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貌美女子怀孕后嫁老实人,多年后家中丧命,侄子成凶手


古时候,在苏州城外五十里处,有一群死囚正有序地排队。按照朝廷惯例,这些囚犯将在今日问斩,时任县令刘友文负责监斩。
这些囚犯中,有一个人引起刘县令的注意。此人长得文质彬彬,一副书生模样,而他的左臂右腿均已断。
刘县令一看就明白,肯定是他遭遇了酷刑,一时间刘县令对眼前这位书生有了几分同情。至于此人的案子,是刘县令的前任马县令办理,而刘县令刚赴任没几日,所以一时还不了解。
此时衙门捕头贴身来到刘县令跟前,小声说到:大人,那个书生叫孙芙,他可是一块硬骨头,前任马大人给他结案定罪,这厮死活不认罪,哪怕酷刑也是如此,最后这案子在省里,县里来回审了好几回合,前后持续三年。
听完捕头这番言语,刘县令认为这很有可能是冤案,于是仔细查阅了孙芙的案卷。
原来孙芙住在上家庄,他有个叔叔叫孙千,据调查孙千年轻时是附近有名的赌徒,不到几年便输光了家产,还把老宅拿去抵债了。
对于叔叔的所作所为,孙芙非常生气。当他得知孙家祖宅被叔叔卖掉了,他跑去和孙千大吵一架,后来花了高价把祖宅赎了回来。
哪知两年后,有天孙千突然从外面带回来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关键是女子已经有孕在身,听口音好像是南方人。
孙芙很纳闷,此女子和叔叔到底什么关系呢?更让孙芙疑惑的是,叔叔居然成了哑巴。
很快这名女子宋氏生下女儿孙芬,还没等孩子满月,孙芙一夜之间和叔叔翻脸,要将马氏撵走,宋氏不但不走,反而将孙芙告上衙门,说孙府有丈夫的一半。
话说孙芙自从中了秀才后,目空一切,而且非常清高,导致街坊邻居很讨厌此人。当时县令来取证时,街坊邻居都说不知情,最后县令将孙家大院一分为二,孙芙和孙千各自一半。
自从这件事发生后,叔侄二人彻底闹翻,孙芙更是在院子分界线处砌上一堵墙,从此两家老死不相往来。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想到几十万后宋氏发了发财,成了附近有名的富商,可没过多久一场血案发生了。
孙千的女儿孙芬在18岁那年嫁人,有天她回娘家看望父母,那天正巧孙千不在家。等到半夜三更时,在里屋休息的孙芬突然听到东厢房传来异响。
当时孙芬很害怕,但她还是壮胆起床前去查看,哪知一个黑影一闪而过,孙芬大呼一声,突然她后背被人猛打一下,很快晕过去。

等孙芬醒来时,她清晰地听见母亲房间传来吵闹声,大体意思是宋氏说对方贪心,还说银两已经给他了。
突然宋氏一声惨叫,随后一个黑影跌跌撞撞跑出来,很快消失在夜色中。
次日一大清早,孙芬前去报案,马县令立马带着衙役勘察案发现场,发现宋氏身中十刀,尸首旁还留下一把带血的利刃,毫无疑问它就是凶器。
根据孙芬口述当晚的情景后,马县令将案件定性为仇杀,随后孙芬讲述了他父亲和孙芙之间的恩怨。
马县令沉思片刻,然后带着衙役仔细勘察孙府,结果发现东边院墙有攀爬踩踏的痕迹。
当马县令带着众人进去,一眼看到孙芙正在和外人争论。原来昨天苏芙请了一个手艺人来了家里干活,由于工程量大,所以当天没有干完,晚上回家时走得太匆忙,将干活用的一把刀遗留在孙家。等到第二天来寻时,刀不见了。
那会孙芙告诉手艺人,说他没看到那把刀,但手艺人不信,所以两人吵了起来。
此时马县令笑了,马上案件就要明了了。当他让衙役把那把沾满鲜血的刀拿出来后,手艺人非常震惊。
恰好孙芙的妻子柳氏从房间端着一盆脏衣服,眼尖的马县令一看就看到其中一件衣服,胸前血迹斑斑。
毫无疑问,凶手就是孙芙,所以马县令命衙役将孙芙收监。

孙芙跪地辩解,他坦诚和孙千家有过节,可她乃一介书生,哪有胆量杀人?那件带走血迹的衣服,是因为他患病,时常鼻子出血,昨晚又犯病,所以才让我衣服沾了血;至于那把刀,确实是在他家弄丢,可自己根本没碰过那把刀”
马县令可不管这些,直接将孙芙判为凶手后结案,但孙芙一直不认罪,导致案件前后审了三年。
刘县令看了卷宗,感觉案件疑点颇多,而刑场周围聚集了上家庄的老百姓,原来他们这次是来为孙芙送行,这些人脸上无不带有愧疚之色。
眼看着马上要行刑了,突然孙芙鼻子鲜血直流,这更加坚定了刘县令重审此案的决心。
此时捕头却小声嘀咕,他告诉刘县令,如果在刑场上刀下留人,按当时律例,监斩官要承担责任。如果一个月内找不到真凶,那刘县令就要被撤职。
刘县令知道捕头的一片苦心,可人命关天,他作为一方父母官,怎能坐视不管?
孙芙得知刘大人要重审此案,他感动落泪。随后告诉大人:当初叔叔孙千将宋氏带回家时,他认为两人很不般配;当孙芙打听到宋氏一直以贩卖珠宝为生,他担心会惹祸上身,所以当初才要将宋氏撵走,他坦诚自从闹上公堂后,两家再也没有来往过。

