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案纪实:2018年内蒙古男子车祸烧死,8天后却死而复生,警方:死者是谁?


点击订阅  ↑↑↑《大案纪实》专栏!每天更新不错过!和你聊一聊那些震惊一方的大案要案!
2018年3月2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水泉镇的一条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面包车侧翻入沟内起火,而在车子下方,赫然压着一具已经烧焦的尸体。
正当警方为无法确认死者身份而烦恼时,现场赶来了一位中年妇女,直言死者就是她的丈夫孟某,可随着尸检报告的揭露,死者的身份再次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与此同时,孟某妻子再次到警局报案说自己的丈夫“死而复生”了!那么当初她为何确信丈夫就是死者?案发当天究竟发生了什么?真正的死者又是谁?手机消息中的一句话,为什么成了转折?

一、发现死者
2018年3月26日,对于小张来说,是很平常的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在凌晨5点多就整装待发,沿着公路开始了晨跑,当时天还没有大亮,就当他肆意享受清晨的空气时,远远看见路边的水沟里升腾起一股白烟,等他靠近时,便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一辆面包车侧翻倒在水沟里,周边都是一些没燃尽的荒草,车身很明显处于起火状态,看着火势已经转小不少,这也说明起火有一阵了,面包车被烧得只剩下个空架子,小张凑近来看,发现车下还压着一个人,尸体已经被烧焦,看起来十分骇人,见到这个情景,他连忙掏出手机报了警。

“您好,水泉镇这边的公路上,有面包车起火,司机被烧死了……”
接到报警电话后,警方迅速组织力量到达了案发现场。
大清早地听到这个消息,大家心中都不好受,初到现场时,警方本以为这就是一起交通事故,想到司机还有家人,不知道他是谁的儿子、谁的老公、谁的爸爸……总之,警方对这个因交通意外惨死的男人多了许多同情。
可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事情恐怕不像他们刚开始想象的那样简单。
二、疑点重重
案发地是当地一条已经废弃的公路,据小张所说,现在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这条公路出行,所以他才会大早上沿着公路晨跑,也不用担心车多发生意外。
民警捕捉到这条信息后,很快展开了联想,面包车在这个地段行走,会不会是驾驶员为了逃避酒驾呢?
这种事情并不稀奇,这条公路很宽敞,又已经废弃,虽然不如大路走的车多,但却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没有警察会在此查酒驾,因此它也成为许多当地人酒后驾车的首选!这个消息只有当地人才会知道,因此警方认为驾驶员对于周边环境非常熟悉。
得到了这个信息后,警方迅速对案发现场进行了路面勘察,试图还原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这条公路路面很宽,面包车轮胎行驶留下的痕迹也很明显,根据现场的信息可以判断驾驶人是突然进行急刹车的,而在这不远处就是面包车侧翻的位置。

可急刹车位置与侧翻位置明显存在一段距离,这让警方感到十分疑惑,如果说驾驶员是为了躲避交警查处酒驾选择这条人烟稀少的废弃公路,那他又是因为什么原因突然急刹车呢?
交通事故被发现要得益于在晨跑的小李,这说明当时并不存在闪躲其他车辆造成的意外,毕竟现场没用这样的痕迹可以证明,更没有司机早前报警。
而且面包车意外翻沟而后起火是“显而易见”的,可有经验的民警当场提出了质疑,这辆面包车显然是柴油车,而柴油车的设计一般很难自燃,起火可能性很小。
对于民警提出的这个说法,在场的大家顿时陷入了沉思。
案件的具体经过恐怕很难还原,当务之急也只能先确认死者身份,只可惜现场并没有找到任何相关证件,就连车牌也因为起火被烧得残破,只能确认这是以蒙F开头、尾号为2的车。

