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张鹏程辞掉高薪,回到乡村当校长,一贫如洗白了头,他图啥?



“这是我离学校、离孩子最远、最久的一次......”

在央视一档节目的演讲现场,一位头发花白的演讲者,突然哽咽。
他强忍泪水,嘴角蠕动,欲言又止,看得出他在努力抑制内心突然汹涌的情绪。
憋了良久,他哽咽着说出一句让人泪目的话:“我很想回去!”

节目录制结束的第二天,他就坐上最早的一班高铁,回到他牵挂的二郎庙小学。
那里,曾经是他的母校。
他叫张鹏程,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校长爷爷”。
但,谁能想到,这位头发花白的“老校长”,却是名副其实的80后!

1982年,张鹏程出生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二郎庙村,他的父亲是村里唯一的小学里的一名老师。

讲台上的父亲,让他心生崇拜,耳濡目染之下,他对教师行业心生向往。
2001年,张鹏程从西华师范学校毕业,回到母校当了一名代课老师。
但,情怀却被现实打败。
每月100多元的代课费,他连自己都养不活。思前想后,他依依不舍地离别学生,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结果,他的打工之路却异常顺利。
在浙江的一家工厂里,凭借勤奋和好学,他很快得到上级赏识,从普通员工一路提拔到小组长、车间主管,月薪有5000多,在当年绝对算是高薪。
而且,他还幸运地找到了人生伴侣,一位叫田丽歌的许昌姑娘,情投意合的两人很快结婚并生下一个儿子。

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两人把孩子交给老人抚养,回到郑州富士康厂区开了一家小饭店,生意不错,一年能赚20万。
虽然生活越来越好,但日子也越来越忙碌,张鹏程总感觉心里少了一点什么,对于留守在家的儿子,他是愧疚的。
2011年,张鹏程夫妇特意提早回到老家过年,夫妻俩兴冲冲地去到学校,想给儿子一个惊喜。
谁知,鼻涕结成痂的儿子一看见父母,只顾抱着妈妈的大腿,哭得很委屈。
旁边几个脏兮兮的留守同学看着这一幕,眼里尽是羡慕和失落,他们多么盼望自己的父母也能出现。

孩子们的样子,让张鹏程心里隐隐作痛。
回到家,他翻出一叠泛黄的纸,妻子打趣地说道:“哟,谁给你写的情书?”
他一本正经地说:“我学生给我的字条和画,这可比情书珍贵多了。”
他回味着这些稚嫩的笔画,眼里竟不自觉地泛起了泪光。
儿子的埋怨和委屈,别的孩子们羡慕和失落的眼神,在他的脑海里交织出现。
张鹏程明白了,原来这份牵挂就是一直让他心里空落落的东西,他决定回到家乡守护这些留守儿童,守护自己的孩子。
很快,一个机会来了,太康县招聘乡村老师。
他带着妻子的不解,盘掉一年赚20万的饭店,回乡参加考试,成为一名月薪1000元的乡村教师。

妻子虽然不大乐意,但也没有太多的抱怨。为了维持生计,妻子在生完二胎没几个月后,就外出打工养家了。
张鹏程把在外面闯荡那几年学到的知识和能力,都应用到学校教育上,很快他就被提拔为校长,先后在2所学校任职。
2018年,当张鹏程听说母校面临撤并时,他坐不住了,赶忙找到领导,申请调回条件差的二郎庙小学工作,他只想保住这所学校。
一来,这是他的母校,也是父亲曾付出一辈子的地方,他舍不得;
二来,如果撤并,意味着村里的孩子要去十几公里外的镇子或别的村上学,他更舍不得。
但是,对于一个只有27名学生,到处破破烂烂的学校来说,想要保住它,又谈何容易?


当时的二郎庙小学,楼顶常年漏水,碰到大雨天,教室里根本没法坐人,学校只能停课;操场也是沙石的,一到雨天满是泥泞。

张鹏程想:尽快修缮学校,改善条件,这样才有更多的孩子愿意来这儿上学。
可张鹏程左等右等,上级的拨款迟迟没有下来。
等不及了!他把准备用于家里装修的钱全部垫上,用来修屋顶、修操场、修桌椅......以致于他家的房子迟迟没有装修,一直都是毛坯房。

为了解决生源问题,他还把学校的一处闲置小楼改造成幼儿园,这样孩子们就不用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上学,将来还能直接幼升小。
但,这也意味着,要投入更多的钱。
张鹏程手里也没钱,怎么办呢?
他就刷信用卡前后垫付了14万元,后来还差点还不上。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的白头发越来越多。
好不容易幼儿园建好了,运营却很吃力,总共只有十几名学生,按每人收费1000元一学期,除去一日三餐、水果、老师和职工的工资,所剩无几。
而小学里,考虑到近9成的孩子是留守儿童,有些年迈的爷爷奶奶行动不便,这些孩子难免会照顾不周。
为了更好地照顾这些孩子,给他们更多的爱,张鹏程建起了校舍,改善了学校食堂,让孩子们吃住都在学校,他也因此要操更多的心。

看着他越来越多的白头发,妻子心疼极了,辞去6000元月薪的工作,也来到学校帮忙。
但人手还是不够,张鹏程就化身为会“七十二般武艺的”全能校长,身兼多职。
学校厨师受伤了,他二话不说,系上围裙,熟练地给孩子们做起拿手的油焖大虾。

他还在校外30米的自留地里,种上茄子、豆角、辣椒,让孩子来这里采摘蔬菜,这里成了他们的乐园。
他也是采购员,上演灵魂砍价。
为了让孩子们吃到新鲜的肉茶,他经常凌晨3、4点出发去20多公里外的县城农贸市场,一边认真挑选食材,一边斤斤计较:“便宜点,3块3块!”

