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混吃等死的三口之家。

  三口之家,精神上穷困潦倒,混吃等死,毫无追求。

  娃爸:2014年5月永久性辞职,辞职8年。没啥爱好,偶尔倒腾点**、++。拿**来说,辞职前怎么折腾都能赚钱,辞职后怎么折腾都是亏钱,已经亏麻了。

  娃妈:2003年5月永久性辞职,辞职19年。以前没院子的时候,爱好烘培和烹饪,各种花样各种尝试。有了院子后最大的爱好就是种点花花草草,反正屋前屋后能种的地方都种了各式各样的花花草草。

  一个女娃:目前高一,成绩一般,按照目前的成绩也就是中流985的样子。除了学校里老师布置的课内学习任务,其余时间完全躺平,抱着手机在网络小说、小红书、小视频、淘宝里消遣大好时光,每天还要花近2个多小时在早晚的洗漱上,每天都能折腾到让你奔溃。

  最近一次战斗是2022年5月26日,娃在写给老师的文字里有这样一段描述:“然后我名义上的爸爸不知道为啥就突然火了,我一点也不想认他,他在家里就一副他天王老子、他皇帝、他最大的样子,这完全不符合我的价值观。”

  宠女15载,最后换来的是这么一个结论。

  这一刻,我心冰冷。
  娃妈的辞职,是我主动干预的,因为我有能力养活三口之家。

  我的辞职,源于我内心对家庭的愧疚,以及对自己未来的盲目乐观。

  娃出生的前后,正是原先打工的公司***最关键的时候,所以从娃妈怀孕到娃一岁,我基本都在异地。虽然有几个月一度达到每个周末空中飞的往返,但终究还是亏钱她们母女太多。

  娃一岁开始,接到身边,基本就是全宠模式。无论娃有什么要求,我都给与满足。为了娃,我放弃国内国外的考察学习。国内实在无法推掉的会议,尽可能当天往返,凌晨最早的航班离家,当天最晚的航班回家,多少趟红眼航班来来回回。

  娃2年级的时候,在做好足够安全的防火墙后,我永久性辞职了,因为我觉得家庭比工作重要。

  从此,家里没有一分钱的贷款、信用卡注销、花呗注销、生活费储备到2028年6月(那时,娃刚好4年本科毕业)。

  然后我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开始各种折腾,可惜,每一个岔路扣,每一道选择题,都蒙错了。

  

  完美错过了这黄金般的8年。

  好在对物质的欲望并不是太高,我的各种失败也并没有危及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于是,躺平成为我的最优选。

  有一天,娃妈问我,2028年6月以后,生活费在哪里?到时候我们去送外卖吗?我这才意识到,穷困潦倒离我并不遥远。

  其实,精神上的穷困潦倒早已开始。我和娃妈,最近这几年,几乎没有朋友。以前的同事、伙伴,因为种种原因,逐渐淡去,毕竟不在一个圈子里了,交集也几乎没有了。
  刚考完月考
  这次月考史无前列的考了7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
  感觉就是为了“物化生、物化地、物生地”这三个组合

  


  又是一年高考季,家长们开始了解志愿填报专业选择了。
  其实吧,文科法皇汉帝,理科计神医美,YYDS!
  当然,理科也可以学法学,但不管文理,进入大学后,首先考虑的应该是:法本+法学硕士。
  娃妈的花花草草

  
  周末

  周六下午5点40放学
  去外婆家看看电视吃完晚饭回到家已经快9点了
  再墨墨迹迹吃了点水果
  准备写作业时已经快10点了
  又是折腾到凌晨1点半才结束凌晨2点才上床睡觉

  周日早上一觉睡到11点
  还是千叫万喊才能醒
  直接吃完午饭看了点杂志
  12点半终于开始继续写作业了

  这就是我娃的周末
  一大早
  娃妈就惊呼连连
  原来她精心伺候的几株蓝莓
  原本今天能够摘果
  结果全部被小鸟抢先一步了
  蓝莓、小番茄

  
  长了3年的石榴树,只开花不结果

  
  月季

  
  叫不出名字的花花草草

  
  叫不出名字的花花草草

  
  语文:87,班级均分94.7。进入高中以来最差的一次,基本是崩盘了。
  数学:132,班级均分116。差强人意,反正最难的那一问总归是不会做的,然后再丢一点分。
  英语:120.5,班级均分115.5。长期以来的弱势学科,超过平均分就满足。
  物理:92,班级均分73。这次其实蛮简单,据娃辩解原本应该是满分的。
  化学:96,班级均分77.2。丢掉的4分说是老师讲过的原题,但我娃不会做啊不会做。
  生物:92,班级均分67.2。考完说不难,不知道为啥还是丢了很多分。
  地理:71,班级均分72.8。都说地理是文科,但我娃从小学开始就学不会地理,说是天书般的学科,直接放弃。

