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兄弟二人产生分歧,市值蒸发840亿,究竟谁是赢家?


现在一提起永辉超市,不知道各位的第一看法是什么?
是家门口的生鲜超市?
还是越来越差的服务态度,越来越贵的商品?
亦或是早年那句“民生超市、百姓永辉”的赞誉?

若你把这个问题抛给股民,那他们没有疑惑,直接骂声一片,“狗都不买永辉的股票”“买了立马亏二里地”……
5月27号,随着永辉超市创始人之一,张轩松减持1.8亿股的消息传出,“张跑跑”的名声也彻底在股民间传开了,似乎这一超市巨头也走到了末路。

其实,当年永辉超市辉煌时,国务院七部委检查组曾亲自走访调查,并提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永辉模式”,官方直接亲自背书,可见对其重视程度。
而如今的永辉超市再上官方媒体,不是因为质量问题被罚,就是因为服务态度被批,成了“坏事传千里”的典范。
现如今的永辉超市,不仅走入了举步维艰的困境中,就连曾经为其拍手叫好的刘强东、马化腾等人也头疼不已,那么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
源头还得从永辉超市创始人,张轩松和张轩宁两兄弟说起。


在中国的零售消费行业,很多公司都是夫妻搭档起家,比如海底捞的张勇、舒萍夫妇,人人乐的何金明、宋琪夫妇等,毕竟是最信任的人,一般不会坑害自己。
而永辉超市从一开始就是,张轩松和张轩宁两兄弟作为掌舵人,在上市后,二人也以一致行动人的身份合体成了公司大股东。
可就在2018年12月13日,永辉超市突然发布公告:张轩松和张轩宁因公司发展方向、管理机制等问题发生分歧,为避免进一步扩大,正式解除一致行动人身份。

虽然张轩松一再解释自己和哥哥没有矛盾,但明眼人都知道,永辉超市集团的内部绝对不平静,而这也是哥哥张轩宁首次走出张轩松的背后。
在此之前,哥哥张轩宁更像是弟弟的“影子”,从不显山漏水,从未在公众面前讲话,甚至永辉超市的创业历程中,也少有他的身影。


1990年,还没高中毕业的张轩松便迫不及待地投身商海之中,没技术、没人脉的他只能从事“搬砖”等体力工作做起。
可就在这时,亲戚给他介绍了一个啤酒代理的工作,一腔热血的他当即凑了三四万元钱,接手了这单生意,他知道一直“搬砖”没有出路,不断跟自己说:“这是个机会!”
在成为啤酒代理商后,张轩松的商业头脑开始显现出来,他敏锐地看到福州啤酒批发市场还未成型,在别人还等着上门批发的时候,他率先开始了送货上门的服务。

一番操作下来,张轩松成功在啤酒批发市场站稳了脚步,并且开始思考着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1995年,蛰伏5年的张轩松在走访华榕、恒丰等几家势头正盛的超市后,看着人来人往的客流量,他做出了自己的判断:机会来了,进军超市行业。
说干就干,同年12月,张轩松便创建了自己的第一家超市——古乐微利超市,主要经营一些日常用品。

虽然这些故事中没有哥哥张轩宁的名字,但其实张轩松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哥哥的支持,每一次的决定也是二人共同的想法。
在超市开办后,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他的哥哥张轩宁也逐渐加入管理,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价格战。
那时候,一条毛巾别的超市卖到3块,而古乐微利超市只卖到2.3-2.5元,看得见的实惠吸引了大量的客户,“天天平价”的理念也成了他们超市的口号。

三年后,兄弟二人在福州火车站开办了第一家以“永辉”命名的超市,但此时的“永辉超市”并非后来以“生鲜”为主打的超市,而是拥有啤酒供应链的“永辉”。
因为张轩松做啤酒发的家,在超市越来越红火的时候,二人决定介入啤酒的生产,成立了福州榕泉啤酒有限公司,可这次的介入,差点葬送了全部的努力。

二人本想着从产到销通吃,但当时榕城的啤酒行业已经是下坡路,在福建两大啤酒厂家的紧逼之下,他们的啤酒品牌直接倒闭,二人资金也被彻底套牢。

在兄弟俩四处的求助、借款之下,才将初具规模的永辉超市保留了下来。
虽然不知是谁拍板做出的决定,但这几百万的亏损却是二人共同承担的,也正是在这份团结的支撑下,“永辉超市”成功东山再起。
本来经历过失败的人在以后的经营中会变得更加“保守、稳健”,然而张氏兄弟却不是这样的人,借用张轩松自己的话:改变才能生存。

