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简单的“汉字”,认识的却没有几个人!看后涨知识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单单是每一个汉字的背后,都蕴含着很深的道理和哲思思辨。
中国的汉字,从仓颉造字开始,便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又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便形成了现在的文字体系。
但是中国的汉字远非从仓颉开始,很多学者研究发现,仓颉其实也只是汉字的整理和编撰者,在仓颉出生的很多年前,中国大地上已经出现了“文字”的符号。
目前收录汉字最多的文献书籍是《康熙字典》,总收录的汉字达到47035个。它是由清朝顶级学者张玉书和陈廷敬主持修编的。
《康熙字典》以明朝梅膺祚的《字汇》,和张自烈的《正字通》为范本,增订和收录了上下五千年民间流传的所有汉字,可以说是目前全国乃至世界收录汉字最多的著作。   

据学者研究发现,现在人阅读常用的汉字大约在4600个左右。
也就是说,常人只要掌握4000个以上的汉字,就没有太大的阅读障碍。文化程度较高,或文化学者掌握的汉字,常常也不会超过6000个。
这样看来,连《康熙字典》的零头都够不上。现在人掌握的汉字,连《康熙字典》收录的汉字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所以,很多人将一些字看做“乱码”,就不足为奇了。
现如今,在朋友圈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个的事情。
就是好事者会选取很多超级复杂难认的汉字,然后在这些复杂的汉字中,杂入几个简单的字,如“没文化,多读书”,“一介文盲”“我只会吃”等等。这些有趣的事情背后,我们也看到了汉字淡出人们视野的遗憾。

除了超级复杂的汉字,《康熙字典》里还有一些超级简单的汉字,辨认起来也是很有难度的。
今天文史君分享一些,给大家长长见识。这些汉字,一般人看来都会以为是“乱码”,其实不然,它却切切实实的是汉字。

一眼看上去,还以为是个书名号。其实这个字,是“kuai”,在古代的意思和“浍”一样,都是指田间的小水沟。然而现在“浍”都没多少人认识了,更别提“巜”了。

这个可怕的字,看上去像一个叉。其实它有两个读音。一读作“che”,指的是草木刚刚长出来;另一个读音“cao”,和“草”的意思一样。


有人说,这个字我认识,是圆周率的“π”,我只想说,兄弟还得看仔细。其实它读作“ji”,意思是垫东西的底座。另外,它还是“其”的异体字,当然,读音是“qí”。

这不是罗马数字的“I”嘛!要这么说,他还是阿拉伯数字的“1”呢。在古代汉字体系里,它读作“gun”,意思是上下贯通。

这不是英文字母里的大写“T”嘛,对,你说的没错。但是用作汉字,它读作“xia”,和“下”是一样的意思,只是少了一个“点”。


上边的“丅”字少了一点,很多人不以为意,可千万别小看这一点。因为这一点,也是一个汉字,读作“zhu”,它是“主”的异体字。
丿
这个字,应该很多人都认识,但是对于学者级的很多人,却不敢认。没错,它就读“pie”,意思是“不”的意思。但是现在很多人就把它当做“丿闲话”的意思。

这不是易经里的图图么?恩,但是他也是汉字呀!“一、二、三”,都认识,“亖”,论资排辈,他应该也是四了吧?没错,这字就读作“si”,古同“四”。


最后给大家说下这个字。这不是偏旁部首的,四点底嘛!其实作为汉字,它读作“huo”,意思和“火”一样。《说文》中解释说,“灬”,“然,烧也”!
读者们,关于“这些有趣的汉字’”,大家有怎样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