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是历史上最宏大的一个时期,总跨度长达400年。其中春秋时期200多年,战国时期约200年。
是我国历史上“百家争鸣”“诸侯争雄”的风云时代,它的复杂、纵横、交织,比三国更深,也是作者最喜欢的一段历史。
风云诡谲、邦国争雄,每个君主的背后都有一串交织着的故事,或谲诈、或雄起、或衰落;每一段时光,都凝萃着智慧,沉淀着文化,或哲思、或感悟、或成败。
以春秋战国事迹为背景,千百年来流传下了数以千计的成语故事。
比如:退避三舍、完璧归赵、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等。其中还有一个“秦晋之好”,最是耐人寻味。
在近代,秦晋之好主要指的是男女之间的婚姻。
文史君记得小时候看到结婚的时候,很多家的对联横批上,都会用到“秦晋之好”这4个字!
看到“秦晋之好”,了解历史的朋友,第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种政治联姻。
政治联姻,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常见,比如汉朝时,王昭君远嫁匈奴;唐朝时,2次与吐蕃联姻;甚至康熙时期,还将蓝琪儿远嫁葛尔丹,以达到政治的目的。
那么,秦晋之好,到底说的是什么故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那个烽烟迭起的时代。
纵观春秋战国历史,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力非常强盛,与楚国,齐国,并成为三大强国。而当时的秦国远处甘肃荒凉之地,非常弱小,中原的几大强国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
后来,到了秦穆公时期,秦穆公为了与中原结好,就想与当时强大的晋国联姻,于是他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
其实,最原本的“秦晋之好”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但是后来还有更多的秦晋联姻,把这个成语诠释的更加丰富。
话说,晋献公到了晚年,年迈昏庸,要将小儿子立为国君继承人,还杀死了当时的太子申生,引起朝中动荡。这时候他的另外两个儿子看见形势不妙,分别开始逃亡。
一个叫夷吾的儿子,逃到了梁国;一个叫重耳的儿子,逃到了翟国。重耳大家都很熟悉,他后来登基之后做了晋国的国君,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晋文公!
晋国动乱平定之后,夷吾脑子比较聪明,就去找秦穆公,他许给秦穆公五座城池,秦穆公保他做了国君,是为晋惠公。等做了国君之后,夷吾却变卦了,没有给秦穆公割让城池。
秦穆公念着晋献公“秦晋之好”的情意没有追究。没过多久,晋国遭灾,找秦国借粮,秦国也慷慨的给他了。可是晋惠公夷吾却不很不厚道。
两年之后,秦国旱灾,晋惠公不但不救,反而出兵攻秦,一场大战,秦军大败晋军,连国君晋惠公也被俘。后来在伯姬公主(秦晋之好嫁过来的公主)的求情下,秦穆公才作罢。
晋惠公回去之后老实了,不仅把以前许诺的城池割让给了秦国,还派太子圉到秦国做人质。后来秦穆公为了笼络太子圉,把自己的女儿坏颖嫁给了他,这也可以算作“秦晋之好”的联姻。
晋惠公死后,秦穆公将太子圉护送回国继位,是为晋怀公。
谁知道太子圉回国后,和他爹年轻时一个脾气,很快就和秦国闹翻了脸,最后老婆也不要了,把怀颖赶回秦国,对秦国来说,这可谓是奇耻大辱。
秦穆公这会真是气的要死!但是也没有办法!这时候有臣子提议:公子重耳还在外边飘着,何不让公子重耳取代了晋怀公的位子呢?
秦穆公一寻思,也是。于是令人找到了重耳,又把怀颖许配给了他,并扶公子重耳登上王位,这就是著名的晋文公。从这也可以看出,晋文公的这个机会,可以说真是“捡”回来的!
这一点,我们从年龄上也可以看出来:晋文公受骊姬之乱,在外流亡了19年,做国君时已经61岁了。要不是晋怀公不识大体,惹怒了秦穆公,公子重耳也许一辈子都不会有登基的机会了,历史上也不会有春秋五霸的晋文公了!
读者们,关于“秦晋之好”和“晋文公”的故事,大家还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