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可以重开,你会选择成为魔法少女嘛?



“这标题是挺离谱的。”
实不相瞒,虽然平日里的我,看起来只是一个天生丽质、明眸皓齿、元气满满、秀外慧中的18岁普通白丝JK,但私底下,我其实是个拥有“人生重开”能力的魔法少女。
曾经,我也干过魔法少女的本职行当,只是结果一直不尽如人意。

重开之后,我仿佛能听到来自克苏鲁的古神低语。

深知魔法拯救不了世界,我选择另辟蹊径,走上了修仙的道路。

既然成不了神仙皇帝,那看来就只能走唯物主义路线了。

最后,眼看着人类实现了物质的极大丰富,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即将完成,结果却功亏一篑。

我想了想,自己也就是个魔法少女而已,做到这个地步已经仁至义尽了。这什么垃圾人类,赶紧都毁灭算了罢。然而……

我怎么就是管不住自己这只疯狂点重开的手呢?
还好,不只有我一个人出现过上述的重开上瘾现象。就在前两周,有超过400万人次的玩家,在这个叫《人生重开模拟器》的纯文字页游里,经历了数以亿计的别样人生。

游戏的公开访问链接:http://liferestart.syaro.io/view/index.html
《人生重开模拟器》的玩法并不丰富,甚至放在一众摆弄随机性的独立游戏面前,都可以说是简陋、单调。游戏的核心机制只有两个,一是可供玩家选择的抽卡天赋,二是玩家无法把控的随机事件和属性点数,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仅此而已。

在完成属性点和天赋的分配之后,玩家就开始了一段全新的随机人生。
游戏的操作很简单,你只需要不停地点击屏幕,让时间1年1年地流淌过去就好。看着自己呱呱坠地、十年寒窗,来到大城市拼死拼活,最后在36岁的正盛年华,横死于一场车祸。全程你只是在不停地点点点而已,除此之外,你什么也不用干,也什么都干不了。

世事无常,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没走过人生,又谈何重开?花里胡哨的彩蛋游戏很多,只有像《人生重开模拟器》这样,真正意义上混沌却又不失细腻真实的作品,才配得上这种人间醍醐味。
说简单,就像上面这么简单。无非就是写了1500多个事件词条,按照年龄顺序随机抽取,彼此之间做好逻辑关联而已。相信对于任何一个会写程序的专业人士来说,这都不算难。

但要说难,也是真的难。这1500个事件怎么写,如何精准提炼网络热梗,怎样巧妙结合生活体验,才不至于把故事文案,写成冯导的那种“悬浮”风格。毫无疑问,无论在什么时代,艺术都来源于生活。《人生重开模拟器》的策划,一定是个敏感且开朗的普通人,或者说,他一定是个愿意把眼界往下、往外,去观察浮世人情的人。

有些亚文化的梗,能让圈子里的人会心一笑

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些无厘头气质的小幽默
按俗话说,就是这人看得很开。偶尔也满腹苦水,但也接受既有的社会差距,不至于主动地放弃生活。道理也知道不少,就是不一定能过得好日子,只求把世界看得透彻,把自己看得透彻,就算胜利。

虽然可能中落,但家道确实很重要,很真实的一个游戏
按理来说,中国最不缺乏的,就是这种现实模拟游戏的土壤。最近的几十年里,我们的国家和社会都在高速发展,几乎每隔几年,大环境都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时代氛围。可供取材的素材内容,更是不在少数。
比如金山软件在1996年出品的《中关村启示录》,就映照出了20世纪末,改开拐点上的一隅。彼时,中国IT行业正在稳步崛起,金融和市场秩序还处在开天辟地的原始状态。你甚至能在游戏的战略决策里,找到小部分财色交易的不和谐选项。比如大奔绑人、美女公关什么的。
虽然不是值得肯定的正常商业行为,但至少人家很坦诚地展现了自己的价值观,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年的时代局限性。无论初衷如何,是歌颂还是讽刺,《中关村启示录》都是一个值得被拿出来咀嚼的作品。

