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顺安镇有一对年轻夫妇在东街开了家客栈。自开业以来,生意很稳定。虽不能挣大钱,但一年以来收入比种田要好上许多。
客栈老板叫赵亮,老板娘叫潘美。之前赵亮是卖鱼郎,没成家前每天早出晚归下海打鱼。由于人比较勤快,收入还算稳定。
后来赵亮娶了潘家女儿潘美为妻,潘美长得貌若天仙,勤劳贤惠。两人结婚没多久,潘美劝赵亮改行,找份安稳的工作。毕竟每次下海,潘美总是提心吊胆的。
夫妻俩一合计,拿出毕生积蓄在东街开了家客栈。由于菜价合理,待客热情,再加上有潘美坐镇,来客栈捧场的客人越来越多,当然许多人来客栈吃饭,就是为了目睹潘美的绝世容颜。
哪知三年后赵亮突发重病去世,从此潘美年纪轻轻便过着守寡的生活。
赵亮去世没多久,镇上好几个媒婆前来说媒,劝潘美改嫁。潘美以夫君三年守孝期未满为由,将说媒之人统统拒之门外。
潘美知道客栈是赵亮一生的心血,所以她决定继续经营客栈,唯有这样,赵亮才能走得安心。
自从潘美成为寡妇当上客栈老板娘后,有时候会碰到一些想占便宜的客人。
潘美本着“以和为贵”的思想,尽量不和别人发生冲突,只要那些顾客不过分,自己受点委屈也无所谓。
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总有些客人趁机调戏潘美。后来潘美的表哥陈文,成为顺安县令的师爷,从此潘美有了这个靠山,一般客人也不敢轻薄潘美,但刘刚是一个例外。
刘刚是镇上有名的无赖,好吃懒做不说,而且不务正业。虽然他家有美妻宋氏,但他没有责任心,只想着如何潇洒快活,从来不会体谅宋氏的委屈。若不是刘刚一直威胁宋氏娘家人的性命,她早就跑了。
有段时间刘刚打牌输钱了,没钱吃饭。思来想去,他把目光盯向潘美经营的客栈,时常去客栈吃霸王餐。每次来客栈,他都会吩咐店小二来几盘好菜,上一壶好酒。然而每次吃完绝口不提付钱之事,拍拍屁股走人。
虽然那个时候陈文已经给县令当师爷在,但潘美觉得这点小事去麻烦陈文,怕给陈文带来不好的影响。
都说“宁可得罪君子,也不能得罪小人”,潘美知道刘刚人品极差,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潘美吃霸王餐一事,刚开始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尽量不招惹刘刚。
有时候人太善良不但不好,反而会让人觉得好欺负。可能是刘刚以为潘美太善良,好欺负,变着法占便宜。
有天傍晚,刘刚再次来客栈喝酒,潘美和往常一样,让店小二当客人般招待他,给他好酒好菜。结果刘刚一直喝到客栈打烊,他还想继续喝;甚至对潘美图谋不轨。
就在此时,陈文恰好路过,那晚他在衙门加班办案,直到半夜才回家。
路过客栈时,远远看到表妹被一个醉汉非礼,他非常生气,快速跑到客栈,将潘美挡在身后。
此时陈文借着酒劲动手动脚,结果陈文一不小心将陈文推到外地。
陈文吃亏了,他嚷嚷着明日要带人砸店,让潘美下跪求饶。
眼看着两边又要打起来,就在这时,刘刚的邻居王文路过,看到刘刚在客栈胡闹,赶紧过来劝架,还主动搀扶刘刚,把他送回家。
谁知三日后的早上,陈文刚到衙门就被衙役按在地上。
虽然县令和陈文平时关系要好,可涉及命案,他不能偏袒。如今自己的师爷杀人,他更要秉公执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刘刚的妻子宋氏一大清早来衙门报案,说她家相公刘刚三日前半夜身亡,她状告师爷陈文杀人。
据宋氏所述,那晚刘刚挨打后被王文送回家,到家没多久昏迷不醒,等到第二天早上,刘刚竟然死了。
陈文被带至公堂,苏县令质问他如何杀了刘刚?
