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听人念叨“游戏害人”,可能你还坐在家里,说这话的人或许是永远也不理解你的老爸老妈。但如果是一位与你素不相识的小姑娘这么说呢?
1
关掉,关掉,一定要关掉,再不关掉那些网络游戏,小孩哪有美好的未来,哪有美好的前程,祖国哪有栋梁之才!
这是抖音短视频平台上,一个名为“苗儿阅读记”的账号近期发布的作品。一个小女孩情感丰富、声情并茂的呼吁一定要“关掉”网络游戏,因为“关掉”二字一直被复述,有网友给她起了个“关掉姐”的外号。
呼吁关掉游戏的视频很火,获赞已有40多万,算是小姑娘的网络生涯高光时刻。我点开评论区,不出所料,涌进来的大部分都是揶揄“关掉姐”的网友。毕竟,这已经是2020年了,主流媒体、社会舆论都很少再对游戏表示偏见,却仍有这样肤浅的视频存在,任何网友遇到都难免想“说”上两句。
不过结合已发布的视频来看,这个账号应该是家长主导的,“关掉姐”只是赚取流量的工具人,负责朗诵家长准备好的“哲言金句”。
一个证明是,在本月初发布“关掉游戏”的视频跻身热门后,评论区有人反问怎么不说关掉大人的麻将馆。不久,这个账号果真如法炮制,发布了一个“关掉麻将馆”的视频,带着一种刻意,短短一星期内刺激了几乎所有年龄段人士的神经。
毫无疑问,“关掉姐”一时间成了互联网青睐的再创作新素材,大量段子、鬼畜涌现出来,以至于很多人反而对小姑娘遭受如此大范围的“网络暴力”感到同情。不过,“关掉姐”的父母似乎并不介意,他们把几个热门视频置顶,还在评论中表示不解,自己家里穷,只是想在网络上表达观点,大家为什么要这样恶语相向?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是来看戏的、嘲讽的。零零星星有那么几条像是其他家长的评论,就表示了对“关掉姐”的鼎力支持。
人与人之间,并不相通
正是在比对画风迥异的两种评论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世界的真实。
有些观念、有些人从来都是真实地存在着,它们平时被别的信息流淹没无声,然而一旦面向范围更广的人群被提起、被书写,却能带来超乎想象的流量和热度。
2
“关掉姐”其实只是一股大潮流中的一分子。
几大短视频平台最近有很多呼吁抵制游戏的人,他们多为中老年人。这些人的其它视频往往都没什么人气,唯独高举反对网络游戏旗帜的时候热度非凡。一来二去,有些人似乎摸清了套路,只要用力喊出反对网络游戏的口号就能火,据说一位名叫“张天中”的成功学导师便是这股时代潮流的精神领袖。
大师顺便也反对马化腾、丁磊、史玉柱等等
高强度的嘶吼,直插屏幕的食指,有时双臂挥舞,有时哈哈大笑,这是张大师的经典形象。他长期不懈地与网络游戏作斗争,频出“你以为你在玩游戏,其实是游戏在玩你”这等“醒世恒言”,是抖音平台“反游戏家长联盟”当之无愧的大头带哥。
大师坐拥百万粉丝,风格自成一派,虽然已经被封号,但作品所幸都还在,制作精良的字幕和富于感染力的表演让他的视频鹤立鸡群。相形之下,他的一些追随者就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了,比如下面这位阿姨,不知道是与孩子之间的误会深到了何种地步,竟带着哭腔请求马云同志关闭游戏。
马云有没有这个权限,可能值得商榷
大师的视频评论区也长期活跃着泾渭分明的两类人,一类是真心实意支持大师的某些家长们,另一类便是来此营造集体狂欢的年轻网友们,很多人还将大师的视频当成了自己的缪斯女神,二次创作的内容所赢得的关注几乎不输大师本人。
只不过得移步B站观看
3
围绕“关掉游戏”与“打开游戏”这一对正反方论点,互联网上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再次进行,任何“在意”游戏的人都可能卷入其中。
在人们的战意消退之前,不管是思想保守的“关掉党”,还是更熟练地游走于网络时代的“打开党”,只要愿意,他们都能借此创造自己新的财富——因为他们站在了流量的风口上。
包括那些以观察者的口吻讲述这场战争的人。
就比如一篇文章,你甚至都不需要用上什么写作技巧,只是简单描述抖音上这些亦真亦幻的短视频,稍微在用词上添油加醋,自然有茫茫多的游戏玩家愿意点赞。
“都2020年了,竟然还有人这样看待游戏?”你说玩家们要不要生气,要不要嘲弄。捕捉到了读者的情绪生成原理,也就捕捉到了流量,掌握了数字媒介时代传播学的秘诀。
传播,传播,都是为了传播
你还可以说得看上去稍微有些深度,比如“关掉姐”的父母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两代人之所以在游戏观念上有别,是因为父母看到的是孩子未来面临的生存竞争压力,而孩子感受到的只是来自父母的高压管制。于是读者在看过先前那些素材以及这番反思之后,既得到了娱乐,又有所触动,不会觉得你只是在蹭热度。
然而,反游戏的家长势力和辩护游戏的年轻网友之间,事实上并不存在真正的对立,因为他们根本无法威胁到彼此的正常生活,“网络游戏”的发展也丝毫不会受此影响。一浪高过一浪的的信息流都只是一股脑地介入、争辩、扭打,丝毫不顾游戏的正当性这种话题早就成了陈词滥调。
这才是所有荒诞的内容背后岿然不动的真相:摇旗呐喊抵制游戏能赚到热度,驳斥、嘲弄这种抵制也能赚到热度,没有几个人介意借此机会捞一笔流量。
4
“关掉姐”的父母与张大师这些人现在有,以前也有,往后更不会断绝。
互联网的魔力就在于,哪怕原本是负分贝的声音,经过几轮传播之后也有可能被放大为震耳欲聋的响动,这种魔力让太多人无法自拔,醉心其中。支持这阵鼓噪的响动可以赢取流量,反对它同样也可以。
随着近些年“黑红”套路越来越多,在互联网的信息洪流之中,连哪些内容是对世界真诚的书写,哪些内容是模板化的运营都越来越难以分辨。游戏,有时只是一个比较趁手的兴趣点标签罢了。
游戏会不会毒害年轻人,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早在很多年前其实就有了定论,结果就是我们目前能享受到各种各样的游戏作品。
在当代,我们更值得探讨的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如如何通过游戏,对外输出中国文化?对于一些留守儿童、青少年,如何尽可能的限制游玩时间?(这其实更多应该是家长的责任)等。
与其乐呵呵地被拉进这些贩卖情绪的争论漩涡,倒不如多去关注那些更有温度、更有关怀的故事。那些故事也许讲述的是两代人如何因为游戏消除隔阂,也许讲述的是一个个用心做出来的游戏如何切实地破除着现有的偏见。
这篇文章未能免俗地用到了一些流行素材,但并不希望它们激发起你的什么情绪。事实上,你的无感就是对文章的最大肯定。过目即忘,然后让自己关注更有价值的东西,这才是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