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国人对国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样很多以前不太熟知的国学经典,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了凡四训》就是其中之一!
谈及《了凡四训》,很多人可能都略有耳闻。但是说起其中到底讲了什么内容?很多人估计就显得茫然了。今天文史君就给大家聊聊《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说白了,就是一部教子的家书,和诸葛亮留下的《诫子书》是一样的道理。从书的名字,我们也能看出,了凡是一个人名,训就是有“家训”的含义在里边。
《了凡四训》是明朝思想家袁了凡写给儿子的教子作品,全书共分为四个章节,包含了儒家、佛家、道家三家学说,被后世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善书”和“东方励志奇书”。
说到它为什么是励志奇书呢?
主要是了凡先生结合了自己一生的经历,用自己切身的成果,否定了传统的“宿命论”。
也就是说,他否定了很多人一贯认为的“人的命由天定,胡思乱想没有用”的论述,认为人的命是可以改变的,通过努力和修为,都是会有成就的。
相传,曾国藩年轻的时候,有一次读到了《了凡四训》,大受启发,从此开始奋发图强,最后能够建功立业。同时,他对袁了凡推崇备至,并将本书列为子侄必读的“人生智慧书”。
袁了凡,原名不叫了凡,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
了凡先生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感悟,主要是他年轻的时候曾遇到了一位高人神算子。不仅知道他的过往,还给他算了他的未来。甚至包括他能活多少岁,什么时候死都算了出来。
起初的时候,非常灵验。比如,高人劝他弃医从仕,果然第二年他就高中秀才,就连他在全县和全市的名次,都算的分毫不差;还算他只有俸禄领到91石5斗时,才会成为贡生,虽然期间有几次波折,但是最终也是刚好到了91石5斗时,才被一位姓殷的先生提拔为贡生。
后来,了凡偶然遇到了云谷禅师。他与禅师攀谈良久,禅师告诉他:
“命由己立,福自己求,祸福无门,唯人自招。一个人只要真诚用功、多做善事,没有不感应的。” 并拿给他一本《功过格》,让他行善修福。
了凡从此开始行善,从刚开始的3000善事小目标开始做,一直做到最后的大目标10000件善事。在他努力做善事的过程中,他也发现了他的命运在悄悄的改变。以前那位高人给他算的很多地方,都在潜移默化的在发生变化。
例如,高人算了凡参加礼部考试,会考第三名,但结果了凡竟然考了第一名;另外高人还算他考不上举人,结果不仅考中了举人,最后还中了进士,做了宝坻县县令。
于是,他更加相信云谷禅师的话。云谷禅师曾经说过,“命运是可以改造的”。这时候的了凡是深信不疑。所以到了晚年,给子孙留下了一本《了凡四训》。
接下来,作者为大家分享一些《了凡四训》里的经典言论:
1、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2、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
3、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
4、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于我何与?本无可怒者。又思天下无自是之豪杰,亦无尤人之学问;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
5、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一本书里都蕴含着深邃的道理。当我们翻开一部部国学,我们都能从中受益。《了凡四训》也是其中之一,望大家能够研而习之。
读者们,关于“了凡四训”,大家还有怎样的看法呢?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