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血浓于水。
亲戚之间因为有着血缘关系,所以常常被认为牢不可破。但现实生活中却并非如此。尤其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亲戚之间的亲情也在逐步淡化。
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亲戚关系相比,现在的亲情几乎都要消失了。
究其根本原因,逃不出老祖宗的2句格言。
01 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再好的关系,都是需要维护的。无论是同学情,还是同事情,或者战友情,甚至是亲情,都离不开走动和维护。
回想起大学同学,那时候虽然同窗四年,但是自从毕业之后天各一方,又加上各自忙碌,没过几年就失去了联系,甚至在彼此的通讯录里都消失了。
生活没了交集,关系自然就淡了。大学毕业之后,随着工作和家庭压力的逐渐增大,关系的维系常常有些力不从心,几年之后几乎形同陌路了。
亲戚之间的情谊也是如此。
现如今,农村务工人员进城打工,已成为社会最常态的现状之一。背井离乡的人们,往往一年才会回家一次,也就是过年的时候。有的甚至好几年才回家一次。
距离上的疏远,时间上的流逝,交往上的疏落,使得即便坐在一起都没有了共同的话题,有时候还十分尴尬,这时候的亲戚和路旁的陌生人几乎没啥差别了。
另外,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形态,让人们更加看重金钱、利益,大家都是为了挣钱,感情看得越来越淡。有时候亲兄弟姐妹之间,因为钱的事还会闹得不愉快,更何况亲戚了。
02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人情冷暖,自古皆然。“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句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格言,更是赤裸裸地揭露了人性,细品后确实很扎心。
中学学过一篇课文叫《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文章描写了菲利普夫妇一家人外出旅游,巧遇于勒的故事。
于勒作为菲利普的亲弟弟,当时生活十分潦倒,菲利普夫妇看到后,竟连相认的念头都没有。这令主人公的“我”和当时的我,都很疑惑。
如今年过而立,看惯了世间百态,忽然觉得那样的场景是何等的悲哀,又是何等的自然,何等的平常。真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即便作为邻居,可能也不会多看一眼。
然而,一旦等你发达了,即使住得再偏远,甚至深山里,也会有亲戚登门造访的。
文史君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一家姓时的人家,原本是祖籍河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大旱逃荒来到我们村里。因是外地人,所以亲戚很少,除了自家直系的几人而已。
他们自加入我们村子,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生活平淡无奇,原籍的亲戚也毫无音讯。九十年代末,这家姓时的后辈出了一位县长,官虽不大,却好歹也算得上富贵。
这时候老家的亲戚听闻后,不知从何处打听的消息,竟不远千里的来投奔。当时老爷子已年过八旬,忽然见的老家来人,惊喜之余竟脑溢血发作,不治身亡。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说过:
“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并不在于是否是亲戚,小时候常常把亲戚二字看得美好而重要。
长大了,开始独立生活才知道亲戚关系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设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难也常常是亲戚们造成的。”
过去宗族观念比较强,且都生活在一起。所谓的亲戚还有一丝半缕的亲戚,现在大家各为利益奔波,奔赴城市,天各一方,亲情逐渐淡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读者们,关于“如今的亲戚不亲”,大家有怎样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