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情商”还是“高情商”,都不是真情商



最近上网,想必你哪儿都看得到一类对比低情商、高情商说话的梗图。
这一系列梗图首先带给人的是一种视觉冲击,最常见的就是由一位中年女性化作两人,服装、言谈对比强烈。左边标注“低情商”的说话耿直爽快,右边标注“高情商”的说话则使劲兜圈,或者如网友们所指出的,“阴阳怪气”。

低情商:这成绩只能读专科
高情商:有考虑过做说唱吗
它们最早来自抖音上一个名为“惠子说情感”的账号,作者基于各种家庭、职场、社交情景制作了很多视频,展示了什么是低情商的说话方式,什么是高情商的说话方式。视频中人表演自然,用词精到,称得上深谙“情感心理学”的话语艺术家。

“惠子说情感”账号下的代表视频
原版视频中后劲最大的可能是这一句:“高人竟在我身边”。和“你真NB”不一样,“高人竟在我身边”丝毫不落俗套,而且突出一个“竟”字,旨在让对方更加自我感觉良好。当然了,这话的用意还是值得细细品味。没过多久,套用这一句式的新梗“小丑竟在我身边”“小丑竟是我自己”也流行起来,混入了年轻人自嘲的意味,不过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嫌原版不管饱的表情帝们积极二创,现在,几乎一切话题下你都都能看到低情商、高情商的话术对比。
高情商就是让不中听的话变成人人爱听的漂亮话:


高情商就是《赛博朋克2077》的中间人差你干活还让你心甘情愿的秘诀:

高情商就是拒绝平庸的表达,语不惊人死不休:

展示低情商VS高情商的抖音视频账号其实有很多,上图的二创就是借用了另一个账号的原图
不过说到情商梗,早两年Dota2知名主播YYF其实才是先行者。他本身是斗鱼Dota2区主播的头牌,节目风趣,善于聊天,帮助朋友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面对黑子和喷子的弹幕,他总是能临危不乱,并逐渐将化不利为欢乐,化欢乐为有利。后来他总结平生感悟,写出了轰动一时的著作《情商》。

书影来自超级玩家论坛
你会发现,“情商”到底指的是什么,在这些铺天盖地的梗图里已经不重要了。大家享受的是看这些图的时候爆发的一种情绪,那种随着看一眼就笑出声而来的情绪。我们好像都知道“情商”是什么,真正高情商的人是什么样的,也都知道这些梗图里的“阴阳怪气”根本和情商八竿子打不着。
人人都看得出来,梗图的所谓“高情商”要么是假意夸赞,要么是调侃讽刺,但还是不由自主地以此为乐。这种情商梗的流行,预设了真正的高情商是存在的:言行得当、善解人意,有良好的共情能力。而且要紧的的是,情商有高低之分,一个人的情商就算不能用数字来准确衡量,那也至少可以作出相对的比较,而且情商(EQ)比智商(IQ)更重要。

关于IQ和EQ,上世纪末国内情商论风行的时候还出现过20%IQ+80%EQ=100%成功的“公式”
如今越来越多的交流、互动都在网上进行,我们越来越缺乏面对面察言观色的机会,也就失去了锻炼情商的机会。只靠文字和图片、视频,而不能感受对方身体上的的微妙变化,我们怎么和人充分共情?
在网上,大家可能一言不合就依着固有立场互相对抗,情商这种东西,好像竟成了稀缺的东西。所以很多人都觉得别人缺乏情商、误解情商,想要听到对方一句真心话,指望对方理解自己,太难。在这样的社会心态下,取笑情商梗,或许暗示了对真情商的一种渴望。
然而,“情商”(emotional quotient)这个概念,其实从来就是畅销书作家和成功学家杜撰出来的一个伪概念。在心理学界,它从来没有得到正式承认,也没有一张公认的、科学的量表可以对其加以测量。更严格的学术概念是“情感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它包含监视、 监听与辨别自己与他人的情绪 , 以及运用情绪信息指引个人思维的能力,但情智只是一种研究人格、认知的参考,而不是什么可以计量的指标。

人的情感、情绪是人之所以具有人性的的凭借,即使不同人待人处事的能力有差,但如果一定要用数学的、标准的方式分个高低,是不是太“无情”了一些?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