比起书籍和影像,作为互动媒介的游戏,显然能更直观地展现出某段历史上,特定人群的真实情绪。同样的例子,还有2012年前后的《屌丝买房记》。
屌丝这个已经濒临灭绝的称谓,曾经代表过中国互联网上80%的男性网民。具体而言,屌丝的定位大概落在而立之年的80后,和初入社会的90后头上。你可以把屌丝理解成类似打工人的自嘲,只是相对人畜无害的打工人来说,屌丝在性别、条件方面的限制,更多一点。
同样是发家致富干事业的模拟游戏,《屌丝买房记》的视角,就跟《中关村启示录》截然不同。后者是要振兴产业,开拓蓝海,而前者只是实现财富自由的个人梦想。在《屌丝买房记》里,你唯一要做的事,就是通过3000人民币的启动资金,对几种固定的快消品疯狂低买高卖,并在52周内赚到足够的人生资本。

这些商品都跟当时的社会问题,息息相关
最后赚到的资产总和,决定了玩家是继续默默无闻当屌丝,还是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总之展现出来的,就是赤裸裸的物质主义价值观。虽然味很冲,但是真管用。
实际上,2012年前后,普通工薪阶级的年轻人咬咬牙,确实还能扒到房价的车尾。凭借第一套城市房产,在之后的几年里实现逆袭的“屌丝”,也不在少数。在这种上升渠道的鼓励下,人们也乐于去开发这种能满足大家白日梦的模拟游戏。有梦始终是好事,最怕的是连梦想也一并寂灭的混沌状态。人们看不到世界的轮廓,只能在百无聊赖中不断地剥开彼此,看看能不能照亮自己。
于是乎,对生活的自我解构,无下限地开始了。

尽管《人生重开模拟器》的作者表示,自己从来没有玩过《逗逼人生》,但在同样的时代脉搏之下,他们还是神奇地做到了殊途同归。
《逗逼人生》和《人生重开模拟器》的相似度非常高,也是个竖版文字类的随机事件模拟器。只不过,无论是事件的丰富程度,还是选项的多样性,《逗逼人生》都比后者要复杂许多,也显得花哨不少。在《逗逼人生》刚出来的时候,人生重开还只是一个起源于哆啦A梦表情包的小梗而已。

事实上,重开的说法跟重来枪并不完全重合,但没办法,不能细说
但是,《逗逼人生》远远没有达到《人生重开模拟器》的传播度。一来,这很有可能与近些年来流量传播模式的发展有关,《逗逼人生》没能卡在传播的风口上;二来,《逗逼人生》缺少一开始提到的,人生的醍醐味。
和《人生重开模拟器》相比,《逗逼人生》去掉了多余的生活事件,留下了的文本,有一个算一个,都埋好了梗和彩蛋。这么做的结果,《逗逼人生》的包袱密集程度跟可玩性,确实都远超《人生重开模拟器》,但这种过于刻意化的筛选,也把人生彻底解构成了一趟嬉笑赴死的愚蠢郊游。

图片来自:逗逼人生贴吧@夜雨涤风
相比之下,《逗逼人生》的乐子确实会更足,但也仅此而已,它抓不住大多数人的共鸣。事实上,由于游戏中的某些偏激言论,《逗逼人生》确实已经被下架了。无限制地消解一切的无奈和含义,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正相反,这么做只会让人滑向另一个无解的深渊。
如果连起来看的话,不同时期的模拟游戏,对事业、对人生的描写,就是一个从造梦到解构,最后达成和解的过程。不仅仅只是游戏,从龙傲天、玛丽苏的人格降维,到黑暗骑士的反英雄崇拜,最后到《末日巡逻队》的废人联盟,一代人的价值观和审美,总是会随着阅历和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迁,最终一切都会回到那个恰到好处的点上。
我相信,《人生重开模拟器》的火爆,正预示着一个事实:我们这些当年在互联网上胡侃瞎吹的年轻人们,终于也长大了,到了要跟自己和解的年纪了。
只不过,现阶段这个和解的难度,会有点高。因为,我们的生活明显比任何时候都要来得更加复杂,每天都有会修仙的魔法少女,在互联网上拯救世界;克苏鲁那更是熟得像个铁哥们,恨不得见人就替克总发个糖;各路键盘政治家们,更是提前就规划好了之后50年的国际日常。
至于魔法修仙少女到底能不能打败克苏鲁,维不维护世界和平,这个问题,可能我们永远都得不到答案。

因为连这游戏自己,都已经重开了。
RECOMMEND
关注3DM游戏网视频号,有趣内容即刻送达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