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过完了,每年的年末年初交接之际,我都会给自己写点总结,希望给过去一年留下些什么,并象征性地对新的一年写下自己的期待。
惯性思维总让我们觉得一切都是在向前发展的。因为我们的教科书上就是这么写的,而且我们身边也的确是这样进行的。不是吗?然而,现实又可能告诉我们:maybe not!
元旦的时候,我收到了好几条辞旧迎新的微信问候(可能是群发),多数是祝福明年会更好,但也看到2~3条是祈愿一切如常的。这让我有些诧异,毕竟,这样的祝福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在写这个回顾的时候,我想该用什么样的姿态来回顾,我的2021年过得怎么样。我放空自己,回想过去一年,工作带给我的确定感,朝九晚五的固定秩序像铁幕一样在我的身体里牢牢刻下了印记。但周围的环境却并不如此,我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事件的影响。
我想以关键词的形式梳理过去的2021,它们分别是:疫情、热点、秩序、连结、记录、逃避和倦怠。
01
—
回想过去一年,绕不过疫情🦠两个字
2020年此时,疫情还是一个有待商榷的敏感词汇,为了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一些及早看见疫情的人甚至被特别处理。随后疫情成为每个人的日常,那个时候,我们常问的问题是,这场瘟疫何时结束?什么时候恢复正常?
时间过去两年整,疫情还是没有结束,正常生活似乎也不怎么正常。就在我敲下这行字的时候,我的家乡正在进行着史无前例的严格封城。前几天看到国际上各大通讯社都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标题都很吸引人的眼球:2022年中国第二个进入封城状态的城市,xx百万人隔离……这些文字看着令人揪心。
揪心的同时,我也更加牵挂家乡的亲人。最近和父母通话的次数多了许多,从他们口中也能听到更多有关疫情的一手消息。更多的是,感同身受又难以理解。他们的生活的确受到了深刻的影响,甚至一些日常活动都不得不被迫取消。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在武汉疫情发生两年后,我们面对疫情此起彼伏的点状爆发,所使用的办法仍旧是全面封闭。
究竟是疫情对人们的危害更大,还是封闭?科学家们是否有这样的模型预演,将疫苗接种率、医疗保障体系、公民防疫意识、核酸抽样调查等数据代入模型,再来决定是否要进行封城?而封城带来的经济损失又该如何计算,又会让多少人的生计面临困难?封城要封多久?像这次西安孕妇事件以及女孩父亲突发脑梗的悲剧,能否不再重演?
2021这一年,对我影响最多的也是疫情。我以为我已经学会了与新冠病毒和平共处:口罩变成了身体的一个器官,疫苗也已经打了3针,但还是处处碰壁。印象最深的,还是秋天的一次出差,我定了上午返回北京的航班,但是临到登机口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健康宝”无法确定,有弹窗提醒我联系社区或市长热线,我通过提供的联系方式怎么也打不通电话,眼看着离飞机起飞的时间越来越近,我坐在登机口沮丧地翻着手机,心想这下完了,不仅机票要废,接下来要困在这里了,我住哪,以及我在这儿干什么?时间越来越近,我想不行,无论如何我也要回去。于是我翻到了以前的一张“健康宝”截图,就这样骗过了值机小哥,登机。如果按现在的标准,不知道我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说不定被拉进去拘留,全国通报也不是没可能。但疫情这个未知的意象,当它对我的生活产生不可控的影响的时候,我本能反应仍然是抗拒,以及抵制。
2021年,我做了超过20次核酸检测,即便如此,也不能打消陌生人对于我的不信任。大家对于未知的恐惧跃然纸上,造成的影响就是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崩塌。有一次从家里出门,刚进电梯,就看到一位阿姨一脸嫌弃的眼神,并喝斥让我戴上口罩。
不仅如此,疫情的影响还体现在心理层面。每增加一个风险区,我就会在工作群里收到一条提醒,必须要迅速上报自己是否存在时空联系。这也是一个让人十分embarrassing的事情,如果存在这种可能,每个人都会被迅速切割,这样以牺牲个人利益保全大家的做法总让人头皮发麻。因为我不确定这个风险什么时候会降临到我的头上,我也不知道该如何躲避这些风险,焦虑就像灯下的影子一样总也挥散不掉。
很多时候,我都很警惕宏大叙事。总觉得自己一介草民,关心身边的花花草草要比全球变暖这样的议题来得更有价值,但在面对疫情的时候,我的这套肌肉记忆变得不再奏效。我无法将自己完全置身事外,我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这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式的长跑。我在想,如果站在10年后的今天看今天,我会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现在?
02
—
相比热点🔥本身,我要克制的是情绪化
2021年发生的阿里女工自曝性侵事件消耗了我过多的注意力,甚至让我对自己有些怀疑和失望,也让我开始反思并告诫自己:不要再被这些热点牵着走。
一开始注意到这件事的时候,我接收到的全是片面的信息,被单方面的情绪化词汇所感染。那时,我自诩的女性主义情怀让我觉得有必要站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对于女方当事人的同情以及对职场一些不合理现象的反抗为我制造了一个假象:我以为我看到了事实,我以为我在做正义的事情,我以为我的判断是正确的。
后来,随着调查的进一步深入,事实似乎越来越偏向它的对立面。剧情反转的速度已经超出了我的认知,而我的情绪化表现变得有些啼笑皆非。热点事件消耗了我过多的注意力,让我在随后的时间都对这种现象保持克制,生怕自己再被这些无意义的事情牵着走。
而我的处理方式是变得越来越谨言慎行。尽量避免自己的情绪化判断,对公共领域的叙事方式保持克制,避免再吃这些“猪食”。由这件事延伸到生活中,我也在尽量克制自己的一些情绪化表现,我会在自己情绪来临时,用文字记录情绪起伏的前后,并用自己的理性告诉自己,等等看!
