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的人多了,别人下的黑手,容易把账算到你头上!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27卷,汉纪十九
汉宣帝 五凤二年(乙丑,公元前56年)
【原文】
光禄勋平通侯杨恽,廉洁无私;然伐其行能,又性刻害,好发人陰伏,由是多怨于朝廷。与太仆戴长乐相失;人有上书告长乐罪,长乐疑恽教人告之,亦上书告恽罪曰:“恽上书讼韩延寿,郎中丘常谓恽曰:‘闻君侯讼韩冯翊,当得活乎?’恽曰:‘事何容易,胫胫者未必全也!我不能自保,真人所谓“鼠不容穴,衔窭数”者也。’又语长乐曰:‘正月以来,天陰不雨,此《春秋》所记,夏侯君所言。’”事下廷尉。廷尉定国奏恽怨望,为妖恶言,大逆不道。上不忍加诛,有诏皆免恽、长乐为庶人。
 
【译文】
光禄勋平通侯杨恽,廉洁无私,但爱夸耀自己的才干,为人尖刻,好揭人隐私,所以在朝中结怨很多。杨恽与太仆戴长乐不合,有人上书控告戴长乐之罪,戴长乐怀疑是杨恽指使,便也上书控告杨恽说:“杨恽上书为韩延寿辩护,郎中丘常对杨恽说:‘听说你为韩延寿辩解,能救他一命吗?’杨恽说:‘谈何容易!正直的人未必能保全!我也不能自保,正如人们所说:“老鼠不为洞穴所容,只因它嘴里衔的东西太大。”’又曾对我说:‘正月以来,天气久陰不下雨,这类事,《春秋》上有过记载,夏侯胜也说到过。意味着将有臣下犯上作乱。’”此事交给廷尉处理。廷尉于定国上奏参劾杨恽心怀怨望,恶言诽谤,大逆不道。汉宣帝不忍心杀人,下诏将杨恽、戴长乐全都免官贬为平民。
 
【解析】
 
材料中的杨恽是司马迁的外孙,他的父亲是汉昭帝时期的丞相,之前有两篇文章分析他的。
 
上面材料是杨恽、戴长乐之间的撕斗,戴长乐被人告状反而把责任算在了杨恽头上。
 
从这一点来看,杨恽被无端顶包带人受过,而戴长乐本身也稀里糊涂搞不清楚缘由。
 
当然,这个情况对于告状的人而言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可能他自己都没想到。
 
即,你告状、背后弄别人,且不管你对错初心吧,你弄完之后,最好的局面是这个人没想到是你,而且还把责任算到了别人头上,然后两个人斗的死去活来,你在岸上啥事都没有,坐观虎斗。
 
戴长乐犯了什么错,不重要。
 
重要的是为什么戴长乐被告状后会想到杨恽,为什么后面于定国在处理案件时候也把杨恽给处理了?
 
 
1.过往行为推论
 
然伐其行能,又性刻害,好发人陰伏,由是多怨于朝廷。
 
这是《资治通鉴》中对杨恽的描述,而在《汉书》中则,还有这一句“同位有忤己者,必欲害之”。
 
简单的来说,就是杨恽这个人,自持自己很有才,为人又尖酸刻薄,喜欢发掘揭露别人隐私,同僚中但凡有和他不对付的,他都要收拾人家。
 
关键在《汉书》中比《资治通鉴》中多的这一句,这说明3个问题。
 
第一层,字面意思,杨恽喜欢收集别人私密之事,又喜欢告状。
 
第二层,以前杨恽经常干这个事,不然不会有这句话,而且不会有“必欲”这个词。
 
第三层,以前杨恽就是这样干的,那么以后杨恽大概率也会继续如此。
 
咱们说看人识人,最基本的就是对别人过往进行了解,以此来判断这个人来。
 
其中背后的逻辑就是,这个人原来怎么样,将来大概率也会怎么样,虽然不一定是百分百都如此,但差不多八九不离十。
 
 
2.动机推论
 
与太仆戴长乐相失
 
这个戴长乐是汉宣帝没当皇帝之前的好朋友,后来继位了把他提拔起来做太仆,至于他怎么和杨恽搞出矛盾不太清楚,猜测是杨恽这个官二代看不起戴长乐这个市井出身靠着关系上位压他一头。
 
戴长乐面对自己被告状,他的第一反应是这个。
 
长乐疑恽教人告之
 
首先一点,告状这个人并不是恽。
 
其次,告状的内容是戴长乐代表汉宣帝去祭祀时候说的一句话。(见《汉书》此处略)
 
怎么戴长乐会怀疑杨恽?这个也很好理解。
 
首先,从告状内容来看,知道的人应该有,但是不多,因为这句话是戴长乐对自己下属说的。
 
而告状之人,并没有言明是谁,那么他又是从什么地方得知的?
 