死者身份无法确认,如今只能将希望寄托于车主人身上,一般来说,发生这种意外死者和车主人是同一人的可能性极大,只可惜车牌号被严重烧毁,以车寻人的可能性极低……
再加上周围又没有监控,调查一时陷入了僵局,警方只能在案发地附近走访,试图获得新线索,只可惜收效甚微。
三、车主身份
就在这微妙之际,一个女人的出现打破了局势,也揭开了隐藏在交通事故案背后的真相!
原来,在多日走访仍没有得到新线索后,民警们进行了研讨,专案组决定再次去往案发现场进行勘察,以寻求可能遗落的信息,大家来到现场,对于面包车刹车时产生的痕迹以及侧翻的距离进行了再次推算,正讨论得热火朝天时,老远听到一个女人悲痛的哀嚎:“我的老公啊!你咋就这么没了啊!”
警方顺着声音望去,便看见一个中年妇女悲痛欲绝的模样,她试图冲破警戒线,情绪看起来十分激动,警方自然不能让她破坏现场,及时将她拦住。
眼前女子看起来实在太过“浮夸”,而且她嘴中重复的话语也让警察们感到奇怪,她大声叫嚷着死者是她的丈夫,要知道警察正在为死者的身份发愁,怎么这么巧就有人找上门来?这名中年妇女又是怎么确认的呢?

面对警方的询问,这名女子给出了答案,据她所说,她的丈夫孟某在3月25日外出后就一直没有回家,当天夜里是她最后一次联系对方。
“你几点回来呀?”
“快了,在路上”
收到丈夫的回复后,她便安心地睡觉去了,可谁知一大清早醒来,还是没有发现丈夫的身影,这让她很是奇怪。这期间她多次联系丈夫都没有收到任何回复。
恰逢今天早上出门,听到村民提起附近发生了车祸,面包车被烧成空架子、人都被烧焦后,她的心中涌出一丝不好的预感,丈夫失联了,且他驾驶的也是面包车,仔细询问后发现时间、地点都能对上,这让她更加确信孟某是发生了交通意外,听说警察正在案发现场再次勘察,她便多方打听,确认了位置来到现场。
民警随即又对细节进行了询问,得知孟某确实在3月25日晚上8点左右给她发过微信,如果孟某妻子所说属实,这说明孟某的身上是带有手机的,可在现场并没有发现任何有关手机的残骸。而且面包车被烧成那样,孟某妻子也认不清是不是自家的车了!
与此同时,面包车也被警方运用专业手段从沟中吊起,这一吊发现另一块车牌从车中滑落。
这对于警方来说无疑是意外之喜,他们本以为车牌被烧毁无法确认车主的身份了,还好这块新发现的车牌给了他们希望,车牌上的数字清晰可见,经过比对查询和这名中年妇女的确认,这辆面包车确实属于孟某本人。

四、意外反转
结合孟某失联、他又是面包车车主这一消息,仿佛死者是他已经板上钉钉,可孟某妻子所讲述的手机联系一事仍没有一个合理的解答,想到这儿,警方便再次询问孟某妻子更多细节。
“他身上是带着钥匙的,不知道你们找到没!”
面对孟某妻子给出的又一条线索,民警加大力度再次搜寻,可结果仍是一无所获。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偏差呢?死者真的是孟某本人吗?
为了弄清事实真相,给孟某妻子一个交代,法医对被烧焦的尸体进行了DNA鉴定,结果出来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死者竟然真的不是孟某。
而且经过法医专业的判断,可以确认死者生前曾经被人用钝器敲击头部,这也是导致他被烧死而浑然不知的一个重要原因,再次结合最开始警方的疑问,轮胎刹车痕迹、侧翻距离恒定……种种细节浮现在眼前,仿佛一切有了新的推断,虽然死者身份仍无法确认,但失踪了的孟某一定与此案脱不了干系,警方推断孟某很有可能并没有死,当即将他列为重点搜捕对象。