陈文如实陈述经过,听完后苏知县以案件不明为由,将陈文收监,等查明真相后再审。
原来苏知县了解陈文的为人,他不相信自己的师爷会杀人。为了安抚宋氏,只能暂时委屈陈文,将他关押。在这期间,他务必要查明刘刚死亡的真实原因。
这边潘美得知表哥被抓,她赶紧来衙门喊冤。她告诉苏大人,虽然那晚表哥确实将刘刚推倒在地,但力度不大,不至于让人死亡,她希望大人能还表哥清白。
苏知县告诉潘美,他觉得刘刚死得太蹊跷,决定暗地调查,并叮嘱潘美切莫声张,以免打草惊蛇。
按照一般流程,但凡涉及命案,必须验尸。让苏知县没想到的是,当他去刘家让宋氏交出刘刚尸首饰,宋氏却告诉他,刘刚已入土为安。
苏知县总感觉此案太蹊跷,他一直在想:刘刚死亡当天不来衙门报案?非要等刘刚入土为安后再来报案吗?一定是刘刚死于他杀,要不然宋氏为何迫不及待地处理尸首?
当日苏知县问完话后离去,回到衙门,他让捕头全面调查宋氏的社会关系,尤其是和宋氏接触过的男子,因为苏知县猜测,刘刚之死可能是有人栽赃给陈文,真正的凶手,或许认识宋氏。
就在苏知县侦办此案时,宋氏竟然跑到巡抚告状,她告苏知县执法不公,有偏袒凶手的嫌疑。自从将陈文收监后,孙知县不审不判,明显是拖延时间,想为下属开脱罪责。
好在巡抚是苏知县的老师,他深知学生的品行,坚信学生不会做出自毁前程之事。既然宋氏来告状了,他应该给个交代。为安抚宋氏,巡抚命苏知县五日内结案。
后来据捕头调查得知,宋氏平时基本宅在家里,很少出门,朋友很少,不过她和刘刚感情不好;另外刘刚和邻居王三关系挺要好,有人看到王三经常出入刘家。
刘刚是无赖,对宋氏不好;王三是邻居,家境殷实,虽然刘刚和王三是好友,王三频繁去刘家也说得过去,但孙知县总感觉不对劲,难道王三和宋氏暗地私会,由于宋氏对刘刚一直不满,会不会趁着这个机会除掉刘刚?
苏知县知道,光靠推理没用,只有证据才能断案。想到这,为今之计只有开棺验尸。之前不这样做,是案情不明,贸然开棺验尸怕节外生枝。
那天苏知县带着葡作前往刘刚坟前,下令开棺验尸,刘刚果然死于他杀。虽然刘刚后脑勺有伤,但不是致命的伤;刘刚喉咙处呈黑色,经恶作检验后,断定刘刚是毒发身亡。
联想到案发当日,正是王三搀扶刘刚回家,当晚有机会给刘刚下毒之人,只有王三和宋氏。
有了证据,苏知县命人缉拿宋氏和王三,并单独提审二人。
在公堂上,宋氏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
苏知县呵斥到:“好一个蛇蝎女子,竟然与人谋杀亲夫,你还老实招罪?王三已主动认罪,并将杀人罪行全推给你”
宋氏大骂到:“好一个薄情郎!大人,刘刚是小民和王三合谋所杀,要死一起死。”
原来自从宋氏嫁给刘刚后,她就一直过得不幸福,时常遭刘刚殴打。作为刘刚的朋友,王三经常去刘家找刘刚喝酒,时间久了,他和宋氏成了知己。
王三得知宋氏遭遇后,非常同情她,想着刘刚有娇妻却不懂得珍惜,从此王三时常安慰宋氏。一来二去,两人勾搭在一起。
宋氏一直想摆脱刘刚,和王三长相厮守,苦无机会。直到那晚刘刚被陈文殴打后,两人合计毒死刘刚,并嫁祸给陈文。
好在苏大人明察秋毫,最终查出刘刚之死的真相,将宋氏和王三绳之于法,还了陈文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