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那职场呢?



我喜欢读《毛选》,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教员在无时无刻的描述什么是现实,当下的现实条件是什么,只有认清了现实才能知道问题的根子是什么,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哪?
读《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教员描述的现实是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帝国主义的狗腿子,为帝国主义的利益服务,是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去革命,事后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证实了这一点。
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员描述的现实是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军阀之间经常性的相互冲突,导致政府对社会整体控制力很弱,红军政权在这里才能真正的做到生根发芽。
读《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教员描述了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先抓经济,不要死守一个道理只知道打仗。
在社会阶层分析这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阶级革命,当时中国社会阶层固化严重,所以必须革命,推翻反革命势力。
在星星之火这里,解决问题就是看到了信心,有了信心做事才不会累,会更努力。
在注意经济工作这里,解决问题是抓住主要矛盾,既然当前经济困难过于严重,就得先搞经济,不认死理。
还有一个最为经典的就是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力运动。农村革命是农民阶级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权力的使命。农民若不用极大的力量,决不能推翻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地主权力。”
是的革命不请客吃饭,不是和和气气,是奋勇搏杀,是为人民的利益服务,这是革命的现实条件。
革命甚至还要掉脑袋,要失去生命,所以革命的现实极为暴力、冷酷。
读到这个时候,已经有些瑟瑟发抖了,暴力事件都不美好,再切合实际,这个时候更会去想的是,身在职场的我们,什么又是我们的现实?
经过多年的总结和分析,我认为职场的现实是竞争。
一个部门晋升的岗位就那么一两个,晋升意味着地位提升,薪水也提升,大家都想,尤其是这个部门的同事,所以大家会争,会通过一定的筛选拿到晋升的机会。
求职的时候,面试的人一大堆,但是公司会做简历筛选,谁的简历里面更有料才有可能选谁,不是每个人都要。
跟领导关系很近的人往往会被人恨上,因为跟领导走的近距离晋升获得机会的概率就大,反过来其它同事的机会就少了,被眼前的人拿到机会,谁的心情都不会好。
整个社会的每个人都在参与争夺粮食和资源,都要参与竞争。
要参与竞争,就要努力做好自己的业务,还要比别人强才有发展的机会。
要参与竞争,不但要跟一个人搞好关系,还要比别人都要做得更出色,这样才会在竞争中胜出。
同样职场最被恨的内卷也是因为要竞争,高强度的竞争真的累人。
面对不得不去参与的竞争,要做好竞争,需要做到两点:
一点是摸清整个环境中的各项规则,从规则中找突破口。比如看清规则后找破绽。
还有一个点就是市场是在发展的,新的机会中竞争最不激烈,如果自己毫无优势,就换最新的赛道,大家起点都一半,从零开始,都一样,靠勤奋就能胜出很多。
竞争是复杂的,多样化的,但是又是客观存在的,没办法,必须要参与并胜出,只有胜出了,事情才会往自己想的地方走,有权有资源才能更好的胜出。
不要怕竞争,怕就成了投降主义,在任何事物面前,投降是最没出息,也没有好结果的事。
到顶部