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管理,要在这8个地方不断较真!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29卷,汉纪二十一
汉元帝建昭二年(甲申,公元前37年)
【原文】
荀悦曰:夫佞臣之惑君主也甚矣,故孔子曰:“远佞人。”非但不用而已,乃远而绝之,隔塞其源,戒之极也。孔子曰:“政者,正也。”夫要道之本,正己而已矣。平直真实者,正之主也。故德必核其真,然后援其位;能必核其真,然后授其事;功必核其真,然后授其赏;罪必核其真,然后授其刑;行必核其真,然后贵之;言必核其真,然后信之;物必核其真,然后用之;事必核其真,然后修之。故众正积于上,万事实于下,先王之道,如斯而已矣!
 
【译文】
荀悦说:奸佞迷惑君主的方法太多了。所以孔子说:“要远离奸佞!”不仅不用他而已,还要驱逐到远方,跟他隔绝,把源头塞住,态度至为坚决。孔子说:“政治的意思,就是端正。”治理国家最基本的一件事,无非端正自己而已。耿直诚实,则是端正的主干。对于品德,必须核实是真实的,才授给他官位。对于能力,必须核实是真实的,才让他做事。对于功劳,必须核实是真实的,才颁发奖赏。对于罪恶,必须核实是真实的,才加以惩罚。对于行为,必须核实是真实的,才可以尊重。对于言谈,必须核实是真实的,才能够相信。对于物器,必须核实是真实的,才可以使用。对于事情,必须核实是真实的,才能够去做。所以各种端正风气都汇集到朝廷,则下面万事没有虚伪。古代圣王的道理,不过如此而已。
 
【解析】
 
看历史发现很多奸臣权宦权倾朝野,做了很多坏事。
 
虽然他们自身品质是问题之一,但是追根溯源,这些人的出现以及导致出现问题,并不是独立事件。
 
而是一连串选择造成的。
 
归根结底还是用他们的君主自己出了问题才如此。
 
上面这段材料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针对汉元帝用石显,后人荀悦评论的引用。
 
其中点出了关键:夫要道之本,正己而已矣。平直真实者,正之主也。
 
随后又提出了八个“真”。
 
今天不分析案例,就单纯来说一说这八个“真”到底有什么内涵。
 
第一,德之真
 
德必核其真,然后援其位;
 
把德放在第一位,这个也符合古代的主流价值观,德在才前,以德为根。
 
只有德才兼备才能算是最佳状态。
 
有德者并不在于他多门高尚,而是因为德某种程度是普世的价值观,对于个人而言是一种行为的自我心理约束。
 
让这个人在德的约束下不肆意妄为,能够兼顾到众人的利益。
 
相对的,一个有德的人,在组织中做事大概率是遵循规矩来,不会做出什么破格、出格之事。
 
而有才无德的人,没有心理上的束缚约束,做事就不那么讲究,往往是按照自己利益为先,反而破坏整体组织。
 
 
第二,能之真
 
能必核其真,然后授其事;
 
这个没什么好说,考量能力,安排事情。
 
这东西较真其实就是之前提用人的双向选择问题。
 
不是说这个人有能力,然后就和万金油一样哪里需要放哪里。
 
而是一方面根据能力实际情况,再根据事情实际情况,两相结合的取用。
 
再一方面,则是对于能力真实考量的问题,不是去他怎么说。
 
可以用过往成绩证明,如果没有那就要给他机会,让他自己去证实自己。
 
 
第三,功之真
 
功必核其真,然后授其赏;
 
这里的功和下面的罪,其实就是赏罚。
 
不管是古代朝堂,还是现代职场,但凡是管理者、领导能够做到赏罚分明,就算超越绝大多数了。
 
你别觉得好像赏罚分明很简单,实际很复杂纷扰的,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利益。
 
功,可以说是功劳,但是这里的功个人认为应该是最终的功效、功绩。
 
根据事情功效、功绩,然后在确定功劳,再进行奖赏,以综合结果为导向。
 
而所谓的综合结果,并不一定是事情做成了,而是基于奖励这个行为最后产生的效果有利才行,同理罚也是如此。
 
简单来说,就是做这事,是否达到了自己最终目标、产生了相应效果。
 
诛心地说,你有功,不一定奖,因为可能奖励了会在别的地方产生不良效果。
 
你无功,有可能奖,因为奖励会在其他方面产生更大的利益。
 
 
第四,罪之真
 
罪必核其真,然后授其刑;
 
这个东西和功是相对的,不用说太多。
 
也是赏罚中的关键。
 
如果要惩罚一个人,不能肆意妄为,以为有权力在手就能合法施害。
 
而是要对其行为、结果进行不断合适。
 
之所以要真,不但是让当事人服气,更是让其他人服气,你如此惩罚有理有据站得住脚,而非是随着自己意思来。
 
 
第五,行之真
 
行必核其真,然后贵之;
 
行为上的真,这个很有意思,分心又分行,这个东西很难说。
 
单说行为上的真,结合到后面的贵之,可以理解为推崇,这就好理解了。
 
即,行为上的真,是以自我利益到位导向,即此人行为是否符合我的利益。
 
如果符合,我就要推崇这种行为,甚至封为榜样。
 
这里再深入的就是对于自我利益的取舍,到底是什么?
 
从领导者管理者的角度,这个利益取舍可以是广泛的组织利益,也狭隘的个人利益。
 
贵之产生的效果就是,众人争相模仿,在这个方面有不断的产出。
 
 
第六,言之真
 
言必核其真,然后信之;
 
这个很好理解,对于下属的话,别偏信,多方核实之后再相信。
 
其实这东西也是第一点的延伸。
 
但凡选的人是有德之人,不怎么说假话,那么这一点也好办。
 
但是如果都是无德之人,各个嘴上一套套的,那他们说的话,那就要好好想想,多方求证了。
 
 
第七,物之真
 
物必核其真,然后用之;
 
按照翻译,器物必须真实的,才能用。
 
这是废话,任何器物都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
 
因此,物应该是指代,但是具体是指什么,个人觉得还是要从人的能这个角度去靠。
 
即,与事情的功效、发展、目的是否相匹配的角度,去审视资源(即,物)的使用。
 
可以理解为量入为出,把钱花到刀刃上。
 
 
第八,事之真
 
事必核其真,然后修之。
 
这个其实某种程度也可以是第六点的一个概括。
 
事,即发生的事情。
 
这个核其真,其实就是一个信息的收集问题。
 
言必核其真,是因为别人说话、表达,是咱们收集信息的重要渠道,所以要辨别真伪,防止别人夹带私货亦或者有主观上的偏差判断。
 
而事核其真,就是当各方面的信息汇众之后,进行一个综合分析,尽可能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剥离信息附带的主观因素,去还原事实真相。
 
然后根据事实来进行调整。
 
 
好了今天就说这么多,这上面8点很虚头巴脑的。
 
看一看,再对照自身,其实也是一种审视或者说提醒吧。
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END——
发送关键字【 1 】:长文《如何成为领导心腹》《送礼的诀窍》
发送关键字【 2 】:长文《关于钱与财富的思考》
发送关键字【 3 】:咨询、聊天
发送关键字【 通鉴 】:过往解读内容合集电子版
想第一时间读到我的文章
欢迎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我

阅后点赞,手有余香
多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