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丑的“郭老师”们,是时候与时代告别了



审丑不是尚丑,通俗不是低俗。
9月2日,坐拥700万粉丝的知名网红“郭老师”,突然被抖音平台永久封禁,其本人申诉未果之下,在微博平台向抖音提出质疑,并表示自己“很无辜”。

然而没过多久,“郭老师”还没有等来抖音的解释,自己的微博账号却同样遭到了封禁,目前已经无法查看。

旋即,“郭老师账号全平台封禁”冲上了热搜。自“郭老师”成名以来,她的热度达到了巅峰,同时,也迎来了终结。

有人对此痛心疾首,希望她早日解封。这些支持“郭老师”的人自称“郭门”,他们甚至打出了“郭门永存”的口号。

有人对此拍手称快,直指她过往的斑斑劣迹。在网络看不到的角落,“郭老师”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或许并不比某些失德艺人差。

如今,在抖音平台搜索“郭老师”,她的全部视频都已经被下架。颇为讽刺的是,多个疑似“郭老师”的小号如雨后春笋,突然出现。只不过这些小号大多没有更新任何内容,只有一个小号,上传了“郭老师”本人的视频,并且简介里写着“集美们等我回来”,并附上了一个爱心。

“郭老师”还有机会复出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这位来自草根、成名于快手、爆红于抖音、消失于微博的网红,以一种不算体面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网红生涯——体面,或许本就与这位“审丑”网红无关。
而她如今的结局,并非毫无征兆。进入2021年以来,娱乐圈发生了多起负面事件,既有令人瞠目的失德艺人不断暴雷,也有愈演愈烈的流量、饭圈乱象。9月2日上午,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算是对近期种种乱象的正面表态。这份通知的第二条是“坚决反对唯流量论”,第三条就是“坚决抵制畸形审美,反对泛娱乐化”。9月2日下午,“郭老师”被全网封禁。

不到最后一刻,各大社交平台都不会放弃“郭老师”。
“郭老师”本名郭蓓蓓,老师二字跟她毫无瓜葛。她来自农村,最初在快手平台直播自己的日常生活。但其本人既没有特殊的才艺,也没有出众的幽默天赋,在极度“内卷”的直播圈,这样的人一抓一大把,她自然也无法脱颖而出。
直到2019年,她终于靠着“扮丑”火了。在一段吃猕猴桃的视频中,郭蓓蓓造型邋遢、言语夸张、表情做作,一口气将整个猕猴桃塞进了嘴里,随即痛苦地发出怪异的叫声。伴随着这个视频,第一句郭言郭语“迷hotel”诞生了——这是郭蓓蓓用来称呼猕猴桃的专有名词。

这段猎奇的视频,戳中了不少网友的好奇心,而郭蓓蓓的丑态,反而让她收获了很多人的关注。自此之后,郭蓓蓓打开了流量的宝库,开始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主播,成长为远近皆知的头部网红。她的奇葩言行越来越出格,也越来越能取悦一部分观众。
到了2020年8月,郭蓓蓓早已经在抖音上混得风生水起。直播的时候,郭蓓蓓有一句口头禅“耶斯莫拉”,据其本人讲,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在兴奋中带有一点变态”。随着郭蓓蓓的走红,这句郭言郭语在抖音大行其道,成为2020年知名的网络热梗。

更有甚者,据天眼查显示,“耶斯莫拉”已经被申请注册为商标,且不乏以之命名的公司。

图源:天眼查
另一个广为人知的郭言郭语是“集美”,这个词的意思是“姐妹”,入选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和云监工、奥利给、好家伙等并列。“集美”的泛用程度很高,尤其是在饭圈,不少追星女孩都喜欢以此称呼。
然而,在看似人畜无害的郭言郭语之外,是郭蓓蓓不为大众所熟知的、挑战道德底线的出格举动。直播中随口而出的污言秽语,带有性暗示的叫声,裸露的内裤,甚至毫无遮掩地直接露出屁股……

而为了讨好观众、获取流量,郭蓓蓓还曾在直播中正面点评蔡徐坤、王俊凯、王一博等当红流量的长相,形容肖战为“大蛤蟆脸”。即便事后主动道歉,但其恶意炒作的意图昭然若揭。这一举动成功为她带来了流量,甚至还被演员叶璇点名,人气不降反升。

2021年4月,郭蓓蓓来到南京出席活动,大量粉丝前来围观,并在酒店外大喊“郭老师”,一度导致当地夫子庙交通瘫痪,需要警察来到现场维持秩序——在一个可以黑红的时代,郭蓓蓓成为网络审丑文化的缩影。当普通人以为围观者只是在看热闹的时候,郭蓓蓓的粉丝,却是在真情实感。
而在成名之后,郭蓓蓓每个月直播的收入,就达到了30万左右。其抖音广告植入报价18万,探班综艺节目报价28万。

或许在任何一个时代,这样一个行为举止出格、语不惊人死不休、挑战大众审美的人,都会获得巨大的流量。比如,曾经因丑出名的芙蓉姐姐,又比如,同样因丑出名的凤姐。
芙蓉姐姐最早出名于水木清华,由于她曾矢志考取清华、北大,但却铩羽而归,于是发表了一篇名为“北大,你是我前世最深最美的痛”的网文,并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在网友的幻想中,芙蓉姐姐应该是一位人如其名的美女,直到她的照片公诸于网络。