见大人要为孙芙申冤,上家庄那些村名再也安耐不住,向刘大人直言,街坊邻居都知道孙芙不是凶手,只是因为孙芙为人过于嚣张,所以乡亲们一直不愿为他作证。如今看到孙芙真要行刑了,这些人良心发现了,于是鼓气勇气,将一些事禀告给刘县令。
有个村民告诉大人,案发前一年,有一个身材魁梧的老头经常在孙府门前转悠,甚至有人看到老头还去过宋氏卧室。要说孙千也坏,不知为何非常怕那个老头,只要老头出现,孙千就会借故外出。
刘县令感觉那个老头对破案至关重要,可乡亲们无人知道老头下落。
第二天刘县令带着衙役一行人来到孙芬夫家,孙芬和丈夫刘强赶紧出门迎接。
见到刘县令,孙芬指着自己脖子上那道伤痕,还是一口咬定孙芙就是凶手。
随后刘县令拿出一枚玉镯,问孙芬是否认识此物?
孙芬一脸吃惊地说到:大人,这个玉镯是我生母经常佩戴,怎么到了大人手中?
刘县令继续问到:“你仔细想想,这个玉镯在你母亲遇害当晚,她是否带过?”
孙芬说当时她受了伤,再加上她担心母亲安危,所以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
就在刘县令问话时,突然大厅西边一处窗帘后显出一个人影,难道有人在偷听?

刘县令呵斥,让此人现身,很快一个仆人打扮模样的老汉不慌不忙地走了出来,孙芬赶紧介绍,说老汉是她家仆人,可能不知大人来访,所以一直躲在门外。
刘县令上下打量此人,感觉此人行迹可疑。既然是仆人,他借故口渴,孙芬赶紧让老汉端来茶水。
只见老汉低着头,端完茶后快速离去。
半个时辰后刘县令回府,在回去的路上,那名老汉的模样一直在她脑海中浮现,而且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突然他想到了十多年前被朝廷通缉一名大盗梅松和同伙宋玉。
刘县令大叫一声,他认为那个老汉就是梅松。为了能抓住此人,刘县令连夜布置抓捕方案。
次日早上在城东桥头,一名老汉不惜重金要渡船过江,等他来到船上后,发现船中埋伏着五个衙役,原来刘县令料定老汉会潜逃,所以提前在城门,江口派人守株待兔。
虽然梅松武功了得,但双拳难敌四手,很快被制服,随后押往衙门。
梅松知道自己难逃一死,索性全部交代了。当年梅松是一名大盗,一声盗取了许多大户人家得知珠宝,后来收了一名女徒弟,就是宋玉,哪知宋玉贪财,对梅松投怀送抱,不久宋玉怀孕了。
为了躲避官府缉拿,梅松想出一个妙计,当时他在镇上无意中看到老实人孙千,知道孙千爱赌,于是梅松投其所好,两人混熟后,梅松给了一大笔钱,让孙千和宋玉假扮夫妻回老家,等风声过了,他再去和宋玉团聚。

十多年后,梅松见追捕之风渐散,于是他前往上家庄找宋玉,谁知宋氏变心,这让梅松非常生气,不过那会两人并没有翻脸,随后梅松找到女儿孙芬,将身世告诉给她,并给了女儿一大笔钱,以备不时之需。
众人都说案子破了,可刘县令摇了摇头,他说抓住大盗梅松只是意外收获,而杀害宋氏另有其人。
那么刘县令为何认定梅松不是凶手?一来梅松乃孙芬的父亲,他千里迢迢来找女儿,可见他对女儿还是很疼爱,所以他不可能伤害自己女儿;二来梅松武功了得,他若想杀人,一刀即可,怎会连杀十刀?
衙役们认为刘大人分析得很有道理,那真凶到底是谁?难道真凶是孙千?
刘县令赶紧将孙千传来问话,孙千刚开始否认,但他听到县令要大刑伺候时,他吓破胆,立马招人了。原来当年他和宋氏结婚时,并不知宋氏怀孕,知道女儿长大梅松前来时,他才知女儿不是自己亲生的。
一开始孙千想着宋氏有钱,打算凑合过下去,哪知梅松仗着自己武力高强,随意出入孙府,甚至多次在宋氏房中过夜。
孙千很生气,但他不知不是梅松对手,于是把所有气撒在宋氏身上,劝宋氏和梅松断往来。哪知宋氏不听,还骂孙千没用。
慢慢的孙千对宋氏的仇恨越来越深,于是制造了一场精心策划的命案,于深夜冒充侄子闯入宋氏房间,将其杀害,然后伪造命案现场,嫁祸给侄子孙芙;再加上前任县令马大人判糊涂案,导致孙芙成了替罪羊。
真相水落石出后,刘县令将孙芙无罪释放,将孙千收监择日问斩;至于孙芬有包庇大盗知罪,县令罚了十大板后让其回家反省。
从此上家庄又恢复了一片祥和景象,而经历牢狱之灾的孙芙性格大变,低调行事,和街坊邻居和睦相处。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