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要当官,都有哪些途径?为何科举考试能延续1300年,到底有何优势?


人才的选拔,是从古至今极为重要的一桩大事。人才决定着国家的兴衰,在300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也衍生出了不同的选官制度和不同朝代的制度变化,今天文史道和大家聊一聊。
世袭制
周朝时期或者周朝之前,古人对于人才选拔实施的是“世卿世禄制”。
众所周知,周朝推翻商朝之后,开始分封天下,将有功之臣全部按照功劳大小分封了土地,于是便衍生出了诸多的诸侯,每一个诸侯的分封地可以说都是一个小国家。
据文献记载,周朝前期大小诸侯国约有200余个,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还有十几个,最后齐楚燕赵韩魏秦并立,后被秦一统天下,也就结束了800年的世袭制。
世卿世禄制,就是世袭制,权利、地位、土地、税收等都是可以子孙继承的。但是到了周朝中晚期,礼崩乐坏,诸侯之间开始征伐,诸侯之下的士大夫也开始篡位谋权,世袭制的弊端开始凸显出来。于是秦朝统一天下后,便废除了世袭制。

察举制
秦朝统一天下,传到二世很快就灭亡了。接着汉朝登上历史舞台。刘邦建立大汉帝国后,采用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人才选拔采用“察举制”。
所谓“察举制”,就是每个地方比如每个郡县,向朝廷推举当地品行端正、才华较高的人,朝廷通过考察后,如果所推举之人名副其实,就开始委任官职,掌管一方百姓。
关于察举,还分为很多种,比如举孝廉、举茂才、举贤良、举方正等。举孝廉,就是推举孝顺又清廉的人;举茂才,就是推举那些会读书有才华的人。
察举制也是有弊端的,最大的弊端就是这些推举的人都是当地的官员,这些官员又大多都是当地的豪族,于是他们察举的都是自己的人,久而久之利益集团越来越严重,甚至会对朝廷构成一定的威胁。

九品中正制
到了三国时期,有个叫陈群的人提出了“九品中正制”,后被采纳并推及,以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人才选拔也沿用了“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有些相似,都是推举有才能的人到朝廷,朝廷考核通过后就可以做官。唯一不同的是,察举制是地方官员推举,九品中正制是朝廷派人去地方寻觅人才。
之所以叫“九品中正”,原因是朝廷从地方寻觅来的人才根据能力大小,分为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等九个等级。
任何制度都有漏洞,九品中正制也不例外。虽然是朝廷派人去寻觅人才,但是朝廷派的人也会与当地豪族勾结,腐败时有发生。于是经常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

科举制
其实无论是世袭制,还是察举制,或者九品中正制,都有三个致命的弊端,分别是:1、腐败;2、贫民没有机会;3、豪族出现。比如魏晋时期的王家和谢家,就是在那样的背景下衍生的。势力之大几乎左右着朝廷,这也是朝廷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于是,到了隋朝隋炀帝时期,便诞生了科举制。科举制就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以成绩来论高下,成绩好的就可以当官。无论是豪门还是寒门子弟都可参与,这一制度优势明显一直延续了1300余年,到了1905年才被废除,并且对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都有影响。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因隋朝时间较短,真正发展起来的还是唐朝。到了唐朝,科举考试也分化出很多种来:比如进士科、明经科、明算科、明法科等,有50余种。到了武则天时期,还创立了武科和殿试。武科出现了武状元、武举人等;殿试,皇帝亲自监考钦点状元。

值得一提的是,唐朝的科举考试判卷是通卷,就是不糊名,阅卷老师是可以看见考生名字的。考生名气大的往往会多给几分,于是唐朝考生非常注重名望,于是唐朝诗词歌赋非常繁盛。
宋朝,是科举制度大发展的时期。相较于唐朝,宋朝有了很大的改进。1、扩大招生;2、糊名判卷;3、锁院;锁院就是设立固定考场,每个人只能在自己的格子里答题;4、誊录。就是为了避免靠笔迹腐败,考生作答完考卷后,会有专门的人将考生试卷誊录出来再送给考官。
另外,宋朝还是“学而优则仕”的真正践行者。虽然这句话出现在孔子的《论语》里,但是直到宋朝才得以彪炳。宋朝非常注重读书人,甚至将文化人推举到了全民偶像的程度。
到了宋朝王安石时期,王安石进行改革,将科举繁多的科目画整为一,文科只留下了进士科。这一改革,一直沿用到了明朝和清朝。

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逐步走向僵化。并开始出现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不同阶段的考试。通过院试称为秀才,通过乡试称为举人,通过会试称为贡士,通过殿试便可钦点状元、榜眼和探花,以及进士及第。
明清科举的僵化,主要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上。内容上主要考四书五经,不在考诗词歌赋,所以明清的诗词远落后于唐宋;形式上追求八股文,扼杀了先进进步的思想。
康熙时期,康熙皇帝看到了八股文的劣势,想废除八股文,但是苦于没有其他形式替换,于是放弃了。直到1895年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战败,很多人意识到必须要废除八股文。后又到了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最终日本战胜。这又给清政府一个沉重的打击。清政府认识到必须学习先进技术才能救中国。科举制正式落下帷幕。
读者们,关于“古代的人才选拔”,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