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时候,人们的封建思维是十分严重的,他们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在当时很多的女人地位都是十分低下的,但是却有一件十分奇怪的事,那就是康熙皇帝却十分的尊重一位婢女,甚至在她死后还为她风光大葬,一直到近代考古学家发现这个墓葬之后才揭开了康熙的谎言。
这个婢女就是苏麻喇姑,她是蒙古族人,端庄美丽、才智过人,初名苏沫儿,为蒙语的音译,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苏麻喇姑出生于一个贫困的牧民家庭,但是她从小非常努力,通晓蒙满文字,曾经担任满清康熙帝的启蒙老师,年老时又抚养康熙序齿的第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
后来随孝庄陪嫁进入后金宫廷,最终成为了孝庄文皇后的贴身侍女,因为苏麻喇姑有出色的学识以及在为人处世上十分的老练,所以孝庄皇后非常的放心将康熙交给她来照顾。而她也没有辜负重任,把康熙成功地送上了皇位。
因为康熙自幼就与苏麻喇姑相伴,所以两人的情谊还是非常深的,在康熙执政后,苏麻喇姑还帮助处理过很多的棘手事情,在豪格和多尔衮争夺皇位时,孝庄和苏麻喇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苏麻喇姑冒险见多尔衮,多尔衮最终没有做篡位的“燕王”,而是做了辅佐幼主的周公。而在康熙身上,苏麻喇姑更是“赖其训迪,手教国书”,最终成就了康熙的千古一帝盛名,可以说有了苏麻喇姑才让康熙的前程似锦、一帆风顺。
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苏麻喇姑以九旬的高龄去世,康熙十分痛心地为其准备了盛大葬礼,而且还以嫔妃的身份安葬在了孝庄皇后的旁边。可见苏麻喇姑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位特殊人物,作为孝庄太后的陪侍,经历四朝,身为侍女,却与清室结下不解之缘。
因为墓葬形式奢侈,所以后人一直认为陪葬品应当十分的丰富,可是当后来考古队员打开墓葬后才发现墓室里面十分的简陋,而且墓道更是阴暗狭窄,人在里面根本就不能行走。而且墓葬中根本就没有陪葬品,只有一个放在缸中的骨灰盒。原来当时的康熙并没有放下等级的观念,即使她为大清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也没法和皇室相提并论。
2003年曾经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孝庄秘史》中,苏沫儿的形象清秀动人、聪明又机灵,虽然并非主角,但是依然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这位清朝时期地位非常罕见的特殊人物——苏麻喇姑,其一生颇富传奇色彩,然而她的名字并未出现在正史上,反而是在民间有着很多动人的传说。
然而当考古人员进入苏麻喇姑破败的墓穴后,显得十分简陋,没有任何像样的陪葬品,这与清代的《啸亭杂录》中记载的“葬以嫔礼”严重不符。当时就有人认为康熙皇帝可能撒谎了,他只是嘴上说着要厚葬苏麻喇姑,实际上却并没有这样做。
但也有人在调查过后表示,据史书记载苏麻喇姑去世时,康熙皇帝并不在京城,他得知苏麻喇姑去世的消息后非常悲痛,还想着赶回去再看看这位重要的“额涅”最后一眼,于是就叮嘱在京城中的皇子,等待7日再将苏麻喇姑净身入殓。
只是后来康熙皇帝被耽误了行程,又过了7日才返回到京城,他将苏麻喇姑的灵柩与孝庄皇后一起停放在暂安奉殿内,准备之后再安葬。然而直到康熙皇帝去世,也没有解决孝庄文皇后的陵寝问题,这也导致了苏麻喇姑下葬时已经是雍正三年了。
也就是说真正下令将苏麻喇姑安葬在后来墓园中的人其实是雍正皇帝。苏麻喇姑毕竟不是皇室成员,也不是皇帝的嫔妃,自然就没能与孝庄文皇后一起被安葬在昭西陵。
其实雍正皇帝当初用心准备了苏麻喇姑的墓园,但是当年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出逃,当地百姓觉得清国倒了就将这座墓园给拆了,后来地宫也遭到了盗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地宫的大门都是敞开的。
身为一位为皇宫做出了不小贡献的女性,苏麻喇姑的确没能以嫔妃之礼下葬,但这并不证明是康熙皇帝撒谎。如今虽然她的墓园被损坏,但是宝鼎依然存在,至今仍然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凭吊这位不平凡的女性。
❂ 小华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