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辆贴着50张宝贝回家信息的大卡车,有个120万粉丝的驾驶员



B站喝面第一人。
小刚撕开三袋标着“大食袋”包装的方便面,把里面的面饼放进当成饭碗用的电饭煲内胆,又把碗端去饮水机边接满热水,开始等待方便面泡开。
面饼泡开后就膨胀了起来,小刚滗掉一部分泡面水,往面里舀上一点儿牛肉酱,再用筷子夹住大把面条搅和,尽量让面条上沾着的酱料更加均匀。

拌好自制的“方便牛肉酱面”后,小刚的目光移向镜头,一句万年不变的开场白“大家好,我是小刚”,有着浓重的河南口音,紧接着就是这则短视频的主题——吃面。
这份午餐对小钢来说并不多,三包方便面也可能只是“刚刚好,有点饱”。面吃到一半,他拿起手机,开始读一份来自粉丝的投稿“妹妹李丹,出生日期1991年3月14日,失踪时身高1米3,失踪日期……”
读完了这条寻亲信息,小刚对着镜头说,自己加入了“宝贝回家”行动做志愿者,然后又端起碗,埋头吃面。吃完面后,他和即将看到这份短视频的观众告别“凑活一期吧,那今个就到这吧,下期见拜拜”,视频到此结束。
这段5分钟不到的视频内容,在一个并不常见的拍摄场地完成——卡车驾驶舱。

在拍摄生活区短视频上传B站的同时,小刚的主业是一名卡车司机,这是个罕见的职业搭配。传统的、过时的、消失在城市生活视野的重卡司机,现代的、新潮的、总在互联网上引起话题的B站UP主。
小刚的账号在B站的热度,正在攀升。在他今年5月30号上传的视频,观众还在祝贺他的粉丝数量突破100万。如今只是过了10天左右,这个数字就上涨了20万,他的账号“田野上的繁荣”已经有了120万粉丝,你甚至能看到万计量单位前的数字,正在持续着0.1、0.1的增长。
小刚视频内容在网络短视频上的分类,我们都不陌生——吃播。

吃,是中国人聊天中永远漏不掉的话题,它是和街坊邻居攀谈的开场白,是中国美食文化百花齐放的原因,更在每个老百姓最关心的事中,永远占着那么一亩三分地。
伴生于互联网时代的当代网民,逐渐主动或被动地,习惯将生活中的一切和互联网绑定在一起。进食的新方式出现了——用眼睛“吃”。
曾经,你也许只听说过海外奇人野比大雄曾用鼻子吃面条。如今,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理解关于“用眼睛进食”的玄妙法门。
屏幕后的主播,拿起一只只外皮炸至金黄的酥脆鸡腿,拆开大闸蟹外壳咬下晶莹剔透的蟹肉。屏幕前的观众,听五花肉在铁板上烤得滋滋作响,看洒满料子的肉串在唇齿皓齿红唇间滚动。

食欲大增,并不能概括吃播为人们带来的全部幸福,当大脑里的多巴胺迅速分泌,喉咙一紧又咽下口水,即使面前摆着的,只有一碗加了鸡精,浮着几片菜叶的素面,也仿佛拥有了神奇的魔力,能够对味蕾发起一波又一波如潮水连绵的冲击。
不过,如今再谈起吃播,属于大胃王们的时代已经揭过了一页。随着2020年底,央视和人民日报等媒体开始整治吃播乱象,视频平台上的大胃王们也就销声匿迹。
在内卷这个词还没有今天这么热门的时候,吃播行业早就内卷了起来。其中的逻辑不难猜想,中国人擅长模仿或说是学习,一个能吃辣的主播崛起了,另一个更能吃辣的主播自然会出现。你吃朝天椒上了热门,得了算法的临幸,那我就吃魔鬼椒,籍此盼望着一些算法的恩宠。一旦有人吃魔鬼椒上了热门,那么下一个人很可能就会直接喝辣油,甚至啃红澄澄的火锅底料。

元祖级涨粉道具——鲑鱼罐头
如果咱俩祖上都不是来自赣川渝,那不妨就比比谁吃得多。你吃5碗杂酱面上热榜,那我就吃10碗,你于是只能继续加码,来个15碗,那我也不妨加到20碗——不用操心胃能不能装下,只看后期剪辑师傅道法高不高。
吃播行业的逐渐内卷,有可能佐证了内卷确实是个坏东西。原先人们都还是隔着屏幕,像帝王选妃一样挑选吃饭时的“佐餐”,可能还会彼此分享下“这个幺妹吃得蛮精致”,后来就成了朋友之间“快看那猴,吃光了18捆香蕉”“这有啥,我这猴正在挑战100捆”。
看上去光鲜亮丽的主播们,其实也未必就真那么重口味,或是大胃王。有的吃货主播和MCN公司签约,牢牢被和工资挂钩的绩效锁死,不仅吃什么、怎么吃要被公司安排,就连和屏幕前观众的互动,可能都得盯着提词器一句一句来。

