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的防控,已经三年了。但是目前在很多地方,还仍旧有阳性感染者。
由此看来,新冠疫情的防控,可谓是旷日持久的一件事。当前在核酸检测常态化的背景下,相信我国的动态清零,一定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这时候很多人质疑,古代有没有疫情呢?古人又是如何应对疫情呢?
其实,古人为了克服种种灾病,也是用尽了各种办法。
今天文史君就拿天花病毒为例,给大家分享一下古人面对传染性病毒,是如何征服的?
天花是一种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曾在全世界流行,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对人类危害极大。
据统计,仅16至18世纪,欧洲平均每年死于天花的人数约为50万人,亚洲约为80万人。整个18世纪,欧洲死于天花的人数在1.5亿以上。
史料记载,清朝时期天花病不仅在民间肆虐,甚至在皇宫里,也有出现。传闻康熙皇帝小时候就曾得过天花。
人类在征服天花的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中国人发明的人痘接种法;一种是琴纳发明的牛痘接种法。
这两种方法,都为消灭天花发挥了作用。
20世纪70年代后,天花在中国停止传播,80年代,天花在全世界被消灭。这是迄今为止人类消灭的惟一的一种传染病。
天花疫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疫苗,可以追溯到11世纪。
天花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是汉代,中国人称之为“痘疮”。在宋代,中国人发明了疫苗,又称“痘苗”。史料记载的最早一次天花疫苗接种是清代医学家朱纯嘏的《痘疹定论》。
通俗来说,最早的天花疫苗接种方法就是以毒攻毒,即利用天花患儿身上的痂或脓汁直接作为痘苗,吹到接种者的鼻孔内,使之感染天花病毒,出一次症状略轻的痘,从而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这一种痘法也叫做“人痘法”。
可以想象,人痘法的风险是非常大的,跟被自然传染了天花几乎没什么差异,“苗顺者十无一死,苗凶者十只八存”,也就是说这种接种的致死率约20%。
后来,医生发现,如果对痘苗加以筛选,选育六七代之后,痘苗的毒力就会大大降低,即熟苗接种法。
清代医书《种痘新书》提供了一个数据:“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可见其致死率降至0.33%。
在接种疫苗的方法逐渐成熟后,康熙皇帝下令全国推广种痘法。在此期间种痘法传至欧洲。此时的痘苗,尽管已相对比较安全,但还是有一定的风险。
后来到了18世纪末,英国一位乡村医生琴纳发现,奶牛的疱疹能传染给挤奶工,而感染了其中一种疱疹(即牛痘)的挤奶工则不会感染上天花。
换言之,牛痘的脓浆可以预防天花。于是,一种比古老的人痘法更有效、更安全的种痘法——牛痘法被发现了。
正是文明之间的互相接触与交流,加速了技术发展与文明演进的进程。
回首过往,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消灭天花疾病,不是因为我们的医学有多么发达,而是因为我们有足够长的时间使用疫苗——从人痘到牛痘,从个别接种到普遍预防,人类差不多用了900年的时间。
因此,在医学如此发达的现在,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克服这些病毒只是时间问题。
读者们,关于“古人防疫”,大家还有什么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