或许,这是中国互联网可以考证的,首位靠着黑红路线成名的网红。很快,商业嗅觉敏锐的团队发现了芙蓉姐姐,并在一系列的包装之下,将其打造成一位歌手、演员,她开始出单曲,上综艺。
不过,芙蓉姐姐并没有在黑红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而是及时踩下了刹车。因为种种原因成为单亲妈妈后,芙蓉姐姐一改往日扮丑的风格,开始努力健身、踏实工作。如今,低调的她,已经身价上亿。

芙蓉姐姐之后的网红,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2009年,因为一则征婚广告,罗玉凤闯入了大众视野。罗玉凤自称凤姐,据其自己评价,“9岁起博览群书,20岁达到顶峰,智商前300年后300年无人能及。”她的择偶条件非常苛刻,学历要求清华、北大,外貌要达到刘德华、谢霆锋的级别,其本人更是在某节目中大胆发言“只有奥巴马才能配得上我”。

很快,凤姐收获了网友们的热捧,她开始接代言、上综艺,甚至在车展上做过车模。2010年,凤姐拿到了美国绿卡,随后便去了美国,并声称“宁可死在美国也不回国。”如今,凤姐已经在大众视野中消失,最近有关她的消息是,因为新冠疫情,她在美国的日子不大好过。
在电视媒体为主流的时代,芙蓉姐姐也好,凤姐也好,她们的黑红之路,与综艺、影视等行业密不可分。网络平台成为她们一夜成名的温床,而众多网络媒体,成为制造黑红话题的推波助澜者。
到了短视频时代,随着传播方式的快速迭代,借助抖音与快手,任何人都可以掌握极其便利,却又极其实用的传播工具。随着流量经济的盛行,这些网红们获得了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便利的传播环境。而因“审丑”成名的郭蓓蓓,就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和芙蓉姐姐、凤姐相比,郭蓓蓓的成名更容易,其获取的经济收益更为夸张。
工具本身是没有意识的,不会区分审美与审丑。郭蓓蓓成名的背后,每一次审丑的进化,都是一次技术的进步。作为平台方,在先进的算法加持下,抖音和快手让郭蓓蓓的流量不断升高。在此过程中,平台同样收获了流量。而对于那些反感郭蓓蓓的人而言,往往只能选择被动接受,甚至选择了“不感兴趣”,系统还是会“聪明地”推送给你。

而在大众传播中,每个人既可以是受传者,也可以是传播者——对于不关注郭蓓蓓的大众而言,郭蓓蓓的粉丝承担了郭言郭语的编译工作。当你看到身边的人使用“集美”的时候,往往只能被动地选择接受。不明真相的普通大众,通常会成为沉默的大多数。沉默并不代表支持或赞成郭蓓蓓的行为,但却会在网络平台产生一种错觉——大众是接受这种审丑文化的。
然而普通人却无力对抗资本机器,在平台、媒体、网红被流量经济裹挟的当下,反对者的声音反而会成为黑红的养料,平台、媒体、网红成为了事实上的获利方,早已赚得盆满钵满。当郭蓓蓓的粉丝还在心疼她的遭遇时,郭蓓蓓早已不再是从前那个普通的农村姑娘了。作为“孵化”出郭蓓蓓的温床,抖音和快手同样成为了帮凶。再看抖音的品牌口号“记录美好生活”,既滑稽,又讽刺。
审丑本质上是一门生意,流量仍然是原罪。
直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出台,平台方才选择割席。
抛开郭蓓蓓网红的身份,她与流量经济下的偶像并无本质区别,甚至由此形成的饭圈,同样表现出了近乎邪教式的狂热。郭蓓蓓被封之后,她的粉丝所展现出的种种过激行为,在警醒大众的同时,是否也需要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审丑”这件事情存在的意义?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传播的快速发展,在信息碎片化的浪潮下,“审丑”一词已经被污名化了。或者说,我们所聊的网络审丑,并不是指美学意义上的审丑——但是,一些人却在企图用美学审丑的范畴,赋予网络审丑以合理性。
审丑与审美是一对相对概念,审丑美学并不是让人们崇尚丑、崇尚低俗,恰恰相反,审丑的存在是为了批判丑、赞扬美。鲁迅在《且介亭杂文附集》中曾说,“作为缺点较多的人物模特儿,被写入小说,这人总以为是晦气的。殊不知他并不知这并非大晦气,因为世间还有写不进小说里去的人。倘写进去,而又逼真,这小说便被毁坏。譬如画家,他画蛇,画鳄鱼,画龟,画果子壳,画字纸篓,画垃圾堆,但没有谁画毛毛虫,画癞头疮,画鼻涕,画大便,就是一样的道理。”
艺术创作尚且如此,而网红们并不是在进行艺术创作,而是在展示真实的生活。围绕在郭蓓蓓之流身边的粉丝,他们不是在批判丑,而是在为丑摇旗呐喊。
这样的行为,怎么能称之为“审丑”呢?非但不是审丑,反而成了“尚丑”。
审丑不是尚丑,通俗不是低俗,当尚丑可以登堂入室的时候,依靠卖丑走红的人,以及背后的流量资本,只会一次次挑战道德底线。郭蓓蓓的行为是无需训练的,是人人都可以轻易模仿的。而在现实中,已经有人受她的影响,模仿了她的言行。
但人,必须有道德。
畸形的“审丑”还没有消失,以此事为契机,原本沉默的大多数,是时候醒来了。
RECOMMEND
关注3DM游戏网视频号,有趣内容即刻送达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