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石固镇沣西村,有一书生叫罗友亮,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青年才俊。
提到罗友亮,不得不说他的父亲。原来他父亲罗军从小跟着长辈习武,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后来罗军被赵知县相中,随即被招进衙门当捕快。
在衙门干了快十年,由于罗军艺高胆大,再加上为人处世颇为圆滑,被知县提拔为衙门总捕头,曾先后在三任知县手底下干活,每任知县对他印象不错,都非常器重他。
自从儿子罗友亮出生后,罗军对儿子寄予厚望,他希望儿子能像他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捕快。
为了儿子的前途,从罗友亮五岁时,罗军逼着儿子学武。
罗友亮很有天赋,也非常努力地学习功夫。不出意外,他很可能会超越父亲。
可惜意外来临了。
那年秋天,城中接连发生盗窃案。
时任张知县为尽快破案,还一方安定,让罗军务必查明真相,尽快将歹人绳之于法。
经过一个月的摸排走访,罗军终于发现歹人的老巢,并领着手下前去缉拿。
哪知这些歹人凶悍无比,虽然最终将他们一网打尽,可罗军为救同僚,身负重伤,最后壮烈牺牲。
父亲的去世,给罗友亮带来了难以磨灭的打击,曾经他很崇拜父亲,一直希望做一名惩恶扬善的捕头;可如今,他改变主意了,他一度认为,是功夫害了父亲;若父亲不会功夫,他自然会成为普通人,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也就不会出事?
从此,罗友亮不再习武,而是专心念书。
在他看来,空有一身功夫,还不如通过科考光宗耀祖。
拿定主意后,罗友亮勤学苦读,他发誓一定要光宗耀祖。
可惜事与愿违,没有读书天赋的他,终究未能如愿以偿。
后来为了谋生,罗友亮在知县大人的帮助下,进了衙门从事文书之类的工作。虽然轻松,但薪酬不高;所以闲暇时,他也给人家写写对联挣点外快。
话说张知县一直对罗家有所亏欠,于是他打算帮罗友亮张罗婚姻大事。
在张知县看来,罗友亮人品不错,人老实憨厚,所以他打算将养女许配给罗友亮。
当然,此事他和夫人宋氏商量好了,哪知养女张小凤死活不同意。
原来张小凤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女子,她想着自己颇有几分姿色,再加上养父又是当地知县,于是她认为自己很高贵,嫌罗友亮穷。
在张小凤眼里,以她的条件,必须找一个豪门公子。
尽管张小凤不同意,张知县还是强行定下这门亲事。
谁知张小凤忘恩负义,居然半夜卷钱跑路。
见养女不忠不孝,张知县气得直吐鲜血,卧床休息数月才康复。
也许是受此事打击,让罗友亮颜面扫地,信心全无,后来他辞职回乡下老家,和母亲郑氏守着三亩地,过着普普通通的农耕生活。
话说有天,母亲郑氏身体略感不适。
孝顺的罗友亮,打算杀鸡炖汤给母亲补补。
拿定主意后,他打算去山林采点蘑菇。
和母亲道别后,他前往村西边那座小山。
刚来到山脚下,正好和邻村猎人王三擦肩而过。
当时王三哼着小曲,背上扛着一只白狐。
王三主动打招呼,想着说道:“罗兄,今日我收获不错,抓了只白狐。正好这些日子没吃肉,今晚来我家,我们哥俩好好喝几杯”
见王三如此热情,罗友亮连连点头。
看着王三远去的身影,他陷入沉思。
刚才听王三的意思,今日他要杀狐吃肉?
不行,得救救白狐。
想到这里,罗友亮赶紧追上去,一把拉住王三,劝他将白狐放生。
王三当然不乐意,还说罗友亮乃妇人之仁。
罗友亮没办法,只好掏钱买下白狐。
没想到王三坐地起价,可他没办法,只能乖乖掏钱。
买下白狐后,等王三走远了,他赶紧将白狐放归森林,叮嘱它以后小心点。
说来也巧,刚救下白狐没多久,他又遇上事。
采完蘑菇后回家。
路过一处小河,顿感口渴,于是他来到河岸河水。
没想到,一条青蛇被渔网缠着,尽管白蛇努力挣扎,可没半点作用。
罗友亮也没犹豫,来到青蛇跟前,小心翼翼地帮它解开渔网。
花了半个时辰,青蛇终于重获自由。
想着今天竟做了两件好事,他当时乐开了花,随后哼着小曲回家。
哪知当天晚上,罗友亮服侍完母亲,刚回房没一会,突然两个貌美女子先后找上门。
让罗友亮万万没想到,她们竟是来逼婚的,逼着自己娶她们。
原来白衣女子乃狐仙,而青衣女子乃蛇妖。
白天,罗友亮先后救了二人,二人心存感激,又见恩人英俊潇洒,而且还未成家,于是她们竟都想以身相许。
两个都是美女,罗友亮哪能不心动?可到底要娶谁呢?这可难住了他。
就在罗友亮犹豫时,母亲走了出来。
原来郑氏听到院子内有女子的吵闹声,她以为儿子闯祸了,可听到女子所言,她这才明白,儿子做好事走桃花运了。
此时母亲笑着说道:“儿子,这事好办,两个都娶了”
罗友亮愣住了,而狐仙和蛇妖捧腹大笑。
不过罗友亮想了想,最终娶了狐仙为妻。
还好蛇妖没有纠缠,她回到山林修炼去了。
从此,罗友亮夫妇俩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