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统一与兴盛:吕后被匈奴言语轻薄,隐忍数十载,长治久安耕者有其田,汉帝国迎来大发展


汉景帝中元五年,凭借战争胜利的威望,皇帝下诏收回了各王国的行政权和官吏任免权,使诸侯王只能食用王国的俸禄,不能过问行政。从此成为有爵位而无实权的贵族。
汉帝国的统一之路,经过50年的时间,以政府军的艰苦胜利终告结束。在秦与西汉初期短短60年的历史中,国家的统一,一波三折,但是人民对一个政府统治华夏大地的愿望却与日俱增。帝国的兴盛当然需要各种各样的条件,然而,先安定后发展却是亘古不变的治国命题。西汉政府中央集权的最终确立,是帝国经济大发展的政治前提。帝国的兴盛也将由此展开。

2000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新回首西汉帝国,当然知道“文景之治”与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兴盛与辉煌。但是西汉帝国如何创造了盛世,并非只是史书描写的那样简单。
故事要从公元前194年讲起。那是汉高祖刘邦去世后的第二年,史称汉惠帝元年。皇太后吕雉在未央宫中突然召开紧急会议。使者手捧着匈奴单于冒顿写给吕后的一封信。信中写道,听说大汉皇帝刘邦刚刚去世,你一个人守寡独居,想来不太快乐,恰好我也是独身一人。不如你就嫁给我吧。

这封轻佻的国书,令满朝文武惊愕万分,吕后询问群臣应该怎么办。大将樊哙首先表态,我愿带着10万精兵横扫匈奴的国境。
“樊哙这个人应该被杀掉!”钟郎将季布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当年高帝刘邦率领40万大军出击匈奴,反而被匈奴兵围困于平城,今天樊哙怎么可能以10万人马横扫匈奴呢?”
作为汉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吕后拥有成熟政治家的胸怀与气度,他在给冒顿单于的回信中写道:“我现在容颜老去,头发与牙齿都掉落了,所以我挑选了年轻貌美的姑娘送给你。就让他代替我侍奉你吧。”

这一幕真实地发生于公元前194年,此时距离汉帝国的建立仅仅只有八个年头。匈奴的国书充满了挑衅的味道,而汉帝国忍气吞声,委屈求和,实在也有说不完的苦衷。
今天的历史学家认为,经过秦末及楚汉战争,汉初人口只剩下战国末期的十之二三。只有大约1500万人经过乱世生存了下来。在帝国广大的疆域内出现了许多没有人烟地带。
战争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战双方的经济实力,从吕后与大臣们的对话中看,汉政府并非不想战胜匈奴,但是一穷二白的社会现状,却又无法保证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在吕后回书匈奴的75年之后,汉武帝刘彻命骠骑将军霍去病出代郡2000余里,与匈奴左贤王军决战,这一战汉军击杀匈奴70443人,大获全胜。于是,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积土为坛举行了封礼,登高山祭拜了贝加尔湖,引军而还。此时汉军从匈奴境内夺取了河套地区,并控制了广大漠南地域,开始由弱势转化为形势。
在帝国的东部,汉军攻下王险城,设立四郡。在帝国的南部汉军平定了两越、西南夷,尽收版图之中。至此汉帝国领土范围之广,国力之盛,超过以往任何时代。

经过3/4个世纪,汉帝国由一个满目疮痍的贫穷国家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超级强国。这种变化令历史学家分外着迷,它的发展机制是如何产生的?转变的动力又来源于哪里呢?
1983年12月。湖北省江陵砖瓦厂在距荆州城东南1.5公里处的土山上取土,很意外感的工人们发现了几座沉眠于地下的古墓。就在这片水塘之下,汉初最重要的考古文献之一,《二年律令》出土了,这些竹简跨越了2000年的时空,向我们展示了史书中从未记录的另一面。

在《二年律令户律》中,吕后执政下的西汉政府以法律的形式将土地授予了帝国的全体臣民。吕后在刘邦死后成为国家绝对的权威。他说出来的话如同皇帝一样,被臣下们称为“制”。然而,汉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吕后对匈奴无礼的挑衅一再忍让,可见在西汉帝国的初期,国力还不足以应对汉匈之间的战争。但是《二年律令》却成为历史发展的契机,其中的《户律》正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逐渐开始实行的国家授田制度的延续。
凭借一个统一的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将土地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已经隐隐包含了“耕者有其田”的政治理念。与秦帝国的短暂成为对比的是,西汉帝国的政权相对长寿并且稳定。所以,在西汉初期,国家授田制度能够相对平稳地推行到百姓大众的身上。

吕后死后继位者汉文帝与汉景帝,都曾把田税降低为三十税一,除此以外算赋,也就是人头税,也由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虽然对农民的剥削依然严重,但也已经形成了一个前无古人的低税收政策。
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拥有了土地与低税收政策的刺激下,帝国财富成倍积累。到了几十年后的汉武帝时代,社会的财富已经足够支付汉帝国与匈奴的战争。

这样的解释当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随着近年来考古研究的不断发展,一些非常有趣的新观点,补充了人们对遥远古代的认识……
(未完待续……)
❂ 小华姑娘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