  5门:班次5、年次10
  依旧没有提供6门的排名


  
  进入高中的历次考试

  根据6门【3+物化生】看,压线考进中游(外省)985还有理论上的希望。

  
  嘿嘿

  
  我娃,2007年出生在一个“本省人自认高考全国TOP、但外省人认为徒有虚名、其实只能算全国中游水平”东部省份。

  这个评价,其实蛮客观的。

  在1993年最后一年(7门、全国卷)老高考及以前,本省的高考一本线基本保持在全国前3。
  那个年代,湖南考的是三南卷、广东、湖北都是自主命题。
  山东,由于是按照地级市单列一本线,所以经常凭借某个市的一本线,冠绝全国。
  浙江,那个年代,一本线也是前三的存在,和本省互有上下。
  那个年代,全国卷一本线的前3,大致就是山东、浙江、本省(排名不分先后)了。

  后面几十年,本省的历届教育主管部份,穷其所能,各种折腾,笑料昏招层出不穷,导致本省高考的水平,真真实实地跌落到全国中游。

  但这是本省大部分考生、家长都没有意识到、也不愿意承认的,也是网络上口水仗最多的高考地域话题。
  我娃,1岁时,去了一个被誉为“高考天堂”的沿海省份生活,在那里生活了整整10年。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天堂呢?

  在2018年我们离开之前,全省没有一家知名的培训机构,顶多只有一些很小的晚托班。学而思还没有进入,没有华杯赛,只有一个小机构承办的希望杯,还有一个因为地域的特殊性被新加坡主办方邀请参加的亚太杯。
  小学班级群里聊天的内容,几乎与学习无关,大多是周末去哪里亲子游、自助餐的消息。
  考试不知道排名,作业也相当少,几乎算是没有。每天晚上,小区里都是一群一群在玩耍的学生娃。

  我娃幼儿园上的是双语,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的是外研社的英语教材。
  就这样,等到小升初,回到本省一所热点初中,参加特长生选拔考试时,被校长问到“**省,小学难道都不学英语的吗?”

  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不同省份,在学习上的差距。
  对于我娃,我本是放养的。
  因为我认为,小学就是用来玩的,学习才是副业。

  小学的寒暑假作业,都不做。平时的作业,能免则免,我甚至因此与老师进行过沟通。
  整个小学阶段,学习上,是减负的。(在高考天堂省份的极低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减负)。
  在这个过程中,我娃成绩差,分数低,名次大概在一个菜小普通班的中上游吧.但状态极好,在学校相当自信,堪称人生最高光的时刻。

  但这个美好,破灭于4年级(2016年)的暑假。那个暑假,华杯赛组委会在北京举办30周年纪念活动。
  我参加过第一届的华杯赛,我弟参加过第二届的华杯赛,那时初赛是看电视答题,复赛时各级领导还会莅临考场,当时颇为重视。

  所以我对华杯赛还是有满深的感情的。

  我们那个年代,初赛只要对1~2道题就能进复赛了,复赛只要对一小半就能领到一块奖牌,还能保送进入重点初中高中。那时没啥教材,老师上课用的甚至是油印的资料。

  2016年那个暑假,去北京参观了北师大附小(据说还不是北京最好的小学),听了一堂课,参加了一次考试。见到的、听到的、考到的,都让我震惊!

  详情就不说了,反正对我触动很大。原来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我对这些的认知,还停留在几十年前我的经历里。
  2016年暑假,我一直在思考:娃的未来在哪里?

  离开舒适区,回老家读中学,成了我的第一选择。

  要知道,每年全国各地,有大量的学生,移居到这个舒适的省份,就为了参加一次高考。这就是所谓的高考移民。

  当时的政策是,只要满足“6年中学学籍+6年居住证+监护人6年社保”或“3年高中学籍+3年该省户口”即可无障碍参加高考,否则即使成为高考状元也无法被一本院校录取只能求学香港。

  为了避免在舒适区沉沦,我选择逆流,逆高考移民路线。
  舒适省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

  京沪深的商场,每到换季时,都是打折,折扣还不小。

  但这些商品,即使3年后,拿到舒适省的一家商场,仍然可以原价卖,还不打折。

  这是舒适省号称最高档的商场,楼上就是天涯的大本营。

  当然这是2010年前的故事了。如今已有很大改观,这个商场落魄了,同城的一百重新装修了改了名开始学一线城市的商场走综合体的路线了。
  今天讨论选科和专业的问题

  娃说:“只想选既轻松又能赚钱多的工作”

  我说做梦啊。

  但赚钱少的工作,有累也有不累的。比如提成律师,躺平就不累,就是没收入。
  【小学】
  本省,小学基本都是公办的,公办热点小学,需要一些条件,达不到条件是比较难进的。