不是所有人都像木下天赋异禀
更多主播则可能会在“假吃”后,留下对进食的心理阴影——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抬头吃一口,低头吐一口,或在视频制作完成后,为了身体健康或下一场吃播催吐。
小刚的吃播与曾经群魔乱舞的吃播不同,他只是在本职工作的间歇,录上一段儿自己吃饭的视频。拍摄的场地有时在路边的小饭店,更多时候还是在自己货车的驾驶舱。
货车司机的工作性质,决定他们必须天南海北地跑,于是小刚的视频中,总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地方美食。

大车开到襄阳,视频里就会出现碗地道的襄阳牛肉面,面上盖一层豆腐泡,浇上满碗浮着红油的面汤,再佐上沾着辣椒面的海带片;大车开到洛阳,视频里就有了洛阳水席名吃锅贴,数个大锅贴连成一面煎至焦黄,牛肉馅顺着锅贴里的包裹的汤汁就流淌进五脏庙;大车开到郑州,视频里就有了小吃火烧夹菜,酥脆金黄的烧饼,铺进一个煎得正好的鸡蛋,再夹上各式各样的配菜,就是一顿丰盛的午饭。

小刚的美食视频选的店家,大都是地方特色小吃,但也不至于都是苍蝇馆子,量大实惠同时还注意卫生的地方小馆,经常出现。而通过小刚和这些馆子老板的互动,观众基本能够清晰地看出两个字——真实。
小刚和饭店老板们之间的对话,就是日常生活中,我们这些普通人,能够在小馆子里和老板发生的对话。也有纪录片里,穿着正式的老板,“博古览今”地告诉你,我们这家馆子师从哪门哪派,拥有多么悠长的历史,也没有特别有趣的互动,就只是一个性格爽朗的食客,和老板之间简单聊上几句后,开始进入“吃”的主题。

于是,这份真实感成为粉丝们口中,关注小刚的最大理由——烟火气。
烟火气的另一部分,来源于小刚展现给观众们的,属于大车司机的生活。
曾经有人把大车司机比喻为公路上的水手,他们就像真正的水手一样,过着远离家乡和亲人的生活。水手漂泊在海上,大车司机漂泊在路上。水手要忍受漫无边际海洋带来的寂寞,提防海面上的暴风雨,大车司机从前要提防自带马达偷油的“油耗子”,现在要提防“黑挂靠”对他们应有劳动者权益的无视。
当然,他们也和水手一样,永远要提防无孔不入的孤独。

当主旋律中的“多拉快跑”被时代翻篇,大车司机成为城市建设最重要,也最隐形的一部分人之一。桥梁限重,隧道限高,进不了市区,装卸只能全部“摸黑”完成,以至于他们全部成为“夜行动物”,仿佛和现代生活剥离开来。
小刚的闲聊,让更多当代年轻人“看见”了大车司机这个默默失语的群体。这种真实的社会面貌,是即使玩再多盘“欧卡2”,也无法接触的现实生活。
今天的网民很重视烟火气,或者说是——“地气”。

B站用“阳春白雪”的《后浪》,成为了全网负面情绪的公共厕所,快手就用“奥力给大叔”冬泳怪鸽的《看见》,狠狠地演了一出“下里巴人”,获得网民的一致好评。两段宣传视频最大的差异,无疑在于网民眼中关于“真实性”的鸿沟。
于是,这个视频剪辑手法简单,基本就是拍摄后上传的80后UP主,拥有了越来越多,并且还在持续增长的关注数。
有些粉丝正在担心小刚,他们帮助小刚拒绝“开直播”的建议,提醒小刚不要轻信私信里,一些有可能伪装成“宝贝回家”信息,恶意曝光他人个人信息的有心人,还帮他介绍自己家乡的特色小吃。

有些粉丝则带有一些对MCN公司的恐惧,他们担心小刚未来是否会答应和MCN公司进行签约,成为乌泱泱“带货大军”中的一员。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却是个是非之地,成为“明星”获利的同时,代价就已经支付。
比如失去一部分私密空间,比如在卷入风波后,是否会被海量的网民“曝黑料”——曾经同样靠“真实感”一步步做大,直到荣获2019年B站百大UP主,后来却被曝光出各种“黑料”,陷入风波的B站美食视频拍摄者,徐大SAO。屏幕上的面孔到底有几分情真意切,总是个难回答的问题。
我们仍未知道,这位拥有UP主和大车司机双重身份的小刚,也就是“田野上的繁荣”,最后会走向何方。
RECOMMEND
关注3DM游戏网视频号,有趣内容即刻送达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