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31卷,汉纪二十三
汉成帝永始二年(丙午,公元前15年)
【原文】
初,少府陈咸,卫尉逢信,官簿皆在翟方进之右;方进晚进,为京兆尹,与咸厚善。及御史大夫缺,三人皆名卿,俱在选中,而方进得之。会丞相薛宣得罪,与方进相连,上使五二千石杂问丞相、御史,咸诘责方进,冀得其处,方进心恨。陈汤素以材能得幸于王凤及王音,咸、信皆与汤善,汤数称之于凤、音所,以此得为九卿。及王商黜逐汤,方进因奏“咸、信附会汤以求荐举,苟得无耻。”皆免官。
【译文】
起初,少府陈咸,卫尉逢信,官籍都在翟方进之上,而翟方进晋升稍晚,任职京兆尹,与陈咸交往深厚。等到御史大夫职位空缺,三人都是著名公卿,俱在入选之中,而只有翟方进获得这个位置。恰逢丞相薛宣得罪皇上,牵连到翟方进。皇上派五个食俸禄在两千石的官员会审丞相、御史大夫,结果陈咸究责起翟方进,心下希望得到他的位置,翟方进怀恨在心。陈汤一向以才能得到大将军王凤及安阳敬侯王音的赏识,陈咸、逢信都与陈汤交好,陈汤多次于王凤、王音那里称赞他们,由此获得九卿的身份。及至卫将军王商罢免并贬逐了陈汤,翟方进因而上奏:“陈咸、逢信攀附于陈汤,以谋求举荐,其不正当图取的行为是不知羞耻。”于是二人都罢了官。
【解析】
上面这段材料很有意思。
可以说是翟方进、陈咸、逢信,从同事好友到生死仇敌的转变。
这个转变的过程怎么发生的?背后的心理因素又是什么?
今天就分别从翟方进与陈咸(逢信)的角度来说一说。
先说说陈咸方面。(陈咸和逢信可以合并统一的看)
作为同事,三人关系不错,相对资历而言,陈咸、逢信算是老资格前辈,翟方进算是后进。
三人在工作中结下深厚友谊,且风评也都还算可以。
材料中提到的陈咸是在翟方进被撤职之后起了夺位之心,但实际上这心思并不是此时才有。
应该是早在之前选任御史大夫时就已经存在了。
当时,陈咸大概率以为从资历、能力等多方面因素上,自己是头号种子选手。
没想到却被比自己资历更浅的翟方进截胡。
一方面本以为是自己位置别人占了,另一方面这个别人还是和自己关系不错的翟方进,再一方面自己觉得自己也不比翟方进差,甚至觉得翟方进有些不如自己。
如此变化之下,心态多少会发生变化。
但是,翟方进的上位是朝堂的共识,陈咸就算不爽,也只能压在心里。
甚至因为翟方进上位职位比自己更高,自己为了维持表面关系,还不得不陪笑,这更折磨人。
而这个也为他今后在翟方进入狱之后落井下石,埋下了两重伏笔。
当翟方进入狱之后,陈咸看到了机会,只要把翟方进干下来,那么朝堂必然要再一次选择与御史大夫和丞相,他自己未尝没有机会搏一把。这是利益层面的考量。
再从心理层面上说,之前陈咸心态的嬗变,在此时也有个爆发的口子。
即,当翟方进入狱成为阶下囚,陈咸在处理翟方进这件事情上获得“合法施害权”,此时他能够把原来不满、嫉妒、愤恨给爆发出来。
谁让你当初抢我的位置?凭什么当初是你上位?你也有今天?看我不好好收拾你!
这种相对身份上的转变,会让陈咸在处置翟方进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极大的满足感。
再说说翟方进方面。
翟方进为什么能够上位成为御史大夫,从诸人中脱颖而出,自然有其背后的原因,这里不深究。
侧重点是翟方进对于陈咸的心理情绪变化,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几人关系好,面对御史大夫选任,翟方进暗中说不定用了不少功夫,使得本来有可能上位的陈咸没被选上,而是选了自己,从情感上来说,翟方进极有可能有点点负罪感或者说不好意思。
第二个阶段,翟方进当上御史大夫之后,多少会和陈咸保持良好关系,甚至帮衬不少,毕竟心理、关系因素都在。
第三个阶段,翟方进入狱之后,此时此刻的他,对于他自认为关系好的陈咸、逢信是抱有一定期望的,希望他们能够在会审的时候帮衬拉自己一把、说说好话。
第四个阶段,翟方进看到陈咸、逢信不但没帮自己,反而落井下石,感到自己被背叛,那种心理上的落差、失落,愤恨让其极其难受。
第五个阶段,这就是翟方进心态彻底逆转,对陈咸、逢信放弃幻想,断绝关系,从好友转变为生死仇敌。
之后就是翟方进的反击,利用王商收拾陈汤的时候,顺势也把陈咸和逢信给牵连进来,以此作为打击报复。
更深层的,要站在陈咸、逢信的角度思考
本来以为能够把翟方进给弄下去,没想到翟方进平安上岸、官复原职。
再想到他们对翟方进的所作所为,必然要面临翟方进的报复,为求自保,他两人势必要想方设法把翟方进给搞下去。
毕竟只允许你搞别人,就不允许别人搞你?风水轮流转不知道?搞别人的时候就要有将来被别人搞的觉悟!
同理,再换到翟方进角度,也能猜到陈咸、逢信所想,与其等对方出招,不如先把两人给收拾了,毕竟老话说得好“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更何况,这事之后,三人彼此都没了心理负担,反而充满的动机,或利益、或自保、或仇恨。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干就完了!
【闲话】
翟方进、陈咸、逢信三人这狗屁倒灶的事,本质就是原本平衡、平等的局面被打破之后,出现了不对等或者说差异。
《矛盾论》里面有句话很经典:只要有差异,就必定有矛盾。
而当这种差异出现之后,围绕此的很多因素都会发生改变,尤其是人际关系中的心理因素。
有句话这样说的:人们嫉妒的往往不是陌生人的飞黄腾达,而是身边人的飞黄腾达。
说到底,还是一个自身心态的建设,当然这分两个方面。
其一,是面对身边人的飞黄腾达,讲实话的确不好受。
咱们会想,为什么不是自己?凭什么是他?他那个傻样,换我我也行!他就是运气好!等等一系列的合理化或嫉妒、吃味。
这种心态情绪有很正常,心态情绪过后,就要去看透本质,而不是为情绪所主导后续行为。
不指望咱们祝福对方,但是多少可以看看,他有如此变化,到底是做对了什么。
其二,面对原本高高再上者跌落凡尘,给自己留一丝底线。
原来对方高高再上,咱们要仰视对方,在他面前甚至要低眉顺耳、卑躬屈膝。
可是当对方掉下来了,咱们极有可能会想,你也有今天!甚至不乏过去踩两脚、骂几句、挖苦一番的。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获得内心的平衡,甚至获得一种打破权威、对抗权威的虚假成就。(这种心态在WG时候的批斗中极其常见)
但是有用吗?一点用都没有。反而会暴露咱们过往的不堪。
所以,面对这种身份、地位、财富差异变化之后,咱们还能不能用一种本心、善意去看待对方和他人,这个值得时刻提醒自己。
——END——
发送关键字【 1 】:长文《如何成为领导心腹》《送礼的诀窍》
发送关键字【 2 】:长文《关于钱与财富的思考》
发送关键字【 3 】:咨询、聊天
发送关键字【 通鉴 】:过往解读内容合集电子版
想第一时间读到我的文章
欢迎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我
阅后点赞,手有余香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