与此同时,孟某妻子那边又传来一个新消息,原来,就在3月31日晚,悲伤过度的孟某妻子给孟某打了个电话,她并没有奢求得到回复,只是人在夜晚情绪难免会被放大,却不想电话竟然拨通了,虽然没有接,但对于她来说仍十分意外,要知道之前孟某妻子给丈夫拨打电话,电话可是一直是处于关机状态的。
还没等她多想,手机又传来嘟嘟的消息提示音。
“你是想让我死吗?”
看着老公的微信给自己发了这个消息,孟某妻子更是鸡皮疙瘩起了全身,此时她没有丈夫“死而复生”的喜悦,反而对这一切感到十分疑惑,这个消息的出现可以印证孟某并没有死!那么在现场被烧焦的尸体究竟是谁?丈夫又为何给自己发这样的文字?这其中隐藏着怎样的内幕?
彼时的孟某妻子并不知道警方调查此案的进展,但她隐隐觉得事态发展超出了自己预想的范围,再次发消息给丈夫询问后,那边又没有了回复,孟某妻子并不能当做什么也没发生,她决定去警察局和警察们说明最新情况,同时请求他们帮忙找到失联的丈夫。
于是,在4月1日,她来到了派出所报案。

作为妻子,她迫切想知道丈夫的行踪,好端端的人怎么就消失不见了?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作为警察,他们迫切想知道死者的真实身份,伪装成交通事故案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
五、抓获孟某
而揭开这一切答案的重点,就是找到孟某本人的下落。
警方随即利用刑侦手段对孟某的行踪展开侦查,在如今社会的天眼覆盖下,只要明确了嫌疑人身份,任何人都无处遁形,很快,孟某的行踪就被掌握。
4月2日,在孟某妻子报案后的第二天,抓捕小组便驱车来到了位于100多公里外的呼和浩特,根据调查信息显示,孟某就藏匿在这里, 而此时的孟某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警方锁定,悠闲地迈着步子从小旅馆出来,坐上了公交车。
对于他的行动,突泉县警方看在眼里,但为了不打草惊蛇,他们并没有第一时间进行抓捕,而是决定寻求当地警方的帮助配合,以免发生意外。

两名便衣警察跟随着孟某上了公交车,其他人则分别乘坐轿车跟在公交车之后,孟某并没有意识到这气氛的诡异,他根本没想过自己会这么快暴露在警方的视线下,行动也都大大方方、有恃无恐,甚至面部没有做任何遮掩,也正是因此才让警方如此快速找到他的行踪。
等公交车行驶到老年大学附近时,孟某便下车了,而等待他的是早已做好准备抓捕他的警察,一气呵成,还没等孟某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他已经被戴上了手铐。
“3月25日晚上,你在哪里?和谁一起、做了什么?”
“这几天为什么要跑来呼和浩特?也不联系家人呢?”
审讯室内,面对警察的询问,孟某一言不发,打定主意不说话,但他这幅沉默的样子在警方眼中已经是“不打自招”了,如果他清清白白又怎么会是如今这幅表现?
沉默的状态保持了整整两天,高强度的警方问询一步步压迫着他的心理防线,正如民警所说,能将他抓来这里就表明拥有一部分证据,如果能主动交代案件经过或许还可以争取到“宽大处理”的机会。
孟某一开始还以为警方是在诈他,但当他看到警方提供的证据后,再也撑不住了,强有力的事实摆在面前,种种疑点、他自己的行为举止都印证着他存在作案的可能,到了这般地步,再沉默下去没有任何意义,最终孟某主动交代了作案动机和案件经过。

