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历史上人才辈出的时代。除了诸多文臣武将外,那些藏匿在市井民间的诗词大家,也是星光熠熠。其中,魏王曹操和他的儿子曹植,就是伟大诗人代表。
正如杨修品评诗词,评价三国时期的诗人说,他能看上的诗人唯有曹操和曹植,其他人的诗不过是廊庑之间的附庸风雅。曹操的诗作雄浑磅礴,曹植的诗作清新高洁,才是珍品。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非常有才华。生性放荡不羁、文采风流,名于当时。他的一篇写给甄妃的《洛神赋》,被誉为继屈原离骚之后最伟大的作品;还有他的《白马篇》,也是历史上写游侠的典范之作,千百年来誉为神品。
曹植的才华,从小就很受曹操青睐。曹操每每出行,都会将其带在身边。即便出征打仗的时候,也会带上曹植。后来竟有立太子的心思,这一点令身为兄长的曹丕非常忌惮。
曹丕的身边也有很多谋臣,他们抓住曹植生性的缺点,多次诬陷加害,最终让曹植失去信心,曹丕最终继以大统。曹丕继位后,依然对曹植放心不下,想加害又不敢明目张胆。
后来在谋臣的怂恿下,便给曹植出了一个难题。就是让他在七步之内,写出一篇诗作来。曹植才华横溢,略加思索就写出了众人皆知的《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吟完之后,同样极富才华的曹丕一下子便读懂了诗意,尤其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触及到了心灵深处。于是曹丕有了恻隐之心不便加害曹植。
然而,曹丕虽然不再想要杀了曹植,但是也没有想要这样就放过他,在后面的日子里,曹丕时不时地会刁难一下曹植。
有一天,曹丕和曹植骑马出游,远远地看到两头牛在打架,而其中的一头牛将另一头牛顶进了水井,导致对方死亡。
曹丕看后,顿时有了恶作剧的想法,于是他便要求曹植以这两头牛作为素材写一首诗。不仅如此,曹丕还附加了很多条件,增加了难度:1、诗句之中不能带有“牛”字;2、不能出现井字;3、不能说两牛在打架;4、不能说死。
这还没完,随后曹丕还又加了一个条件说,在马走出一百步之内,必须要完成。这一难度,与七步诗的要求有过之而无不及。
曹植知道,曹丕还是不愿意放过自己,而这便是他为难自己的方式之一。曹植心里十分难过,但是为了度过眼前的难关,也不免低头沉思。
就在旁边的文武大臣,为曹植捏一把汗的时候,却见曹植朗声吟出:
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凼土头,峍起相唐突。
二敌不惧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
曹植的诗中巧妙地避开了“牛”、“井”、“斗”、“死”等不得出现的字眼,但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在描写两牛相斗、一牛惨死的场景,他分别用了“肉”、“土窟”、“唐突”、“卧”等词代替。语言朴实自然,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感。
后来,很多学者都将此诗和《七步诗》作比较,大家一致认为,这首诗的难度要高于《七步诗》,但是曹植却做的非常巧妙,其才华之高,真是旷世稀有。
曹丕死后,继位的曹睿也不肯放过这位叔叔,对他严加防范,致使曹植多次迁徙。因为多年的抑郁不得志,曹植身体每况日下,最后在他41岁那年郁郁而终。
读者们,关于“曹植的才华和七步诗”,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