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年,在南宋的宫殿里,几个太监抬着一张用草席包裹的臭烘烘的尸体。突然,他们听到一声喊叫:“疯皇来了!”太监们扔下草席,惊慌失措地逃跑了。一天以后,太监们回来了,把这名女子的尸体放进棺材里,草草地埋葬在永崇陵。
太监埋葬的是谁?那是南宋光宗的皇后李凤娘。此时,宋光宗退位为太上皇,精神失常。但即便如此,太后的后事为何如此仓促草率,这得从李凤娘的生平来说起。
李凤娘出身于一个军事将领家庭。她从小就很漂亮,但她被宠坏了,个性非常专横跋扈。当时,有一位江湖术士,名叫皇甫坦,深受宋高宗赵构的信任,在临安府很有知名度。李凤娘的父亲李道也想和他交朋友,所以他请他来家中做客,然后让女儿们与他见个面。俗话说得好:“吃人嘴软,拿人手软。”皇甫坦来到李家做客,很自然满嘴奉承话。当他看到李凤娘时,他随口一说:“此女当母仪天下!”
听者有意,李道不禁喜出望外。他重金酬谢了皇甫坦。皇甫坦收了好处,他想既然自己已经开口了,就“送佛送到西”吧。所以,当他面见赵构时,说:“陛下,臣为您挑选了一位美丽的孙媳妇。”赵构相信了他的话,就做主将李凤娘许配给当时还是恭王的宋光宗赵惇。
后来,赵惇被封为太子,李凤娘也因为生了一个皇室孙子而成为太子妃。然而多年来,她在皇宫里盛气凌人、傲慢自大的脾气从未改变。为了独宠后宫,她不仅禁止美丽的侍女接近太子赵惇,而且一点小事就要闹得家宅不宁。有多严重?例如:
一天,赵惇陪李凤娘用膳。在古代宫廷用膳前都要洗手,一个女佣端着一盆清水走过来。赵惇看到她的手像柳絮一样柔软,不禁赞叹她的手像玉一样洁白,此言一出李凤娘当时忍住了,但第二天用膳时,李凤娘笑着对赵惇说:“厨师今天做了一道好菜,请陛下品尝吧!”等到菜端来打开盖子,竟然是一双苍白的女人的手!把赵惇吓得魂不附体。他知道自己昨日顺口一句夸奖害了那位侍女。
尽管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是一位武将,但是随着此后的偃武修文,使得后面的皇帝都文质彬彬、胆小怕事。赵惇也不例外。此事之后赵惇只得乖乖息事宁人,免得家宅不宁。然而,李凤娘变得越来越嚣张傲慢。为了让儿子成为太子,她多次跑到太上皇赵构和宋孝宗那里搬弄是非,同时数落太子身边的妃嫔,为此赵构非常不悦,感叹道:“此女是武人后代,当太子妃非我家之福,皇甫坦误我啊!”宋孝宗也渐渐对这个儿媳妇不满,警告她要以古代贤后为榜样!李凤娘因此对宋孝宗父子怀恨在心,为以父子反目埋下祸根。
1189年,赵惇接受宋孝宗内禅,成为南宋第三位皇帝。李凤娘也当上了皇后。她完全掌控制了后宫的权力,便计划开始残害后宫妃嫔。此前赵惇所爱的黄贵妃和张贵妃都被她杀害了。长期以来,赵惇因此大受刺激一病不起。整个人变得疯疯癫癫,时好时坏,让宫里的人深感害怕。
皇太后将李凤娘的所作所为看在眼里,于是她把李凤娘叫到宫里好言相劝。然而大权在握的李凤娘哪会把皇太后放在眼里?相反李凤娘讽刺道:“陛下与我可是结发夫妻,你少管闲事!”
不仅如此,李凤娘还专挑赵昚说事,讽刺赵昚夫妻登上皇位名不正言不顺,这使得太上皇赵昚和谢氏气不打一处来!一开始太上皇赵昚准备下诏废掉这个儿媳妇,最后考虑到李凤娘生育了皇子,而且才被立后又废后,会引起朝堂动荡不安,最后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此事之后赵昚夫妇与李凤娘势如水火。李凤娘常常在赵惇面前说太上皇的坏话,还要让赵惇加紧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赵惇也听从她摆布,于是请示太上皇后颁诏,但是太上皇赵昚却认为赵惇才继位不久,不用如此着急的立皇太子,可以多加观察赵惇的品性才能再决定也不晚。
这个决定本是老成谋国之言,传到李凤娘耳中却成了是太上皇故意阻挠,于是在赵惇面前哭诉太上皇别有用心,挑拨称这是对你不满意。赵惇此时已患疯病,他听信了李凤娘的话,从此不再朝拜父皇。
尽管此后随着大臣们的劝说加上赵惇病情有所好转,才得以和父亲改善关系,但是李凤娘总是从中挑事,使得父子关系时好时坏,导致太上皇去世的时候赵惇都没有去奠祭。
赵惇夫妻如此行径让大臣们感到心寒。古代讲究仁孝,皇帝带头不孝再加上赵惇的疯病时好时坏,于是大臣们在皇太后的支持下,上书宋光宗赵惇立赵扩为皇太子,赵惇借势将皇位也一起传给赵扩,自己也去当了太上皇。
赵扩是李凤娘和赵惇的儿子,李凤娘对她毫无戒心,此外,大臣们对她意见很大,没有给她直接插手干涉朝政的机会。从此以后李凤娘的权力没了,只能孤独一个委屈地当自己“太后”这个角色。
晚年的李凤娘有所醒悟,专心礼佛试图消除自己的罪恶。然而一切为时已晚。不久,她因病去世了。宫中官员和太监都恨她,丈夫赵惇一直疯疯癫癫,因此她去世后,也没人操持后事,只有一张破席裹身,然后出现了本文开头的场景。
李凤娘贵为一国之太后,晚年孤苦一人,死后竟然落得如此下场,不免让人感到可惜可叹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