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职场上的大部分人,都不太懂权谋,如果你的位置越高,那碰到权谋的概率就越大,如果你身在高位,然而不懂权谋的话,那就很可能被别人所利用,别人利用完了还把你扔掉,其中的高手还让你有苦说不出......
资治通鉴原文
安远节度使符彦超奴王希全、任贺儿见朝廷多事,谋杀彦超,据安州附于吴,夜,叩门称有急递,彦超出至听事,二奴杀之,因以彦超之命召诸将,有不从己者辄杀之。己酉旦,副使李端帅州兵讨诛之,并其党。
翻译
安远节度使府彦超的奴仆王希全、任贺儿看到朝廷多事,很不安定,阴谋杀害符彦超,占据安州依附于吴国。某夜,叩门谎称有紧急文书传递到来,符彦超出来办事,这两个奴仆杀了他,接着便用符彦超的名义召见诸将,有不听从他们的,往往杀掉。己酉(初八),天刚亮,节度副使李端率领本州兵杀了他们,把他们的党羽也都杀了。
解析
职场上的大部分人,都不太懂权谋,如果你的位置越高,那碰到权谋的概率就越大,如果你身在高位,然而不懂权谋的话,那就很可能被别人所利用,别人利用完了还把你扔掉,其中的高手还让你有苦说不出,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唐朝灭亡之后,天下大乱,后来出现了一个李克用建立的后唐,辉煌时期领土达到了唐朝的一半以上,也历经好几代,不过每一代都在征伐之中,而且李克用之后的几个后唐的君主位置都不稳,导致于高层动荡,人心不稳,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有人在里面浑水摸鱼,从中渔利。
本案例之中的符彦超,对后唐政权一直忠心耿耿,但是有人看到天下大乱,人心不稳后,就产生了自己的想法,王希全、任贺儿他们肯定流露出自己了一些对现状不满的情况,而且,符彦超作为上级,平时很可能对奴仆王希全、任贺儿情绪照顾不那么周到,导致于他们两个产生叛离之心,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也容易同命相怜。
而节度副使李端了解到了这个情况,他仿佛看到了自己职场进步的机会,立即和王希全、任贺儿取得联系,利用王希全、任贺儿他们两对符彦超的不满,给他们指出方向和出路,就是先控制局面,然后投靠吴国。而实际上是节度副使李端是想要借他们两个的手来除去节度使符彦超,这样自己就有机会更进一步。
有人就有疑问了,为什么李端不能自己出手,而是要叫王希全、任贺儿他们来做这个事情呢?原因有如下三点:
一、条件便利
王希全、任贺儿因为接近节度使符彦超,所以知道符彦超的一切动向,可以提前掌握符彦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从而预测符彦超对事情的反应,同时就算要设局也比较方便。所以资治通鉴记载,所谓朝廷来的紧急文书很可能是他们两设的局。
二、撇清关系
让王希全、任贺儿冲在前面去办事,自己在后面静静的看着就可以了,事情不成功,那他们就直接被节度使符彦超消灭,不容易牵扯到自己;事情成功的话,自己出手来消灭他们后收取胜利成果。
三、灭口方便
因为王希全、任贺儿犯的是谋反罪,罪不可赦,而且要夷三族,所以说开始设局就说要投奔吴国就是为了日后灭口方便来找的理由。而且作为仆人的他们两,算计没有那么深,容易控制。
那有人就可能要问,为什么这个节度副使要等到两个奴仆盗用节度使的名义召集将领过来,并杀掉这些将领后再开始下手呢?这个也比较容易解释,首先,这个节度副使没有第一时间被召集,所以要么他们是同伙,要么节度副使老早就知情。其次,等到两个奴仆杀掉将领后,激起众怒,这样自己就变成了众望所归,理所当然去除掉这两个奴仆。
事后,这个节度副使,就很容易利用民意,而且这个情况大家都看到了,把所有的事情都栽赃到这两个奴仆身上,而他们已经被消灭了,没有任何舆论权了,因为包含他们的党羽都被消灭了,然后随便节度副使怎么上表,也没人会反对,也无从了解事实的真相,而且自己获得了巨大的声望,你不坐上节度使的位置的话,下面的将士也不会答应。
可能有读者会有疑问,你说的就是事实真相吗?这个不一定,不过大概率是真相,因为我们从受益者就是谋局者这个权谋原则来推断,一切的起源在节度副使,而且里面环环相扣,靠两个奴仆的见识和他们在军中的势力,他们是无法完成整个局面的控制。
所以如果作为普通傻白甜的职场人士,建议还是好好在基层呆着,以免被人利用,而如果自己有进步的迫切想法,在中国,至少要把权谋学好,学精,学通,这样才能见微知著,一个苗头就知道未来的发展,这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同时谋求进步的机会。(完)
《大权谋家》II已经发布
逆天改命、出人头地的教科书
戳上图中可优惠下单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