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谋或已后悔,美媒:台积电“下不了船”了


关注我,不错过每一篇好文。
2020年5月台积电宣布要到美国建设工厂的事情,曾经传得沸沸扬扬。美国画了520亿美元补贴的大饼,并宣称只要你来就能分到相应的补贴。然而,这个法案一拖再拖迟迟不能兑现,最近这个芯片法案好不容易通过了,台积电却不见得能拿到一分钱。

美国芯片法案强调,要想获得相应的补贴,就不能到中国大陆设厂或扩充产能,而且这一限制一下就是10年。不管是英特尔、三星、还是海力士等企业在中国大陆都是低端的封测厂,只有台积电在大陆押宝最重,而且不就前还宣布要扩产南京的28nm产能,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芯片法案的限制基本上相当于给台积电“量身打造的”。
台积电传来新消息,张忠谋或已“后悔”,无奈说出赴美建厂实情,美媒:下不了船了。
前段时间,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在美国智库的播客中,无奈说出实情。当初,台积电是在“在美国政府敦促下”,才决定前往亚利桑那州投资设立晶圆厂的。张忠谋也曾公开承认,“我们当时太天真”,并且给美国芯片泼冷水,说在美国增加芯片产量是“浪费、昂贵、徒劳无功之举”。
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建厂预计要耗资120亿美元,是因为受到了美国政府的“督促”,其出发点却是帮助美国解决美国所谓的对于技术供应链“可靠性和安全性担忧”。从台积电的自身经营来说,可能没有多少实质的好处。

为什么这么说呢?美国本土的人才成本和制造成本没啥优势。首先,美国的高等教育太贵了,虽然号称是全球最好的,但是一年学费动辄5万美元,很多中等收入家庭都负担不起,这就大大限制了美国高端人才的数量。
其次,美国的职业教育很不发达,台积电在美国设厂肯定要面临招工难的问题,这又极大的堆高了用工成本。张忠谋看清了这一点,所以才说美国如果想要复兴本土制造业的成本会居高不下。
另外,美国本土半导体产业链的生态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建好,特别是在现阶段,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基本具备了完整的上下游生半导体产业链生态,而且有很大的成本和效率优势。台积电在美国运营了25年,尝试了各种方法,在美生产的成本还要比在台湾的工厂高出来近50%的程度。

美国资本崇尚自由,哪里赚钱就跑去哪里,可不会因为是美国企业就多投一分钱,他们尤其不待见传统半导体制造行业。相比较芯片制造业,美国资本更愿意进入互联网等有较大空间的行业,哪怕风险高点,回报高就行,他们可不看好已经有亚洲超级低价竞争对手的芯片制造业。相反,美国资本更多地聚焦在了新一代半导体技术上,押宝在下一个半导体界的“特斯拉”。
另外,美国除了拨款、选择性免税外,完全没可能像中国制定立体的、全方位的扶持政策。每过几年就换个不同阵营的老大,也会让政策很难有持续性。已经过去了近2年的时间,520亿的扶持政策到现在还迟迟没有落地,好一手“空手套白狼”.

还有,在技术方面,虽然有Intel这样的公司媲美台积电,但是就工艺成熟度、成本和产能预期等方面,完全没啥竞争力。英特尔也不时地出来呛声美国政府,“别光顾着扶持外来企业,也照顾照顾我们吧”,并且利用各种机会给台积电“捣乱”。
这不,今年2月份,台积电就正式宣布,将原来计划在2022年9月搬入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的计划,推迟到2023年3月。一下就推迟了半年的时间,要么就是台积电后悔犹豫了,要么就是台积电赴美建厂进展不顺,遇到了大麻烦。

现在不禁得想一想,美催促台积电赴美建厂的背后深意。到底是借此来围堵大陆半导体产业,还是要掏空台湾地区的技术家底?
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请别忘了分享到您的朋友圈哦!明人不说暗话,支持的点个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