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南苑县东郊,有一个生意人叫陈文。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因病去世,好在陈文被亲戚收养。
后来陈文年满16岁,在亲戚的资助下做点小生意。
或许小时候过够了苦日子,所以陈文发誓一定要混出名堂。虽然陈文念书不多,但他在经商这块颇有天赋,打拼十年终于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药材商。
年轻时把精力用在生意这块,导致陈文26岁才成亲。那年他娶了赵梅为妻。
赵梅年芳二十,长得貌若天仙。
在街坊邻居看来,陈文事业有成,又娶了娇妻,也算是人生赢家。谁料陈文结婚不到一年竟然病发身亡,一时让人叹息不已。
陈文出殡之日,赵氏哭得撕心裂肺。
恰好那天,新任知县杨源来东郊暗访,正好和陈文的送葬队伍擦肩而过。
听着赵氏的哭声,外人没看出端倪,甚至还夸赵氏夫妻情深;然而杨知县反复听了几次,他看出端倪。
虽然赵氏确实在大声哭泣,但杨知县从哭声中感觉不到悲痛之情,他认为赵氏是故意哭给外人看。
杨知县问路人,死者是何人?因何死亡?
从路人嘴里得知,死者乃生意人陈文,听说是因病身亡。
杨知县思索片刻,他意识到陈文之死很可能不寻常。
为查清事实,杨知县决定尾随后面,看看是否能找到蛛丝马迹。
陈文入土为安后,赵氏跪在墓碑前哭泣。在远处观察的杨源发现,只要有人给陈文上香时,赵氏会刻意大声哭泣;一旦没人时,她会小声哭泣。
杨源不禁感叹道,这个女人太能演戏。越是这样,越说明陈文之死有蹊跷。
为尽快破案,杨源赶紧命仆人前往衙门,召集仵作,衙役赶到此地,他决定开棺验尸。
过了半个时辰,衙门们赶来。
此时杨源走到赵氏跟前,直接亮明身份:“我乃新任县令,听说你家相公因病去世,我想问问,他得了什么病?”
赵氏一听,眼前之人竟然是知县,当时她愣了半天,随后告诉杨源,说她家相公陈文一个月前染上风寒,她以为只是一场小病,谁知要了老爷的性命”
杨源仔细打量赵氏,她肤白貌美,确实是绝世美女。随后杨源发现赵氏的眼睛并没有一点红肿的样子。按理说依照赵氏那种哭法,一般人眼睛肯定会哭红肿,然而赵氏没有,这更印证了杨源的猜测。
杨源质问赵氏:“本知县再问你一次,陈文真是因病去世?”
赵氏不敢正眼看杨源,只是低着点头。
杨源接着说:“本知县认为陈文并非生病而亡,而是死于其他原因。为今之计,只有开棺验尸才能找出真相”
赵氏哭着说:“大人啊,万万不可。我家相公刚刚入土为安,如果此时开棺验尸,相公如何能走得安心”
只见赵氏挡在墓碑前,不许衙役开棺。
杨源大声呵斥:“既然你说陈文是因病去世,为何不敢验尸,难道其中有隐情?”
随后杨源让衙役拉住赵氏,随着他一声令下,开棺验尸开始了。溥作验尸后发现陈文尸首完好,全身没有一处伤口,也没有中毒的迹象。
难道自己想错了?既然没有查出可疑之处,杨源只好跟赵氏赔礼道歉。然而赵氏不依不饶,嚷嚷着要去巡抚告杨源恶意扰民。
那日回府后,杨源思来想去,他总感觉陈文是死于他杀,为什么找不到线索?
本来杨源想放弃,但他想到自己是一方父母官,本着负责的态度,应该弄清陈文死亡的真实原因。
杨源认为此案突破口在赵氏,于是命人调查赵氏的人际关系。据衙役报告,自从赵氏嫁给陈文后,基本宅在家里,很少与人来往。
后来杨源亲自去调查,发现赵氏父母早已去世,可以说她娘家无人。嫁入陈家后,赵氏安心做少奶奶,街坊邻居没见过她和外人来往过。
赵氏身世如此清白,难道自己怀疑错了?
尽管一无所获,但杨源仍然认为赵氏有问题,他隐隐感觉到陈文之死,赵氏脱不了干系。
在杨源对此案失去信心时,一个小偷的落网让给案件带来转机。
五日后,无赖梅刚打牌输光积蓄。为了翻本,他半夜潜入刘员外家盗窃,不小心被刘家仆人发现,最后被抓现行。
后来刘员外将梅刚扭送至衙门,梅刚为了减轻罪责,主动向杨源透露出一个重大线索。
梅刚告诉杨源,说他一个月前同样因为打牌输钱了,当晚他潜入陈文家偷钱。
那次他偷了不少钱,就在他离去时,意外发现陈文房间灯火通明。
梅刚觉得好奇,于是偷偷来到陈文房门前,在窗户边抠出一个小孔,通过小孔他看到陈文竟然被绑在床上。
当时屋子中除了赵氏,还有她的情郎宋安。
梅刚接着说到:“当时我看到宋安拿出几根银针,在陈文身上扎了几针,我估计是几个穴位吧。一眨眼的功夫,陈文全身抖动几下就死掉了”
杨源气愤不已,银针本来用来治病,宋文却拿它来谋人性命,简直是人神共愤。
一想到当初衙役和自己前后调查过两次,都没发现赵氏有情郎一事,看来赵氏这个女人不简单。
见梅刚有重大立功表现,杨源将他杖罚二十大板后释放。
临走前,杨源拿出二十两银子,让梅刚以后改过自新,好好过日子;如果再干偷盗之事,绝不轻饶。
杨源在想,既然陈文已经去世,赵氏可以明目张胆地和宋文私会,只要将他们抓现行即可。
三日后的深夜,宋文来到陈家和赵氏私会。在二人缠绵时,杨源破门而入。
哪知赵氏厚颜无耻地反问杨源:“杨大人,你深夜私闯民宅,意欲何为?小民丈夫已去世,我和他交往难道不可以?”
杨源冷冷看着赵氏,果然不见棺材不落泪。
“你和宋文交往,本知县无权干涉。但你伙同他谋杀亲夫,这是死罪。要不要本知县帮你回忆下?案发当晚,你们二人将陈文捆绑,宋文拿着银针……”
赵氏慌张地问道:“你,你怎么知道?”
杨源呵斥到:“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来人,将二人带走”
次日杨源升堂审案,在梅刚的证词下,赵氏和宋文不得不认罪。
原来宋文和赵氏从小就认识,两家还定下娃娃亲。
后来宋家败落,赵氏父母贪财,接了陈文的聘礼后,立马和宋文悔婚。
虽然赵氏嫁给了陈文,但他们俩一直暗地私会。直到后来陈文生病,两人觉得这是除掉陈文的好机会,于是合谋用银针杀死陈文。
他们二人以为天衣无缝,谁知送葬时赵氏假情假意的哭泣声让杨知县看出端倪,最后将二人绳之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