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一些“非必要”时刻


五月的开始是一个长长的假期,然后整个五月几乎都处在一个反常之中。
假期第一天,我跟朋友约了在朝阳公园走路,那天天气很好,温度也适宜,出来之后我们去了大小咖啡,晚饭在麦子店的悠航吃了「大牛的复仇」。
第二天,北京所有饭店餐馆都不能堂食,我们还算是赶上了一趟末班车。室内场所暂停营业,健身房也关了,Covid对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加重。
实际上,几乎是从春节以来,Covid就从未远离生活。言必谈“必要”,一开始,我们被告知非必要不出京,慢慢地,生活被常态化核酸所占据,后来又有了非必要不出&不去朝阳区。4月中的时候,离家不远的医院因为出现零星病例,我的健康宝开始弹窗,所有室内场所都将我拒之门外。又过了两天,小区大门直接封闭,接下来的整整两周里我都在「居家隔离」。
我以为会错过这个美丽的春天,解封的那个下午,我站在小区门口,第一时间冲出去走了两个多钟头。
好景不长,随后的一星期里,北京的零星感染病例并没有减少,而上海的FC进入到白热化。网络上每天都能看到各种让人倍感压抑的信息,转发,随后又被删除,再写再转发再删除,这样一个奇怪的循环。同时,北京FC的消息不胫而走,每天睁开眼,都要纠结囤不囤货这个问题。
终于来到一个5天小长假,新闻里的新增数量并没有减少的趋势,我们被告知「非必要不扎堆、不聚集」,原以为过完假期就会回到正常生活,没想到等是一个看不到终点的「居家办公」。
过了一周后,室外的公园也封了,我开始了第二次「居家」。所幸,这次小区没有封,虽不能去食堂,至少还能在外面走走路,还可以去超市购物。FC的消息一波未停一波又起,最后,进小区开始查验核酸,扫健康码,虽然没有像上海那样,但我们都清楚,这个城市正在无限接近上海的状态。
就这样,我过了一个无比寻常的五月。我想尽可能从失序且无趣的生活中寻找存在的意义,翻开相册,五月零星拍了一百多张照片,我想挑一些放在这里,试图写下当时的心情或状态。或许没有意义,so what?
「身处漩涡中的人,有责任说出它当时的样子。」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