  舒适省,由很多民办小学,除了一所民办小学外,所有的民办小学都是随便进,报名交钱就行。

  【初中】
  本省,最好的初中都是民办的,非常难进,之前有选拔后来改为摇号,现在即使民转公也需要摇号。

  舒适省,民办初中,除了最好的1所外,也是随便进,报名交钱就行,当然有的有一次考试,成绩好可以减免学费或者发放奖学金。

  在舒适省,民办小学根本不看出生年月的,你能自理就行。

  舒适省中午都有午休,人人都宿舍有床位,每天午休2小时以上。我娃1~2年级的时候,午休起床后不会梳头,班主任给我娃梳了整整两年的辫子。

  所以各地情况不同,没必要就【我娃2007年出生、今年高一】做过多解读。

  高中校,有一个真的神童,2009年的,学籍也是今年高一,但是只跟着高三上课,准备冲科大少年班的,这才是神童。
  关于我娃2024年高考的预测,我只有过两次描述,措辞分别是:

  1、目前高一,成绩一般,按照目前的成绩也就是中流985的样子。
  2、根据6门【3+物化生】看,压线考进中游(外省)985还有理论上的希望。

  +++++++++++++++++++++++++++++++++++++++++++++

  目前看,可能我夸大了我娃的能力,让大家见笑了。

  网络空间,文字仅为个人无聊灌水,无任何目的性意向,不必当真,谢谢!
  回到2016年暑假

  从北京回来后,我就决定让娃回到本省读中学,也算是逆高考移民的路线吧。
  尤其是2018年“建设自贸岛+机动车限牌+房产限购”的政策陆续出台后,我依然坚定地远离舒适省。

  当时,坚持这个决定真心不容易。

  回来读初中,面临小升初这个现实的问题。

  本省当地最好的民办初中和最好的公办初中都有特长生考试,除此之外,当时还传说有以下几个证书能稳进民办初中:
  1、当地小学生的编程竞赛一等奖(外地学生无法参加)
  2、华杯赛小高组一等奖
  3、省几好少年、省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称号(我娃只有一个舒适省的市级优秀学生干部,大概率是没用的)

  于是,华杯赛、NOIP普及组(本省小学生限考,但舒适省可以随便报名)成了必然的选择。

  华杯赛的话,5年级刚学了点奥数,赶到异地去报名,一是决心不够、二是能力不足,只能放弃。6年级报名时,本省本地地赛区不组织华杯赛了,果断地让家人在本省异地WX赛区报了名,初赛通过了,复赛临考前却被告知复赛取消,这条路封死。

  编程成了小升初唯一的路径。
  但是舒适省,是编程极弱省,全省没有一个编程的培训机构。
  好处是,初赛随便报名(只要履行象征性的手续),参赛费全免,基本有分就能进入复赛,复赛还发放市内差旅费(全国唯一吧),复赛拿分就能获奖,拿到基本分+偏分就能妥妥的一等奖。
  这个证书,也许能在小升初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当然,这是我臆想,事后看毫无用处)
  于是,教娃编程的任务,只能我来完成了。

  四年级暑假,我买了一堆的编程书,很多到现在还是崭新的。
  编程这玩意,对我来说不能算是完全陌生,但基本是陌生的,但我对算法竞赛的认知=0

  我是93年的最后一届老高考的理科生,但读的是文理兼收的金融。

  没办法,那个年代,计算机并不火热。
  北大因为要去江西军训一整年,根本没人报考,即使缩招分数线也很低。
  清华也不是很难考(我读的县中,年级前5基本随便进清华)。
  【这个是有时代背景的,那时是在高考前填志愿,而且不是平行志愿,游戏规则和现在完全不同】
  那个年代,最难考的只有协和、金融,因为招生人数过于稀少。
  清华虽然高分多,但毕竟作为一个学校,招生人数相对要多,分数线低于协和,比某几财/复旦/南开的金融专业的分数线也要低。

  我记得本省91、92年的理科状元,91是央财、92是协和。而93年状元有2个同分的,分别是协和、清华。【仅凭记忆,可能有出入,但偏差不大】
  我当时的县中,高三有两门课程:制图、BASIC,都是高考无关的课。
  现在的高三,根本不可能开设非高考科目了吧。
  这两门课,确实是当时最受欢迎的两门课了。现在想想,本省的教育,究竟是走了多弯的我弯路啊。

  高考考金融,那时没办法的事。那个年代,银行的年终奖都是我父母年收入的几倍,在那个大环境下,很多的选择只是是当时的最优解。局部最优解吧,只是回头看不能算是全局最优解。