他还负责打杂,哪里有需要,他就去哪里。
男生宿舍缺张高低床,他拿着工具变身安装工;厨房里缺排气扇,他就变成电工,扛煤气瓶、校园内防疫消毒,他样样信手掂来。
他还是保育员,陪吃陪玩;从网上找来各种精彩的故事,晚上给宿舍里的孩子们讲故事。
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他和妻子,一个睡男生宿舍,一个睡女生宿舍,他笑称两人是“最近的分居”。
当然,他还有一个重要身份,就是学校的大管家,大事小事他都管,永远有操不完的心。
在他的努力下,学校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学生人数也由当初的27人变成后来的150人。

以前无人问津的学校,现在成为远村近邻的香饽饽,大家争先恐后地都想把孩子送到这里来,但由于学位紧张,张鹏程只好婉拒。
张鹏程用半头白发换来了越来越美的学校,换来了孩子们欢快的笑声,他也跟着欣慰地笑了。

张鹏程说:“只有真正被爱过的孩子,才会学会爱别人,学会感恩。”
除了在生活上尽心照顾孩子,张鹏程格外看中教育和陪伴,用爱滋养孩子的心灵。
有个叫小乐的7岁男孩,来自单亲家庭,他特别胆小懦弱,一开口就掉眼泪。
张校长每晚会抱着他睡,给他安全感。
一天半夜,小乐尿床了,孩子吓得躲在一旁耷拉着脑袋,张鹏程心疼地把他搂在怀里安慰:“没事的,不丢人,老师小时候也尿过床。”小乐破涕而笑。
为了锻炼小乐的胆量,张鹏程有意安排他给自己当助手,帮同学们打饭,让他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小乐渐渐变得更自信和阳光。

作为一个过来人,他深知错过孩子的成长,对家长来说有多遗憾。
所以,他和妻子平时也会用抖音记录孩子们的成长,让那些在外辛苦谋生的家长们能够安心,少些遗憾。
没想到,他们随手拍的视频,却意外走红。
“妞妞,你这是干啥呢?”“留给俺妈吃!”

镜头里,一个小女孩舍不得吃鸡腿,却用纸巾小心地装入塑料袋里。
听到小女孩的回答,张鹏程把自己的鸡腿夹给了小女孩,就像是一个父亲给女儿夹菜一样自然。
小女孩的眼眶、张鹏程眼眶,还有网友们的眼眶都红了。
还有一个小女孩,她舍不得吃虾、牛奶、鸡蛋,总是存着这些好东西,留给生病的妈妈吃。

孩子们的乖巧和懂事让人心疼。
但换个角度想,这些懂得感恩的孩子一定被狠狠爱过。在学校,他们得到了爱,所以也学会了爱。

对于孩子,张鹏程倾力付出,而对于家人,他却心生愧疚。
他的家离二郎庙小学只有100米,可两口子常住在学校,极少回家。
小儿子在这所学校就读,但大儿子和父母,他们就没时间陪伴了。
反而常常是老两口、大儿子来学校看他们,顺便还帮忙打打杂,忙前忙后。
两个儿子有时会带着醋意地开玩笑:“我有一个共享爸爸。”

确实是这样,无论走在哪里,张鹏程身后总有一大班孩子跟着,爸爸、爷爷、校长地叫得欢。
他们围在张鹏程身边,或是摸他手臂上的肌肉,又是把头靠在校长身上,就像跟家人一样亲密。
男孩们像猴一样,趴在他的背上,让他背;女孩子则细心地帮他拔白头发,边拔还边小声嘀咕:“你看,拔白头发,还是我比你专业吧!”
张鹏程老是被他们逗得哈哈大笑,虽然他头发越来越白,脸上皱纹也越来越多,但他眼里却始终有光,和孩子们在一起,他是幸福、快乐的。

有记者采访孩子们:“你们爱校长吗?”
“当然爱!”孩子们异口同声。
“有多爱呢?”
“血......血什么来着?”一个小男孩急死了,快到嘴边的词却一时怎么也想不起来。
“血浓于水!”另一个男孩赶紧抢答。
“对对对......”孩子们嘻嘻哈哈笑作一团。

曾经,有一个八岁的小男孩,弯着腰,张开双臂,他把头扭向监控的地方,兴奋地大声喊:“妈妈,你快看,弟弟会走路了!”
镜头里,一个小婴儿摇摇晃晃地走来。
原来,哥哥是用这种方式向妈妈报喜,而这一幕,是众多留守家庭的一个缩影。

在我国,越来越多孩子被迫留守,他们的每一次成长,每一次进步,父母都无法参与其中。
“陪你养不了家,养家却陪不了你”,这是多少成年人的无奈。
但幸运的是,却有一批人,他们愿意扎根农村,用真心地守护这些留守孩子,给他们爱,给他们希望,带他们看更远的世界。
就像张鹏程校长,放弃在城市的大好前途,放弃高薪,甘心守护150名留守儿童,他说:
“农村的孩子,总要有人来陪!”
就像背着疯娘上大学的刘秀祥,拒绝大公司的高薪,回到家乡当老师,为了拉回那些早早弃学的留守孩子,他骑着摩托车跑遍各个乡镇,骑坏了8辆车 ,拉回了40多名学 孩子。
就像张桂梅校长,尽心守护1600名留守的山村女孩,她说“一个受教育的女性,改变三代人!”
......
还有许许多多扎根在农付的基层教师们,他们愿意做那个留守的人,用一棵树摇动一棵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致敬这些可爱的乡村老师们!
. END .
【文|丝雨阡陌】
【编辑| 剩草】
【排版 | 黑夜】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