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寡妇去寺庙许愿,两儿子却接连丢命,和尚:你干的好事


古时候陈留县,有一富商叫柴辉,以经营药材发家,在当地颇有名气;可惜英年早逝,让人甚为惋惜。
当年柴辉年轻时,还是一个一贫如洗的穷书生,或许让他唯一引以为豪的,便是他写了一手好书法;除此之外,几乎毫无长处。
若按照正常发展下去,他定会成为一个平庸之辈;可他命好,娶了旺夫的女子马小琴,这让他的命运很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来柴辉的父亲,曾救过马小琴父亲马刚一命,后来二人结拜为兄弟,往日交往密切。
后来柴家出事,父母去世后,柴辉成了孤家寡人。
当时柴辉十八岁,虽说有点才气,可家中穷徒四壁;以他的经济条件,恐怕很难成家。
还好马航念及兄弟之情,将女儿许配给柴辉,这才解决了他的终身大事。
可马小琴年轻貌美,那会她压根瞧不起柴辉;可迫于父亲的压力,她不得不嫁入柴家。
虽说二人结为夫妻,可马小琴经常数落柴辉,说他没本事。
为了过上好日子,马氏逼柴辉想办法挣钱,不然就回娘家,以后再也不回来。
没想到,在马氏的逼迫下,柴辉只身一人前往县城闯荡。
两年后,柴辉想做点买卖,可惜没本钱。

就在他为此事发愁时,马氏雪中送炭。
此刻,他才知妻子的良苦用心。
原来马氏当初是故意嘲笑柴辉,就是要激发他的斗志;如今夫君没本钱创业,马氏回娘家,找父母借来一半积蓄。
在马氏的全力支持下,柴辉终于有了自己的事业。
苦心经营十年,柴辉总算成功了,钱财和名利双收。
期间,马氏先后生下两个儿子,老大叫柴富贵,老二叫柴富强,个个长得眉清目秀。
从此,柴辉一门心思地挣钱养家;而马氏则在家用心栽培儿子。
一晃儿子们长大了。
柴辉打算让两个儿子接手店铺,谁知就在他筹划此事之际,那天早上,他刚去后院散步,突然一头栽倒在地上,再也没醒过来。
就这样,柴辉撒手人寰。
幸运的是,两个儿子孝顺懂事。
话说柴富贵从十三岁起,跟着父亲学习经商之道,对做生意非常有经验;而老二柴富强,一心想着博取功名,所以马氏和两儿子商量后,决定让大儿子管理店铺,让老二安心念书。
从此,马氏成了甩手掌柜,过着逍遥惬意的生活。
话说有段日子,马氏晚上经常做噩梦,每次都会梦到亡夫。由于长时间被噩梦惊扰,导致她日渐消瘦。

儿子们见母亲憔悴不已,于是想带着母亲去寺庙许愿。
马氏见儿子们如此孝顺体贴,心里乐开了花;可她想着儿子们挺忙,不想耽误正事,于是她领着一名丫鬟,前往郊外寒山寺许愿。
话说柴家经常给寺庙送香火钱,所以方丈见马夫人前来,自然热情招待;还单独安排一处房间,供马氏和仆人休息。
那次,马氏在寺庙中住了三日。
话说第三天早上,马氏独自去后院散心。
走到一处偏僻的角落,她突然发现,一只白狐竟被方丈关在笼子中。
当白狐看到马氏后,立马用双腿拍打铁笼,似乎向马氏求救。
马氏乃心善之人,想着白狐整日被关在笼子中,确实挺可怜;于是她偷偷打开铁笼,准备让白狐暂时自由活动片刻。
哪知白狐竟翻墙逃走。
或许是马氏担心会被方丈责备,所以她提前下山。
待马氏离去后,方丈来到后院,发现白狐逃走了,一时脸色大变。
不好,要出事了。
随后他赶紧召来三个徒弟,让他们立即下山,务必将白狐抓回寺庙。
如此同时,仆人驾着马车回府。
走到半道,一只白狐竟跳进马车,扑入马氏怀中。
没一会儿,白狐躺在马氏怀中睡着了。

自从马氏回府后,府中接连发生怪事。
原来不少仆人,半夜看到一名白衣女子,出现在后院;可白衣女子来无影去无踪,众人皆不知女子的身份,一时间人心惶惶;不过由于白衣女子未伤人性命,所以马氏没在意。
有天,柴富贵半夜匆匆出门,可他居然连续三日未回家。
马氏心感不安,于是发动仆人四处寻找,并贴告示重金悬赏。
三日后,一个放牛的李老汉慌慌张张地来到柴家。
果然出事了,柴富贵死在郊外,而且尸体犹如枯萎的树枝一般。
得知儿子遇害,马氏晕倒在地。
可让马氏万万没想到,半个月前老二出事了;而且两个儿子的死相像极为相似。
一个月内,马氏痛失两个儿子,她一度想跳河自尽。
好在亲友们苦心劝说,马氏这才打消轻生的念头,她发誓一定要找出真相。
尽管马氏报案了,可衙门调查许久,一点眉目都没有。
就在此时,方丈来了。
看到马氏一脸伤心的模样,方丈一声叹息地说道:“哎,马施主,你两个儿子接连丧命,其实都是你干的好事”

马氏一愣,她不明白方丈为何这样说。
方丈犹豫一会儿,便道出实情。
原来寺庙后院那只白狐,实则为狐妖。
话说狐妖心狠手辣,靠吸取阳气修行,方丈和师兄二人,付出惨痛代价才将狐妖收服,并将它关入笼子中。
可狐妖极其狡猾,这些年表现挺好,导致方丈以为狐妖从善了,于是放松了对它的看管;哪知被狐妖蒙蔽。
那日马氏放走狐妖,狐妖不但不报恩,反而将魔爪伸向马氏的两个儿子。
后来狐妖来到柴府,她利用美色勾搭柴氏两兄弟,最后将二人杀害。
马氏狠狠抽了自己一耳光,没想到儿子是因为自己丢了命。
方丈让马氏不要自责,他定会逃回公道。
最后,方丈和三个徒弟合力灭了狐妖。
将儿子厚葬后,马氏随即皈依佛门,余生为自己赎罪。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