六、作案动机与经过
“好久没聚聚了,明天晚上一起吃饭啊!”
当孟某发出这份邀请的时候,李某没有想到自己已经成为了别人案板上的肉,还高高兴兴地应了答。
请吃饭是假,找替死鬼是真,这罪恶的根源还要从孟某生意失败开始说起,孟某原本经营着一家公司,从事羊毛卷生意,可惜因为经营不善收入惨淡,启动资金是借贷来的,惨淡的业绩根本支撑不了他还完欠款。
每天催贷电话不停、骂的要多难听有多难听,甚至自己的行踪也被他们掌握的清清楚楚,这样的压力下,孟某产生了极端的想法,他想到自己曾经购买过一份价值100万的车辆意外险,如果制造这样一起案件,不是就能获得100万保险金额了嘛!
到时候把欠款还光,还能剩下一部分,如此便能解决一直困扰自己的难题,何乐而不为!
想到这儿,他满怀信心地开展了行动,这种行为叫做骗保,为保证真实性,得真有人发生交通意外,而那个人必不可能是他自己,他选来选去,从不太熟悉的朋友中物色了一个和自己体型最为相似的,这人便是李某。
于是,便有了邀请他吃饭的那段对话。

3月25日晚,李某应邀与孟某在小饭馆吃饭,两人边聊边吃,气氛热络,酒足饭饱后,孟某提出送李某回家,可李某并不尽兴,再次提出去KTV唱歌,孟某想着满足“替死鬼”最后的要求,便也欣然同意。
两人足足嗨到3月26日凌晨3点,李某看起来兴致非常高,孟某怕再磨蹭下去天都要大亮,到时候计划全都泡汤了!于是提出带李某出去兜风!
于是,在黑夜无人的公路上,一辆面包车风驰电掣,行驶到案发地附近时,李某提出想要下车小解,孟某见时机成熟,便趁对方不注意用铁棍击打了他的头部,直到看见李某直挺挺地倒下,才长呼一口气。
用铁棍大力敲击别人的脑袋,这种奇妙的触感孟某至今回忆起来仍觉得有些害怕,其实,他在敲第一下时就已经暗暗后悔,可又想到如果今天就这样放过李某,等他醒后一定会找自己的麻烦,不如按原计划行事,一不做二不休。
一旦赌徒心理占了上风,其他的情绪都会被压制,一开始还仅存的害怕也消失殆尽,此时的他根本没想过自己做完这一切会受到怎样的刑罚!而是开始畅想自己如何逃脱制裁,如何还清欠款开启“美好”新生活,如同被“猪油蒙了心”,最终任由不良的思想作怪、酿成大错。
据孟某所说,他在将人打晕后,便将昏死过去的李某拖到车后座上,重新发动了车子,急速冲向案发位置,而后猛向左打方向盘,将档位从3档调到2档,并寻找时机迅速跳下车子,整个过程也算是惊心动魄!
在他这一番操作下,才有了急刹车时留下的印痕、侧翻距离只有5米远不符合物理逻辑的原因。

这看似是一个“十分完美”的伪装,孟某自己对于这个“杰作”也显得十分满意,随后,他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汽油,一股脑撒在了面包车上点燃,将现场伪造成车辆失控翻沟、而后起火。
只是孟某万万没想到,他精心策划的一切早已被警方洞察,从最开始警方就通过各种细节判断这起案件并不简单,而后抽丝剥茧调查出了真相,只能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等待他的是法律的制裁。
如今警察办案都讲究证据,像这种程度的交通事故是必须要进行尸检,对死者身份信息进行确认的!可孟某却像根本没意识到一样,十分自信的开始了这场拙劣的表演,不止残害一条无辜的生命,也断送了自己的人生!
在知道自己即将面临什么后,孟某才如梦初醒,欠下的债款他明明可以运用劳动所得来偿还,可他却选择“剑走偏锋”,只可惜一切为时已晚,他注定要为自己的无知付出代价。
推荐阅读
“恶意返乡”断了千万人的乡愁
“空姐都是玩物!想睡哪个,我安排!”飞行部领导侮辱空姐录音曝光
非常重要!请基层干部、公安民警、辅警、社区(村委会)干部、网格员、所有人转发!
45岁知名男演员升为副厅级干部,背后更大的瓜藏不住了
推进历史性一步:警衔津贴计入退休金发放基数
想了解更多蜀黍专属装备
▼点击下图进入商城▼
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在看哦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