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柳巷”,是不是古代的风月场?它名字的由来,还有这样一段故事


柳巷,位于太原北城区,迎泽大街以北,府东街以南,是太原最负盛名的购物街区。上世纪90年代至2010年之前,太原柳巷的繁华,是可以媲美北京“王府井”和香港“铜锣湾”的。
柳巷的商业史,距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据地方志书记载,清光绪帝中叶太原市城南发生了一场水灾,商贾们逐渐向柳巷一带迁转,使柳巷变成了店铺毗连、行商坐贾云集的闹市。
尤其是在辛亥革命之后的二十多年中,柳巷的商品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太原乃至于当时华北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著名的品牌有:“大隆祥”、“庆记”绸庄,“大兴茂”、“志成”鞋店,“中华”、“中德”、“顺天立”药行,“三和兴”、“三义永”茶庄等。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柳巷不是古代的烟花之地吗?为何又是商业中心呢?其实柳巷最初只不过是寻常的一条街巷,后来演化成了商业街区,根本不是烟花之地。
人们传统意义上的认知,“花街柳巷”是烟花之地,可是这里的柳巷和传统的认知柳巷并不是一回事。关于柳巷名字的由来,竟与明朝的一段历史有关。
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北伐灭元的战争中,挥戈直指元军的军事要塞——太原。可当时驻扎太原的元军,凭借太原城高池深的地理优势,以逸待劳,垂死固守。明军攻打了很多次都没有占到半点便宜。

当时负责攻城的是明西征大将军常遇春,常遇春久攻不下太原城,为了了解守敌详情,于是他亲自化装成樵夫,混进太原城做卧底。
不料,事不机密,常遇春的行迹被元军探子探得。当他刚刚穿过太原城东门外的桥头街 ,混进朝曦门时,就被元军伏兵四面包抄。常遇春急迫之中,凭借高超武艺杀开了一条血路,拐入城墙根下的一条小巷,钻进了巷北的一个破旧小院里。
这所残颓的小院里,只住着一位年愈花甲的孤寡老妇人柳氏。她的丈夫早年被元兵残杀,儿子又被元军抓夫,一去不归。所以,她恨透了元朝统治者。

柳氏见樵夫装扮的常遇春被元兵追杀,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便把常遇春藏进了后院的柴垛中。等追兵闯入院中搜寻时,柳氏装聋作哑,将他们哄骗走了。
常遇春获救后,深谢柳氏救命之恩。临别时,他顺手摘下院中树上的一根柳枝,交给柳氏说:“老妈妈,这里不久要打仗了。为使您老不再遭战火,请把它插在街门上,明朝大军见到柳枝后,便会尽心保护。”  
不几日,明军开始攻城。柳氏见战火即起,唯恐街坊四邻难逃战劫,遂走家串户,告诉众邻,邻居们各取柳枝插于门首。攻入城中的明军士兵,按常遇春的命令,看到门上插有柳枝的院子,格外小心保护,秋毫无犯。

战后,众街坊为了感谢柳氏,于是把门首的柳枝,植入门前街畔。这些柳枝便开始生根、抽技、发芽、吐翠。随着时光的推移,长成了小柳树、大柳树、老柳树。从春到夏,从夏到秋,这条不起眼的小巷,绿柳成荫,柳条烟娜。于是,便有了一个美丽的街名“柳巷”。
现如今,柳巷商业街还留有很多老字号。比如清和园的头脑,认一力的饺子,老鼠窟的元宵,双合成的月饼,宁化府的醋,六味斋的酱肉等。都是时光背后最美好的沉淀。
读者们,关于“太原柳巷”的历史,大家还知道哪些?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