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红军,我们内心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要知道,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然而,有这样一位红军战士,他隐姓埋名几十年,宁愿给别人家当儿子以求生存,也不肯说出自己是红军战士的实情。这其中究竟有什么隐情呢?
孔俊彪少将
这位红军战士名叫卢林根,是孔俊彪少将的老乡兼革命战友。长征时期,孔俊彪与重伤的卢林根分别之时,答应回老家寻其家人,把卢林根的情况告知。为了完成他的遗愿(当时卢林根已经奄奄一息,且医疗环境艰苦,经验告诉孔俊彪,他已无生还机会了),孔俊彪将军踏上了漫漫寻人之路。
功夫不负苦心人,1984年3月,担任兰州军区副政委的孔俊彪,在回乡走访群众的过程中,听到了一个关于昔日战友卢林根的消息。原来,卢林根一直活着,而且就在不远处的连屋村。孔俊彪一听到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心里激动万分,当天就立马赶了过去,他想亲自验证这个消息的真假。
到了连屋村以后,孔俊彪看到了一个农民打扮的老人,虽然眼前的人早已不再年轻,可是他的模样和身上的那股傲气,却依旧如初,他确定这个人就是卢林根。他们从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一路走来,原以为阴阳两隔的他们还能再见面,两人都倍感珍惜和庆幸。他们四目相对久久,此时仿佛一切都尽在不言中,而那朵革命友谊之花依然鲜艳。
在彼此的交谈中,孔俊彪了解到,当年身负重伤的卢林根,在死里逃生之后,一直过着贫困和艰苦的生活。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开始,在经过湘江战役的生死考验之后,红军最终成功突围,可部队却遭受了非常惨重的损失,孔俊彪和卢林根目睹了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从最初的8万多人变成了3万余人。
也就是在这场战斗中,卢林根身负重伤,在丧失意识之前嘱咐战友孔俊彪,一定要在宁化老家找到他的家人,并告诉他们自己的情况。就是因为这个承诺,孔俊彪多年以来一直铭记于心,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寻人之事。他曾经痛苦地以为,战友卢林根已经凶多吉少,可是他必须以大局为重,故而将其托付给当地的村民照顾之后,他就跟随部队离开了。
后来,卢林根并没有死,他始终坚强地活着。在遭遇敌人的围追堵截之后,卢林根差点牺牲,幸而被老乡救起才捡回了一条命。休养数日以后,他想要找到老部队,可是长途跋涉之后也未能如愿,无奈之下,他只能暂时回到老家。迫于生计,他给人家当儿子,任劳任怨地辛苦干活,一直到建国之后才得到自由。
可是好景不长,当时就职于粮食库的卢林根,由于生病未交接好工作,这时候刚好粮食数量出现差错,他因此丢掉了工作。“屋漏偏逢连夜雨”,他的家里也在此时发生了诸多变故,无奈只好来到连屋村投奔亲戚,开始了艰难的生活。
孔俊彪听完后,执意要给老战友一些资助,但是被对方婉拒了。卢林根认为,身为一名红军战士,自己感到很骄傲,其他的无需放在心上。
结语:在确认卢林根红军战士的身份以后,他得到了相应的待遇和尊重。在国家富强和繁荣发展的今天,我们拥有着美好的家园和幸福的生活,而这一切都是革命先辈们用舍生忘死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及行动换来的。因此,我们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不要因为一时的失意和挫折而放弃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