2001年,为应对传统农贸市场“脏乱差”的问题,福建开始推行农贸市场超市化(简称“农改超”)政策。
张氏兄弟经过细心揣摩,他们发现哪怕是像“沃尔玛、麦德龙”这样的大超市,仍然不能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鲜产品,他们从中嗅到了商机。
同年,张轩松和张轩宁分别出资60万和40万,开设了第一家以生鲜产品为主打的永辉超市屏西店。

刘强东在为永辉超市投资40亿前,曾对股东说:“你们都被永辉骗了,永辉超市根本不是卖生鲜的,不靠生鲜挣钱。”
这句话一点不错,永辉超市的生鲜毛利率只有13%,所有产品的毛利率是20%,不难看出生鲜收入多,毛利少。
而永辉超市的策略就是:用生鲜赔本招揽顾客,带动大量、低频、高利率的其他商品。

生鲜产品是每家每户甚至每日都要购买的产品,只要价格低、质量有保障,根本不愁客流量。
作为福建省“农改超”政策的典范,永辉超市很快迎来了政府的支持,这也给永辉超市狠狠地踩了一大脚油门。
依靠这些资源,永辉超市仅用3年时间便站稳了福州超市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开始走出福建,向外扩张,在上市前最后一次扩张时,永辉的年销售额更是接近100亿。

此后,永辉超市为了加快扩张速度,开始构建了“合伙人制度”。
简单来说就是将超市划分成一个个小区域,如:生鲜区、食品区、烟酒区等,每个区域再划分成柜台,每个柜台一个理货员。
之后,公司只需要每个月给员工开固定的薪资,剩余的奖金全部从柜台利润中取得,不仅节省支出,更刺激员工积极性。

在资源、模式的双重作用下,永辉超市的版图很快扩展到全国,开设1200多家门店,遍布16个城市。

在永辉超市极速扩张的辉煌时期,不爱社交的张轩宁选择站在弟弟背后,尽管他拥有着和弟弟一样的股份,但他却一再告诉记者:“我是给弟弟张轩松打工的!”
虽然张轩宁为人很低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变保守了,甚至在二人中,他是更为激进的那个,与京东合作,超级物种的新零售实验等探索的背后,都是张轩宁的一手支持。

2015年,为应对电商新零售的冲击,永辉超市创办子公司“永辉云创”,这是一家专为新零售服务的公司,超级物种、永辉生活APP等都属于这家公司。
可永辉云创成立后,不仅没能应对新零售的冲击,而且连年处在亏损状态,这也直接导致了兄弟二人不和。
对于超级物种,哥哥张轩宁认为应该重点发展在店餐饮,而弟弟张轩松则认为要偏重服务到家,这一问题的分歧,直接导致了二人2018年末的分家。
分家之后,张轩宁将大多精力放在永辉云创上面,通过股权变更成了永辉云创的大股东,而张轩松则继续掌舵永辉超市,各自争取自己看好的项目。
然而,这次分家却没有一个赢家,不仅永辉云创的新零售没有丝毫起色,并且永辉超市的亏损也越来越严重。

永辉超市仅在今年上半年已经亏损10.83亿元,股价也从每股7.20元跌至现在4元,市值蒸发840亿,也就不奇怪为何股民会怒骂“永辉”了。

对于此次亏损,永辉超市将主要原因归结于,疫情下社区团购的出现,认为社区团购烧钱补贴的方式抢走了传统商超的顾客,这才导致了亏损。
确实,不需要过多仓储、配送更便利的社区团购主要针对的就是生鲜市场,尤其是在疫情之下,大家前往商超的次数会更少,这也必然会对以生鲜为主打的永辉超市造成影响。

但,永辉超市目前的困境远不是一个社区团购带来的,或者换句话说,是它咎由自取的。
首先是跟着阿里、京东搞得新零售,一看阿里搞出了盒马生鲜,抓紧开设超级物种店,结果超级物种从2019年就开始陆续关闭,现在大多数已经关停,完全是蛮干。
要知道阿里从2015年搞得盒马生鲜至今也没有突破,永辉超市就别疯一样的往新零售里面挤了。
其次,永辉超市的服务和安全保障越来越差,今年2月永辉超市连续因销售污染农产品和不合格花蛤被罚,这是急速扩张带来的弊端,也是最该注意的问题。

最后,兄弟二人决裂只是表象,永辉超市的管理内部早已乱成一团,高管纷纷出走,总不能将管理问题也怪罪给大环境吧。
永辉超市与其等着疫情度去,社区团购的烧钱补贴减少,还不如梳理好内部管理,做好商品质量把控,以求稳固市场,减少亏损。
反躬自省,从内部打破僵局才是自救的正确方向,若是一直紧盯外部,抱怨环境,或许永辉超市真会成为下一个倒下的巨人!
本文作者:黑夜责任编辑:老路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