03
—
秩序🚦的建立与打破,都会带来阵痛
2021这一年,朝九晚五的工作已经深深印进我的骨子里,形成了肌肉记忆。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就像是时钟里的发条,早上起床拧紧,晚上睡觉放空。我在这个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做着重复性的工作,既是这个秩序的建立者,也是维护者。
慢慢地,我发现我开始变得疲倦,每天的通勤路上,我似乎都是凭着本能的驱使,进地铁,掏出手机,每个人都面无表情,高度机械化的重复行为……有时,我也会放下手机去观察,看每一个人的表情,他们衣服的颜色,他们走路的姿势。一开始,我以为我是个局外人,直到后来,我也成为了他们。
对于这种固定秩序的依赖会为我带来安全感。因为它的固定,我几乎不用思考就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我每天会在固定的时间起床,固定的地点搭公交,固定的工位打开电脑,固定的时间吃饭,下班,休息……新一天的无限循环。
久了我也会厌倦,对这样毫无波澜的犬儒生活感到无力。我想打破这个固定的秩序,希望能有一些新的变化。我也的确这样做了,但当我发现秩序被打乱的时候,内心深处的那种不安让我畏惧。
我渴望建立一种秩序,同时又想打破这种秩序的藩篱。
04
—
与人的连结🔗总是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过去一年,我更多地从书堆里走出来,从后台走向前台,尝试与更多人发生连结。回顾起来,也有一些事情可圈可点。
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得以去到不同的地方,看见了更多不同的生活方式。一开始,羞于表达的我总习惯于将自己藏起来,不轻易表达自己。社交恐惧症是我掩饰自卑的外衣,但外衣下面,我深知是自己的知识、阅历尚浅。而我克服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提出更多的问题。
回想起来,这一年我也结识了一些有趣的人。有的是我一直想联系却迟迟没有联系的,有的是我新近发现的,也有一些有趣的人来主动联系我,和他们在一起的每个瞬间都让我倍加珍惜。
如果非要总结的话,那就是方法论的重要性。过去这一年,我更加关注自身的感受,习惯于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并尽可能不带感情地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坦诚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是我丈量世界的工具。正是带着这一视角,让我结识到一些人,同时也过滤掉另一些人。
与他们的连结总是充满刺激,也收获颇丰。记得有一次在谈到勇气的时候,我认真剖析了自己对于“勇气”的理解,才发现原来我是一个过于“拧巴”的人,而这些“拧巴”一部分来自于我的人格上的缺陷,还有一部分来源于过往经验的“路径依赖”。后者的影响大于前者。
认识到这个结果并不容易,这些都仰赖于和这些有趣的人发生的连结。这些连结有时甚至是单向度的,播客作为我们连结的介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过去一年我收听播客的时长超过500小时。每天的通勤路上,我都会提前打开播客。要感谢这些闪亮的人,他们不计回报地温暖这个世界,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希望2022年我能通过播客连结更多的人。
05
—
记录📝是我建构世界的脚本
写字是我的刚需,但过去的写字很不规律,也很工具化。一方面,写字需要一个环境,又不够即时,总是在我准备写的时候却忘记了要写什么,或者不值一提。另一方面,我的工作就是写字,职业打字人让我过去很长时间对写字这件事情产生厌恶,工作让我不得不写一些自己不认同或者非常无聊的文字。而我对抗这种无聊的方式还是记录。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工具,flomo。正是这个工具让记录这件小事儿变得轻松,它有点像从前我用过的锤子手机里的闪念胶囊,但这个工具还没有成熟就跟着罗永浩的债务变得不再讨人喜欢。后来我换了手机,记录这件事变得不再方便,直到前阵子发现了flomo,让我对记录重又提起了兴趣。过去3个月,我写下了7w多个字,这几天翻看的时候看见了我生活过的痕迹。
现在,记录也变成了像是肌肉记忆一样的习惯,这是在2021年建立起来并且还很享受的一个习惯。
06
—
逃避🚶♀️的反面,是正面吗?
黄灯在《我的二本学生》里写道:他们甚至有意无意地转过头去,从不直面自己惨淡的现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脑袋是发懵的,我感觉自己浑身冒汗,好像突然被击中了一样,这说得不正是我自己吗?
过去一年,逃避几乎成了我的保护色。我不愿与人发生争执,即便对方的观点在我看来十分荒谬。即便如此,我处理这些事情的方法往往就是逃避、和解。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所以,在我逃避的时候,逃避的都是一些我认为难做的事情。有些时候,逃一下就逃过去了,但还有些时候,我不得不去面对,而且必须要做的事情,我也习惯性地逃避。
为什么我这么偏爱逃避呢?可能,把一件看似困难的事情拆解开来本身就比较困难,另外,涉及到团队合作的事情,我要和其他人沟通的事情,都让我感到头大。但是把这件事情摊开来,揉碎了再捡起来,再次正面面对它的时候或许会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我觉得避免逃避最好的办法就是正面面对它,把事情摊开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虽然这些话说了好像没说一样,但是难道不是这样吗?
我敬佩所有敢于直面人生的人,面对复杂而不逃避的人在我这里绝对是一名勇士,因为做不到所以仰望,希望自己成为那样的人,但又迟迟不肯迈出那一步。
07
—
倦怠😩的感觉,是不能奋身一跃
倦怠不是躺平,是不能奋身一跃。2021年,我对很多事情都产生了这种感觉,对工作是、对感情是,对自己也是。希望自己的2022,能够早些走出这些泥淖。
-一勺快乐水-
主理人:方正梁
【微信号:fang_zhl】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