其次,告状的人动机是什么?
 
这些其实隐隐约约有个人符合条件,那就是杨恽。
 
一方面,杨恽这个人爱好发掘别人隐私,那么戴长乐这件事搞不好就是杨恽扯八卦时候搞到的。
 
另一方面,杨恽和戴长乐之前不对付,有矛盾。
 
最关键的,杨恽“同位有忤己者,必欲害之”。
 
这下就面上就能说得过去了。
 
杨恽搞到了戴长乐的黑材料,于是借机报复,教唆别人出面搞戴长乐。
 
 
3.复杂博弈
 
事情捅到汉宣帝这里,汉宣帝让廷尉于定国审理。
 
审理过程在《汉书》中有,这里不做赘述。
 
戴长乐没有诬告杨恽,戴长乐也同样的确有问题。
 
但是,于定国在处理的时候,尤其是对杨恽的处理似乎有些独特或者说刻意。
 
廷尉定国奏恽怨望,为妖恶言,大逆不道。
 
这个颇有逮着杨恽往死里搞的意思。
 
咱们抛开制度、律法方面的问题,于定国在其中有没有可能刻意的偏向从重处理杨恽?
 
我猜测是有的,关键还是在于这一句:好发人陰伏
 
虽然说杨恽打击报复、眦睚必报的性子在这里,有可能得罪了一些人,但是不可能说全部都得罪了个遍。
 
但是他这个习惯或者说喜好吧,让很多人都不舒服。
 
这家伙喜欢发掘揭露太人黑材料、隐私,那么他和我们结交有没有暗戳戳的收集黑材料?
 
有没有可能也想某前主持人也收集了一抽屉的黑材料等着将来用?
 
这东西想想就毛骨悚然。
 
如果说杨恽干的这个事情没人知道,那么于定国未必会对杨恽如何,但是现在杨恽干的这事很多人都知道,算是暴露在明面上。
 
这就好比,蛇有毒牙,他不露出来,你以为他没害处,就不理他。
 
可是蛇把毒牙露出来了,而且还炫耀一番,你不赶紧把毒蛇处理掉留着自找麻烦?
 
因此,这一次就是对杨恽名正言顺处理的大好机会。
 
可惜啊,杨恽虽然从小读司马迁留下来的《史记》,其本人也算聪慧有才情,但是他并不算个聪明人。
或者说他的聪明劲用错了地方。
 
 
【启发】
 
要说启发,分几个方面。
 
一个就是从戴长乐的角度。
 
你说戴长乐算是赢了还是输了?
 
说输了,因为输官职,不过他的问题的确存在,丢官是必然,不算输。
 
说赢了,因为他把和自己不对付的杨恽也拉下了马,但是这事又不是杨恽干的,不算赢。
 
所以,戴长乐的角度,如果被人告状了,要搞明白到底是谁在搞鬼,千万不能乱咬人,避免被人当枪使、隔岸撩火。
 
再一个就是从杨恽的角度。
 
他算是无端躺枪,但是严格来说要是杨恽自己做到位了,没这些被戴长乐举报的事,那么他怎么可能丢官?
 
所以,还是一个持身正不正的问题。
 
当然,杨恽最关键的还是在于他这种为人处世有大问题。
 
一来,咱们也不站在道德制高点说应该怎么滴做个道德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选择,既要做,那就去做,尤其是有些不光彩的事情,你做就做别显摆出来别人知道你在做。
 
好比说你学厚黑没什么,但是你学了之后,还到处说你学了这东西,那就是蠢不可及。
 
二来,人际关系少不了斗争,咱们不怕斗争,但也别经常搞斗争,同时斗争也要注意方法。不过能与人为善的还是尽量与人为善,因为有的时候很多事情就是别人觉得你这个人还不错,高抬贵手一下,事情就这样过了。
 
要是经常和别人闹矛盾搞斗争,像个斗鸡一样得罪人多,真有事情的时候,别人帮了你就等于在得罪其他人,那么别人帮还是不帮?不像于定国这样落井下石,就算烧高香咯。
——END——
发送关键字【 1 】:长文《如何成为领导心腹》《送礼的诀窍》
发送关键字【 2 】:长文《关于钱与财富的思考》
发送关键字【 3 】:咨询、聊天
发送关键字【 通鉴 】:周秦篇、汉高惠吕文景篇,解读电子档
PS:平时比较忙,未必能及时回复,不过请放心,一定会处理,请耐心,莫急。
想第一时间读到我的文章
点击下方关注我
等你的赞等了好久!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