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来源
寒冬 | 编辑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深入关注市井百态寻常生活,人生的顺境和逆境、生老病死、爱和恨,有关人类生活一切方面都能从中找到启迪。记录当下百姓生存状态,尤其是反映亿万“新市民”形象的现实都市剧,往往并不多见。
3月17日,现实题材都市剧《心居》开始在浙江卫视、东方卫视上星播出,爱奇艺全网独播。该剧由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滕肖澜同名小说《心居》改编而成,由腾讯影业主控开发。电视剧透过小人物“买房”“卖房”的微型社会生态视角,讲述了上海原住民与闯入者都在努力让自己扎根上海、将自己融入上海的故事。
电视剧《心居》与去年七一上映的电影《1921》及前段时间热播的《人世间》被称为腾讯影业与阅文影视的“时代旋律三部曲”。“关注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故事”已经成为他们创作作品最重要的内容方向。
《心居》原著作者兼编剧滕肖澜说,把“心”放在“居”前面,也就是说房子是切入点,但更多是想写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写以顾家这么一个大家庭衍生出来的形形色色的人,描述他们对未来的希望,以及他们为了心中所想怎么去奋斗、怎么努力地生活。
写实市井风景画
充满人间烟火气
正如我们自己以及生活周遭熟悉的人们,大家都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保障和居住条件,这人世间的一切美好都离不开辛勤的劳动。《心居》里的每个人也同样是孜孜以求地生活着,寻找着“心之所居”。
《心居》总制片人马好表示,我们已经太多年没有见过这种反映真正的百姓是怎么样生活、过日子的故事了。而《心居》描述了当下各阶层的普通人在上海这个大都市如何生活,可以说是一幅非常写实的沪上市井风景画。
这部剧的核心讲述了顾清俞(童瑶饰)和顾家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在这座城市怎样生活,在这起起伏伏的浪潮中怎么发展;冯晓琴(海清饰)和冯茜茜是外来者,她们也在上海拼搏,努力生活着。
马好认为,《心居》导演滕华涛在叙述生活感上有着极高的审美观和创作观,他拍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日夜转换等都会让你觉得很真实。顾家这样的大家庭故事里有姑嫂、有父母、有孩子等,导演把这种生活感和真实感以及当下上海这座城市,都表现得非常好。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剧的一些台词保留了一部分上海话的对白,普通话也使用带有上海特色的台词,让观众一听就能感觉出,这确实是发生在上海的生活场景。
滕华涛导演说,这部剧侧重刻画当代都市各个不同阶层,这些阶层有差异也有共同点,突出的就是顾清俞代表的都市白领高知阶层的女性,和冯晓琴为代表的社会中坚力量、中间阶层的这些普通家庭。
导演 滕华涛
《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刘玉琴认为,《心居》细腻地展示了上海的温情和不世俗,在人与人的相互对峙和温情中凸显了张力,有人间的烟火味,也有温暖气,写出了生活比较本真的一面。
冯晓琴代表亿万坚韧的“新市民”形象
作为一部关注现实题材的都市剧,《心居》特别关注了亿万努力融入城市的“新市民”群体,海清饰演的冯晓琴则成为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他们身上闪耀着勤劳、奋斗、向善、坚韧的人格魅力。
顾清俞与冯晓琴的姑嫂矛盾是《心居》这部剧的主要矛盾。冯晓琴作为一个外地媳妇嫁到顾家,她对于顾家以及上海来说是一个外来者,在上海这座城市努力地拼搏着。
在滕肖澜眼里,冯晓琴没有攻击性,一开始真的想要在上海好好地过日子,想要家里人都好好的。她面对安于现状的丈夫,希望通过一些督促让丈夫更加上进一些,让这个小家庭能过上好日子。
剧中冯晓琴和妹妹冯茜茜是一对很努力、很聪明的姐妹,最后冯晓琴通过积极向上的方式实现了自我,而冯茜茜有点迷失了自己。
努力生活跟不择手段之间的区别到底在哪里,这可能也是《心居》这个作品从头到尾一直都在探索的一个问题。电视剧里每一个人的出发点都不坏,很多时候只是分寸把握得不好。冯晓琴恰恰把握住了那个分寸,她非常向善,非常努力,最后人生价值获得了体现。
作为上海人的滕肖澜认为,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任何人都可以到这个城市来,城市变得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包容。
“女主冯晓琴的形象是上海新市民的形象,看似精明,实则单纯可爱,在生活的艰难之中,能够坚强地挺下来,这令人十分触动。在上海居住不易,‘心动’更不易。”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监事长郦国义说。
《心居》出品人,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程武指出,《心居》聚焦新时代民生问题,折射出日新月异的大上海、大时代。上海人民的生活百态正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缩影,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所处时代的精神图腾。
END
推
荐
阅
读
噩耗传来!那个全网关注的男人,去世了……
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这俩到底有啥区别?
天天打扫,为什么家里还是有灰尘?究竟从哪来的?
最近,约会看到这种花,一定要立刻踩死!
一个农村女人到大都市打工的那些事:“像做了一场梦”
▼ 关注央视网 读更多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