残奥会的发展。”
世界以痛吻我,但我要报之以歌。
古特曼医生无疑是伟大的,他曾是受人迫害的犹太难民,却忘记自己的伤痛,悲天悯人;
他医者仁心,尽力挽救患者的生命,更是尽力拯救患者的灵魂,让他们活得体面,有尊严;
他富有远见卓识,凭已之力,推动了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运动的发展。
德维希·古特曼,一个被所有残奥运动员感谢的名字,值得被所有人铭记!
—END—
作者|丝雨阡陌
编辑|剩草
排版|李一可
往期好文
点击蓝字即可跳转
| 2018年,一位85岁老奶奶捐款1000万,惊动警方,她是谁?
| 普京唯一一次低头谈判,用6名囚犯换烈士遗体回国,让人为之动容
你的「赞」+「在看」,砍柴都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