  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只能深度搜索,无法动态规划。

  大学期间,我学了一点编程,考了一次程序员,工作后因为需要学了点数据库,但早已经在很多年前就完全忘记了。

  2016年暑假,我先学了PASCAL,因为据baidu说,PASCAL语法严谨、层次分明、程序易写、可读性强,其实我哪里知道为什么呢?只知道参加NOIP普及组,要么C++,要么PASCAL

  可等我学会了,教我娃时,发现我娃完全无法上路。尬学了几天,我只能放弃。
  如果2016年的暑假,真的放弃了【编程】

  我想,我现在应该是在舒适省,过着家庭和谐的舒服日子。我到现在还在怀恋楼下的游泳池(舒适省,只要是说得过去的小区,几乎个个都有漂亮的泳池),怀恋着阳光沙滩椰子树的美好。

  可惜,时光无法倒流,一切彷佛都是命中注定的。
  整个5年级,都只能在奥数上下点功夫。
  当然,因为舒适省的客观条件限制,奥数教练也是我。
  我也不懂奥数,超级水,也是只能买了一堆奥数教材,毫无章法的带着娃学。
  这些书,到现在绝大部分还是崭新的。

  
  在家学,是跟着培训机构学,差别太大。
  我瞎教,我娃学的毫无章法,收效很小,反正拿一张华杯赛的复赛卷子模拟的话,正常水平只能做到60分。
  学奥数毫无希望啊,奥数需要智商,我娃显然不是智商高的娃。

  于是,我的目标又回到NOIP普及组,毕竟前面两道水题200分+后面2道题骗个5~10分,拿个一等奖还是很有希望的。毕竟是在舒适省么。

  这就是“先给一个甜头,后面全是苦头”持续2年的噩梦的开始。
  因为网络地域攻击太多
  对本省本地的猜测
  我无法进行回应
  本贴的文字都是我自己的主观判断
  未必客观
  也不想引发不必要的网络纠缠
  用【本省】这个词代替我娃目前就读的省份

  一方面是顺口,另一方便,本省这个词,在国内机制币玩家圈里,影响巨大。

  使用这个词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就是这么随便一用。
  写完后再一想,彷佛也算正确。

  本省,在流通机制币里,应该是TOP2的级别吧。称之为流通机制币里的清华也不为过,流通机制币里的北大应该就是北洋22年了,哈哈。


  
  由于学奥数毫无希望,我的目标又回到NOIP普及组。

  这些为了小升初的投机行为,给我后面的生活带来了惨痛的代价。

  5年级暑假,开始带娃学C++,这次我比较有信心了,因为我自己学了半年,基本上普及组连蒙带骗能拿个300+,提高组也能蒙到200+,中等难度的DP已经大致没有问题。

  的确,娃学C++很快,也比较投入,这一个暑假的学习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基本上普及组的前2道送分题能毫无悬念地拿下。

  9月一开学,就找到舒适省的特派员报了名,我是娃注册的指导老师。

  初赛是在舒适省中学的初中部,虽然也就考前刷了几张往年的卷子,但不得不说2017年的初赛非常简单,娃初赛普及组第二名。

  复赛是在同一所中学的高中部,前2道送分题一如既往的水,加上后面骗到了5分,205舒适省第三,普及组赛区一等奖就这么到手了。

  当然,学过的都知道,确实很水,非常的水,甚至比小学口算题拿了满分还水,只要不犯错就行。【主要是大部分省份不允许小学生报名,所以小学生的NOIP证书看起来稀罕了点】

  这张普及组一等奖的证书,虽然事后对小升初毫无作用,但却让我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加上2017年底华杯赛初赛的成绩尚可,更加蛊惑了我在一条并不正确的选择上下了重注,结果确是一败涂地。
  这么说吧,因为浙江省对浙大的投入巨大,所以,浙江是全国考【华五】最容易的一个省份,何况浙大雄踞【华五】前列。据我了解,浙江很多重点高中的重点班,浙大是用来保底的。当然,浙江是全国教育最强省,无论是高考还是竞赛,没有对手。

  中国教育看浙江!

  而且,浙江的高考志愿,是【高校+专业】,不是布满陷阱的【高校+专业组】,游戏规则已经优于全国很多省份了,虽然仍然不够完美。
  太多人抠字眼了

  考985很难么?
  985和985差距太大了,西北农林(中外合作)只要549,省38000名即可。
  不再一一回复了
  之前几次都出现【需要审核】
  所以都忘记写到哪里了

  大家没必要纠结985
  在本省,考西北农林(中外合作)只要549,省38000名即可。

  这个就不算什么凡尔赛了吧

  还是那句话,纠结在双一流、985、211上毫无意义,退一步海阔天空。
  如果有自己的目标,很多211甚至双非,比双一流、985的天坑专业强太多太多。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