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不担心美元被弃,美财政部:美国或很快耗尽资金,罗杰斯:代价


多方数据显示,美元地位正发生实质下降。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美元份额在2020年度意外下降至25年来最低至59%,请注意,2000年时该比例曾高达73%。

另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最新数据显示,5月在全球支付货币占比中,美元已跌至38.35%,被欧元39.03%超越。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卫星通讯社6月23日报道,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表示,美国对俄罗斯和中国弃用美元并不感到担心。他称“这不在我们的关注范围内。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另一种与之可以竞争的货币并不存在。”然而通过上述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和支付份额的下跌表现,事实上,此时的美元却正在被连续打脸。与此同时,美元还面临着更糟糕的困境。并且美国财政部有了新回应。
美国财长珍妮特.耶伦当地时间6月23日称,美国国会必须在 8月1日之前提高或暂停对美国债务总额的限制,否则可能会导致“绝对灾难性的经济后果”。据美媒报道,一项暂停债务上限的两年期协议将于 7月31日到期,届时美财政部将采取所谓的非常措施继续支付美国联邦的账单。
而在此之前,美财政部的非常规措施提供了几个月的缓冲,但在应对大流行救济计划上的巨额支出使财务状况变得混乱。耶伦表示,美国联邦可能会在 8 月的某个时候耗尽资金。她还警告称,我相信这会引发金融危机,威胁美国人的工作和储蓄。“我会恳求国会尽快采取行动提高或暂停债务限额,以保护美国的充分信心和信用。”
我们知道,过去数十年间,全球主要央行将美债视为主要储备类资产之一,正是在于美元全球储备货币的独特地位,因此,一旦美元地位大不如从前,美债也将不再像从前那样受青睐。进而,美国债务经济模式或将难以持续。
而通过美财长关于美国债务困境的最新表述,并结合美元储备地位事实上发生的下降,可以看出,美债的底牌似乎面临被揭开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自2018年以来,全球央行就掀起了美债抛售潮。而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TIC数据显示,仅在3月,全球央行投资者就净减持了近700亿美债,而更长远来看,在最近的36个月内,全球央行已经有27个月出现不同程度的净抛售美债举动,总额达1.12万亿美元的美债。至少30个主要央行在不同月份不同程度地抛售了美债。
而从规模上看,俄罗斯已经累计抛售了高达97%份额的美国国债,并连续数月都没有了现在美债主要央行持有者TIC名单之列。俄媒RT稍早前分析认为,俄罗斯正在向持有美债为零而倒计时。试想一下,如果全球多个央行都做出类似于俄罗斯央行清仓美债的举动,则美元和美债这一有机结合将会陷入满盘皆输的困境。美国巨额赤字也将无处对冲,从这一角度来讲,鲍威尔关于美联储不担心美元被弃用的言论,是不成立的,尽管美联储嘴上不愿意承认美元这一脆弱性,但美财长的回应已经将美国债务的底牌提前揭开了。
截至6月27日,美国联邦债务总额已高达创纪录的28.45万亿美元,达到美国GDP的约130%。今天的美国经济离开债务几乎寸步难行。甚至华尔街有银行家前不久还建议,按目前的利率水平,应该考虑发行1000年期的美国国债。而美财政部自去年以来就不断暗示或将发行100年期的美国国债。再结合美国财长的最新回应,可以看出,美国经济正在将欠债上瘾模式进行到底。

然而,按美国金融网站Zerohedge稍早前援引专家分析认为,如果美债的风险加大,一些主要的大买家存在清零美债的可能。美国媒体CNBC分析认为,一旦主要大买家大手笔抛售美债,对美国债务经济的冲击或是难以想象的。因此,维持良好的货币信用对美国市场来说,也显得至关重要。
亦如美国福克斯商业电视台主持人斯图尔特·瓦尼指出,美国从未在债务上毁约。如果这么做,谁会再把钱借给我们(美国)呢?而白宫相关人士数周前就表示,美国偿还债务的诚信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们保持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承诺也是如此。这表明,为了维系美元地位,并进一步向全球借债,美国到任何时候都无权,也没有能力,更不敢赖掉任何一笔美国国债的账。
值得一提的是,据美财政部报告,中国在3月份减持了38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后,4月再次减持43亿美元美债。自2018年以来,中国已连续累计减持了规模高达1839亿美元的美债,这一抛售规模已高于德国持有美债的总数。目前持有1.096 万亿美元的美债。

BWC中文网财经团队注意到,尽管近年美债发行量大增之际,但中国和日本所持有的超2万亿美元的美债总额,几乎是十年以来相对份额的最低水平。我们团队据美国财政部历次公布的数据统计,这其中,中国持有美债占比下降最为显著,数据显示,2011年7月中国持有美债约占美国国债9.17%比例,创历史最高,截止2021年4月,持有美债份额仅剩3.89%,从比例上来计算,减持超过一半比例,同期,日本则减持了1.76个百分点。
无独有偶,按被誉为华尔街最有远见的商品大王、亿万富翁吉姆.罗杰斯的说法,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债务国,债务无处不在,迟早都要付出代价。而美国债务经济模式能否持续的主动权长期掌握在全球大买家手中。(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